金农在乾隆二十四年()创作的多套册页中,均有一帧仿马和之的《秋林曳杖图》(金农题称《秋林共话图》),三帧册页画面不尽相同,但金农的题款几乎一样。马和之的《秋林曳杖图》今已佚,但是金农、周京等人围绕此画所产生的交游活动却被记录下来,也反映了文人对于书画鉴赏活动的喜好。金农对于马和之这幅画的反复模仿创作,其意图绝不仅仅是追想其意,《秋林曳杖图》从“曳杖”到“佚杖”,以独特的方式表现出金农对“林泉”追求不得的孤独寂寥之情。
金农“秋林共话图”有多个版本,本文所涉三个版本,均创作于乾隆二十四年,时年金农73岁。这三个版本分别被收于三套册页之中,其中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藏两个版本画面大致相似:秋林之下,两位文人装扮的老人相对而立,只是所立位置有所不同;沈阳故宫博物院藏版本中秋林下只有一人独立,但人物和树林的画法类似。三帧册页题款内容基本相似。
清金农人物山水图册十二开之秋林共话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为金农“人物山水图十二开”之一,其题跋为:
马和之《秋林共话图》,用笔疏简,作浅绛色,有杨妹子题诗,同乡周穆门征君曾藏一幅,余赠以古青磁出轴装之,征君下世,为梁少师芗林所得,进之内府矣,今追想其意,画于纸册,是耶非耶,吾不得自知也。嵇留山民记。
清金农山水人物图册十二开之秋林共话图上海博物馆藏上海博物馆藏为“山水十二开”之一,其题跋为:
马和之《秋林共话图》,用笔疏简,作浅绛色,有杨妹子题诗其上,同乡周征君少穆曾藏一幅,余赠以古青磁出轴装之,征君下世,为梁少师芗林所得,进之内府矣。今追想其意,画于纸册,是耶非耶,吾不自知。嵇留山民记。
清金农杂画册十二开之秋林共话图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沈阳故宫博物院藏为“杂画册十二开”之一,其题跋为:
马和之《秋林闲立图》,用笔疏简,作浅绛色,有杨妹子题诗其上,为同乡周征君穆门所藏,余曾假观帀月,赠以古青磁出轴重装之。征君下世,梁少师芗林购而进之内府矣。今追想名迹,画于纸册,是耶非耶,吾不自知。稽留山民记。
从题跋内容来看,金农曾经见过马和之的《秋林曳杖图》,并且明确说明了这幅画是从周穆门那里看到,同时对此画的流传做了简单的说明,即周穆门去世后被梁诗正购得,然后进入内府。从侧面反映了金农与周京是非常熟悉的,两人交游甚密,并围绕马和之《秋林曳杖图》进行了多次的艺术交游活动。
周京(~)浙江钱塘人,字西穆,一字少穆,号穆门,晚号东双桥居士。廪贡生,考授州同知。乾隆元年荐博学鸿词,称疾不就试。工书,有诗名。著有《无悔斋集》等。此画在周京所藏期间,曾多次邀约好友前来观赏,并在此画上留下了多首题诗。据厉鹗《南宋院画录》记载:
乾隆八年三月十四日,过吾友周少穆欣托,书斋出观马和之小幅。上有杨妹子题,即雨洗东坡一诗也,字画秀逸欵。云杨妹子下有双龙小圆印,和之二小字在下方,即四景之一也。少穆云得于淞江。
周穆门曾邀请厉鹗一同观赏此画,并从他那里得知马和之的画是从松江购得。周穆门去世后,此画被梁诗正购得还是很有可能的。周家与梁家交往甚密,在周京《无悔斋集》附录上有一篇《哭周穆门先生》,是梁诗正的父亲梁文濂所写,首句便是“家园交结四十载”,而且平日,周京与梁诗正以及其兄梁启心都有交往,因此梁家购得此作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且梁诗正最终官至宰辅,此画送至内府的可能性也是极大的。
厉鹗《南宋院画录》中记载了他们在观赏马和之画后各自的题诗,首先此画原有杨妹子题苏轼《东坡》一诗:“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罢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东坡黄州作也。”此后周穆门、厉鹗与施安各题诗一首。三人都是钱塘人,同为诗友,关系极好,倒是金农未留题诗。周穆门所题诗为:
双龙小篆玉钱圆,墨淡香消五百年。遥想署书杨妹子,绿窗朱户绣帘前。洗尽铅华马侍郎,独留彩笔带官黄。凤皇山下莓苔路,露井寒林几夕阳。
厉鹗题诗为:
六飞当日驻钱唐,曾画毛诗马侍郎。五百年来遗墨尽,秋林曳杖见吴装。便娟小楷媚多姿,似见杨家弄笔时。南渡已无文字禁,宫闱也爱写苏诗。
马和之距离周厉等人近乎年,面对前贤大师之作,周穆门、厉鹗等人感叹不已,杨妹子秀逸的字,马和之简逸的画令人产生无限遐想。同时,从以上题诗中可知,马和之“秋林共话”命名为“秋林曳杖”更为合适,秋林是人物所处环境,而曳杖则表现出人物的年龄、动作行为。透过题诗我们不仅能一窥马和之近似“吴装”的线条,而且还能感受到苏轼所提倡的“萧条淡泊”“平淡天真”的文人审美趣味。这是因为北宋时期,以苏轼、米芾等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已经开始影响北宋画坛,李公麟就说:“吾为画,如骚人赋诗,吟咏情性而己,奈何世人不察,徒欲供玩好耶。”其作画是“画意不画形”。苏轼、米芾、李公麟等人自是不说,乔仲常、张激一路也都开始追求绘画“萧条淡泊”“平淡天真”的趣味,这一风气明显与北宋院体画相区别。马和之对李公麟以及文人画尤为推崇,自己也曾学李公麟之画,因此其画风也具有北宋文人画的特征。
宋马和之后赤壁图绢本纵42、横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虽然此画今已佚,但无论是金农“追写其意”之作,还是文献记载的围绕此作的交游活动都令人对此画神往不已。周京、厉鹗、杭世骏、施安、金农都为同乡好友,且精通诗文。吴瓯亭曾邀周穆门、厉樊榭、金冬心、梁蔎林、杭堇浦、施竹田、全谢山、汪复园等集瓶花斋见饯,这些人不仅交游频繁,而且交游圈子较广。在频繁的交游活动中,对于马和之画的鉴赏成为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并且丰富了该画的内涵。金农对于此画的反复“临摹”既表现出对此画的深刻印象,也反映出金农对马和之的追念,这种追念也包涵着对那段美好时光的追念。(节选编辑)
收藏家杂志期封面文章来源:《收藏家》
期《孤独寂寥-----从曳杖到佚杖的秋林共话图》
作者:谢克安
责任编辑:秦佳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