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年1月27日),孝庄太后崩逝,享年七十五岁,葬于昭西陵。
办完祖母孝庄太后丧事后,康熙帝在太监的搀扶下重新处理政务。
此时御史郭琇上疏弹奏靳辅,称:“靳辅治河多年,几无成效,皇上爱民,开浚下河,欲拯淮、杨七州县百姓,而靳辅听信幕僚陈潢,百般阻挠,宜加惩处。”
心力交瘁的康熙没有过多思考,将河道总督靳辅革职,让他回乡颐养天年。
上述这一桥段不仅出现在真实历史中,同样还出现在近期热播剧《天下长河》的最后几集。
康熙如此对待靳辅、陈潢,令无数观众愤懑不平,认为皇帝这是在“卸磨杀驴”!
若按照剧中给出的解释是,孝庄太后去世前曾嘱咐了康熙三件事情,接着就引起了康熙皇帝的“黑化”。
结合剧情与真实历史进行综合分析,康熙为何拿靳辅与陈潢开刀呢?
黄河在历史上经常泛滥、改道,给沿河地区人们带来巨大灾害,严重影响国计民生,古代帝王从夏禹起大多都重视治河,康熙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
在初定三藩的紧张形势和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康熙从年开始大规模地、全面治河,逐步取得成效。
人们所熟悉的康熙“南巡”,文学影视将之渲染为皇帝的游山玩水。其实康熙“南巡”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巡视治河。
在几次“南巡”考察治河后,他总结治河经验,实行赈济灾荒、安置流民、惩治贪官污吏等措施,取得巨大成功。
当然了,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真实历史,靳辅、陈潢宵衣旰食数十载,等于用生命治理黄河,最终使得黄河下游安澜,百姓安居乐业。
眼看着水涝灾害即将结束,孝庄太后却突然驾崩,康熙终日沉浸在悲痛中,不闻朝两个多月。
索额图带着众多大臣把皇上从灵堂抬了出来,康熙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靳辅、陈潢,逮问入京,芝兰当道,也要除!”
后面的结局已不用过多赘述,就连明珠都为靳辅、陈潢落得如此下场感到憋屈。
至于靳辅、陈潢为何会落到如此下场,史书给出的答案是:靳辅认为黄河入海口处的地势低于海平面,建议在高邮和扬州附近设置水闸,并以堤束水。
于成龙(剧中于振甲的原型)以按察使的身份管理下河河务,坚持贯彻浚深河床、排水入海,和靳辅产生争执。
“托孤大臣”之一的明珠阻止于成龙方案的实施,建议派人实地考察一番,问问百姓的意见。康熙委派工部尚书萨穆哈、学士穆成格、总漕徐旭、巡抚杨斌,实际勘察一遍后,把于成龙的建议给否了。
恰逢孝庄病逝,河工工程也就暂时搁置,御史郭琇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弹劾靳辅。康熙“借坡下驴”,把靳辅、陈潢先后革职查办,说他二人乃明珠党羽,存心祸乱朝纲。
《天下长河》基本上沿用了史书对其相关的记载,不过编剧还安排了孝庄太后临终前对康熙的“三荐”。
“三荐”分别是:一,创业容易守业难,太子能立则立,不能立就重新选优,这是头等大事;(针对太子软弱无能)
二,狼群之中要立狼王,必有血战。拔得头筹者,才有能力保护狼群。靠个人偏爱,必出祸事。人都是自己成才的,难逃本性,这个话你也要记住;(有些人哪怕再偏爱,也必须要除掉)
三,流水不腐。不杀大臣,可以,但不能不换大臣。一个人在一个位置上待久了,难保不起惰性。天下之大,哪里都有人才,你要小心被蒙蔽。(提醒康熙官员的位置要经常动一动,不要怕没有人才可用)
孝庄太后临终前给康熙的这三个建议,无疑正中要害,同样与靳辅、陈潢后来不幸的遭遇有关。
我们一条一条来看。孝庄太后特别重视太子立储的问题,因为康熙与白月光生的这个儿子品行实在不怎么样,小小年纪就沉溺女色,强抢民女,跟索额图勾结买卖良田,祸害天下。
若不是孝庄太后拦着,康熙或许早就把他给砍了。可是,索额图想让自己的外甥(剧中太子)继位,他好掌控整个朝廷。明珠想让现任太子赶紧出事被废,他的外甥(康熙皇长子)就有机会了。
孝庄太后提醒太子立储一事要慎之又慎,康熙通过她的这段话听出了朝中局势不太平,也就是所谓的权力斗争、党锢之争,争论的重点莫过于太子与皇长子。
那大家想想,康熙算得上是一位英明有才的君主,他若想维持朝堂平衡,必须要先打掉明珠和索额图。
