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乾隆皇帝的千秋大业——《四库全书》修纂已于一年前全面启动。皇帝此时在思考一个重要问题:这套前所未有的大型丛书,该如何存放?
宁波天一阁引起了他的注意。为纂修四库,乾隆曾下诏钦点江浙藏书家献书,以范懋柱为代表的天一阁范氏后人进呈书籍种,为藏书家之冠。而范家的藏书楼天一阁,当时已经使用两百多年,“并无损坏,其法甚精”,名声在外。
乾隆于是命杭州织造寅著前往宁波调查,收到了详述天一阁形制的奏折和图纸。宁波月湖畔这栋二层小楼,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是当年兵部右侍郎范钦所建的私人藏书楼,坐北朝南,阁前凿池,阁用六间,前后通风,在江南民居的基础上为庋藏海量图书做了专门设计。
宁波天一阁很快,紫禁城东华门内文华殿后的文渊阁、圆明园北部的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沈阳清故宫文溯阁相继建成,它们均以天一阁为模板,为藏书而造,史称“内廷四阁”,或称“北四阁”;江浙二省也依样建成“南三阁”,即扬州大观堂的文汇阁、镇江金山寺的文宗阁和杭州圣因寺文澜阁。《四库全书》修成后共抄缮七份,分别存放于这七座皇家藏书楼中,合称“四库七阁”。民国年间,建筑学家刘敦桢、梁思成曾对故宫文渊阁进行全面测绘,出版了一套限量版《文渊阁全景》(中国营造学社年初版、年再版),包含珍贵的上色彩照、测绘图纸和藏书目录。在这套书的英文简介中,两位建筑学家说明了“四库七阁”与天一阁的关系,并写道:“在中国古代的藏书建筑中,这些建筑形成了一种单独的门类。”可以说,天一阁及仿照天一阁所建的这批藏书楼,在中国建筑史中构建了一种独特的类型。
天一阁与“四库七阁”。天津大学杨菁教授供图年11月5日,由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故宫研究院建筑遗产保护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北斗错落长庚明——四库七阁与天一阁藏书楼研讨会”在天一阁举行。除天一阁博物院及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研究人员外,还有来自故宫博物院、北京圆明园研究院、沈阳故宫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承德市文物局、镇江市图书馆等十余位专家学者作为“四库七阁”的代表参会。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聚会。由于种种原因,“四库七阁”在两百多年的历史中各有际遇,目前分属不同的主管单位,有些已毁于战火遗迹无存,不论是管理者还是研究者,此前都缺乏系统交流的机会。此次天一阁论坛以“藏书楼”为线索,聚集各地专家,重新审视七阁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学术意义,也为藏书楼的研究者和保护者搭建了难得的平台。
与会学者合影天一阁博物院院长庄立臻在致辞中说:“文渊、文源、文津、文溯、文汇、文澜、文宗,这七座气度不凡的皇家建筑从诞生之时便与天一阁结下了不解之缘。两百多年后的今天,作为这些书楼的守护者,我们相聚于此,再续前缘……因为楼相近,所以也要人相亲,因为道相同,所以也要谋相通。今天的会议只是开端,期待更多中华书楼的研究者、守护者、光大者加入我们的行列。”她向澎湃新闻表示,藏书楼的兴建体现了文化自觉,藏书楼的守护体现了文化韧劲,历古至今的公私藏书楼的存在体现了文明高度,值得我们珍视传承弘扬。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其亨在主旨发言中畅谈文化遗产研究中的“大一统”与“多元共生”,强调保留地方文化多样性和政治上的统一在文明传承中的意义。他指出,天一阁和“四库七阁”正如李白诗句“北斗错落长庚明”,像北斗星和长庚星在空中共同闪耀;清代文化的魅力也正在于大一统和多元文化之间的共生与交融。
天一阁博物院院长庄立臻一、写仿江南:从私家藏书楼到皇家藏书楼天津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副所长杨菁自年起开始对“四库七阁”的数字化测绘,已相继完成承德文津阁、沈阳文溯阁、北京文源阁遗址的测绘。事实上,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已经开始相关建筑的测绘和研究。近年来杨菁和她的团队又对宁波天一阁进行了测绘工作,并着手“天一阁范式藏书楼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在会议上,杨菁的报告着眼于“四库七阁”和天一阁的内在联系,通过测绘成果等对比研究各藏书楼的建筑空间及园林环境。
四库七阁建成年代和藏书情况。杨菁供图杨菁表示,“四库七阁”都是“天一阁范式”的藏书楼,即便“内廷四阁”选址北方,也在因地制宜地写仿江南。奉命前往宁波调查的杭州织造寅著在给乾隆帝的奏折中详细描绘了天一阁的设计,如设置六个开间,取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又如上下两层俱设门窗,“两面贮书,取其透风”,这些都是有别于一般民居、为藏书楼而设计的细节构思。此外,天一阁的空间序列关系——假山-水池-平台-藏书楼-花台-假山——在七阁里以直接或者间接方式反复出现,尽管根据实地情况不同有微调,但反映了对天一阁总体概念的模仿。寅著这份带图纸的奏折拉开了北至盛京(沈阳)、南至杭州七座藏书楼写仿建设的序幕;并且以浙东为中心出现了一批以天一阁为原型建筑的私家藏书楼,把这波藏书楼热潮推向高峰。杨菁指出,天一阁在中国建筑史中构建了海量藏书的藏书楼类型。
“天一阁范式”下的“四库七阁”。杨菁供图杨菁还分析了“四库七阁”在实际建造过程中各自呈现的特点。宫殿类中的文渊阁地处紫禁城,与文华殿一起兼具了朝政功能,也是文渊阁区别于其他六阁的特有功能;承德文津阁和其周边的园林环境融为一体,对天一阁建筑序列的写仿最为相似;圆明园文源阁则因为被英法联军毁损,目前呈遗址样貌;沈阳文溯阁没有水景构成、没有假山,而是采用廊院形式的空间序列,增加了长寿主题的内部装饰。“南三阁”中,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均已被毁,文宗阁现存图像最少,杭州文澜阁则是晚清时期重修的主体建筑。
杨菁团队于年扫描的文溯阁图片二、“北四阁”“南三阁”今何在?故宫文渊阁
年的故宫文渊阁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副主任赵鹏供图位于紫禁城内的文渊阁无疑在七阁之中规格最高,歇山顶、琉璃瓦,地位不凡。然而在故宫一众建筑中,绿墙黑瓦、六(双数)开间的文渊阁仍显得特立独行,这一形制便源自天一阁。目前文渊阁并未对公众开放。
文渊阁建成于清乾隆四十一年(),《四库全书》总纂官陆锡熊楷书《御制文渊阁记册》明确指出“阁之制一如范氏天一阁”。会议上,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副主任赵鹏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介绍了故宫文渊阁建筑的现状以及相应的保护措施。他首先回顾了文渊阁自故宫开放以来的修缮情况,并用细节照片展示了目前文渊阁的外檐彩画、内檐糊饰以及分布于内、外檐的油饰,并探讨其年代归属。他指出,文渊阁的彩画、裱糊等反映出的建筑风格,体现了浓厚的藏书楼韵味。年学界第一次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