先别管靳辅、陈潢是不是明珠党羽,但康熙利用治水这个问题,把靳辅、陈潢作为突破口,让明珠彻底失势。索额图今后必定投鼠忌器,慢慢地便不敢再牵扯到太子立储一事中。
孝庄第二段遗言,提醒康熙得选出一个“狼王”去重用。言下之意就是有些人哪怕你再偏爱,也必须要除掉。
孝庄指的“狼”就是明珠、索额图、高士奇等人,他们居于高位,却满肚子的水,只会吃喝受贿赂。若康熙一味地宠他们,早晚会对江山社稷造成严重影响。
结果呢?一封“明珠抄家清单”让康熙不敢相信,平时他只清楚这些人贪污腐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断然没有想到他们会贪得有这么多。
靳辅、陈潢这些个“明珠党羽”,也必须得连根铲除。(康熙还得拿他二人作为攻击明珠的理由之一)
孝庄第三段遗言提醒康熙,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靳辅和陈潢是治河的人才,却不能把河工永远交给他们。
这些重要官员的位置要经常动一动,天底下到处都是人才,只有选拔新人取代旧人,才能使得康熙与整个大清王朝蒸蒸日上。
映衬了那句老话,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大家想想,孝庄太后这三条建议令康熙振聋发聩。加上他变得居功自傲、独断专政,于是才把二位大功臣押解到京城,对其革职查办,
深受康熙重用的于成龙带着百姓死守着桃源县的大堤,导致下游三省的无数百姓丧命,这时的康熙才想起来了靳辅,让他“戴罪治水”,美其名曰:朕这是在保护你。
在真实历史中,康熙第二次南巡时,途中看到靳辅治河有功,深得民心,又将其官复原职。
可惜的是,靳辅因感念皇恩,过度操劳,在康熙三十一年督运救灾粮食途中病倒在河南荥泽县,三个月后去世。
或许有人会说了,这段剧情只是出现在电视剧里,或许历史中的靳辅是真的犯错了,所以才会被革职查办的。
大家有所不知,历史上,靳辅被治罪的主要理由是因治河引起的党争,与《天下长河》这段剧情虽有些出入,但大致还是相同的。
靳辅除了面对无情的水患外,被迫卷入当权大臣为控制治河权进行的党派斗争。
康熙二十五年二月,萨穆哈和穆成格上疏康熙停止下河工程,明珠立即附和同意。
康熙沉思良久曰:“既经众议如是,著停止。”
在这次关于治理下河的争论中,明珠认为自己联合靳辅能迫使康熙放弃治理下河。康熙虽从众议停止修治下河工程,但未改变其初衷。
在两派争论的同时,康熙看到了全力支持靳辅的大学士明珠的势力尾大不掉,令他很是担忧。
康熙二十七年正月,郭琇上疏弹劾靳辅,使康熙找到了打击明珠的借口。康熙随后召见郭琇问:“廷臣中有掣肘河务者,尔于本章内曾言及否?”郭琇说:“无之。”
郭琇立即会意了康熙的意思,立即上疏弹劾明珠,列举出“八大罪状”。是年二月初九日,康熙依此对明珠党进行了惩处,革明珠大学士,余国柱革职,科尔坤以原品解任,佛伦、熊一潇等解任,明珠一党由此而覆灭。
明珠被罢后,靳辅成为众矢之的。漕运总督慕天颜和下河督修官孙在丰也先后上疏弹劾靳辅屯田累民及阻挠下河工程之事。
为了打击靳辅,于成龙唆使慕天颜禁止堵塞支河,勒令已进中河的漕船退回,造成中河不能行船的假象,依此向康熙证明开凿中河是无益的。
康熙后来明白了是慕天颜有意阻挠,遂下令逮捕慕天颜询问,得到于成龙寄给慕天颜的信,令其勿顺从靳辅。
于成龙党行迹暴露,康熙为之恼火,说于成龙不懂河务,又结党排挤,实属不当,削于成龙太子少保降二级调用,慕天颜、孙在丰革职。
此时的康熙又使了一招“借力打力”,他利用靳辅在廷争中引出于成龙派。随着于成龙党羽被打击后,治河案顺利完结。
在治河案中,上至大学士,下至幕宾都因治河案遭受处罚,涉及人员之广为清初之最!
因此,无论是真实历史,还是电视剧《天下长河》,康熙就是要借靳辅铲除明珠党羽,接着再清除于成龙之党。
说到底,靳辅只是政治斗争中的一颗棋子,是康熙有效打击朝中党派,加强皇权的工具。
那靳辅和陈潢还能说什么呢?治得好与不好,全是他们的错。在皇权与朝堂制衡等面前,牺牲一些“棋子”还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孝庄文皇后对康熙皇帝的影响,作者王雁,沈阳故宫博物院院刊年01期
[2]康熙时期“治河案”述论,作者孙德全,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01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