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吴忠波
转眼5.18已到,对于县市工作分管或单位下辖博物馆的我来说,纪念博物馆日还是有些感慨的。想起上个虎年,年5月18日那天,动身赴台,至今已过去12整年。这份情怀和巧合,也让我打捞起那份珍贵的记忆:5月19日至27日,“鲁台经贸文化交流周”山东组成文化创意产业赴台参访团,来自省内27名文化方面的领导专家,开展为期一周的考察宣传推介访问活动。
台北故宫博物院台湾像个大博物园。从飞机落地的那一刻起,这个陌生又亲切的宝岛,就像敞开了温暖的臂膀,拥抱着我们这些血浓于水的同胞。显然,对待孔孟之乡的访客,接待方的台湾文化团体,言语和行为中,总有一份额外的热情。从安排参访考察士林官邸、故宫博物院、中天电视等景点,以及日月潭、阿里山、中台禅寺、西门红楼等景观来看,都是非常周到和用心的。
台湾书法学会蔡丰吉监事长书我作为海岛也是县域代表,这是第一次到访台湾。也许这“海岛”身份又多了一层“妈祖文化”的共同语言,难怪在福华酒店举办的山东文化推介会上,我发言即席作诗一首:中华妈祖一个人,血浓于水两岸亲,鲁台交流促文化,世代传承惠子孙。而与会台湾书法学会监事长、书法家蔡丰吉先生现场记录,离台前到我的住处赠送了该诗的书法作品,成了此次访台的一个佳话。
访台中,我随团参加了鲁台文化交流,饱览了台湾风光和名胜古迹,特别对台北故宫博物院,可以说是情有独钟。
一、博物院舍雄伟庄重,文化宝库艺术殿堂。台北故宫博物院,不仅是参访团的重要参观项目,也是我此次参观学习的重点。印象中的台博,简直就是北京故宫的兄弟版,博物馆的圣地一样,那里有太多耳熟能详的“国之瑰宝”。我到过北京故宫博物院数次,总认为光看这里远远不够。如同《富春山居图》,一半在大陆,一半在台湾,只有海岸两岸合二为一,才算完整的故宫博物院。而温家宝总理当年3月提出的两岸《富春山居图》璧合展出的倡议,无疑增添了我们此次访台参观台博的新期待。
台博是中国著名的历史与文化艺术史博物馆。我们来到台北市基隆河北岸士林区外双溪,看到了雄伟而庄重中国宫殿式的博物院。我也将两岸故宫作了对比,环境上北京位于京城正中心,台北坐落于群山环抱之中;建筑上北京为皇家宫殿,台北才是博物殿堂;内涵上北京宫廷文化多一些,台北博物精品胜一筹。
台北故宫博物院占地总面积约平方米,由中央园林与步道、博物馆正馆建筑、文物储藏山洞与廊桥3个部分所组成,看样式是仿照北京故宫设计的,据说设计者称之为“北平午门”意象,淡蓝色的琉璃瓦屋顶覆盖着米黄色墙壁,洁白的白石栏杆环绕在青石基台之上,屋顶则采用绿色饰金黄色收边之琉璃瓦“盈顶”形制,建筑依山傍水,风格清丽典雅,充满了中国传统的宫殿色彩。整体外观设计,主体有四层,正院呈梅花形,占地面积16公顷,院内一共有二十多间展览室。据介绍,台北博物院年奠基动工始建,直至年夏季建成投入使用。
二、古代文物精华荟萃,中华民族文化盛宴。只有到达现场,才能真正感受“北京故宫看建筑、台北故宫看文物”的氛围,听介绍看资料,更为其院藏之丰富而感到震撼。这些文物,分别源自“北京故宫博物院”、“南京国立中央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热河行宫”等。这些都是历史原因,从大陆运到台湾的。台北故宫博物院内,所珍藏的各类文物,煌煌然有近70万件之多,是八千年文化中器物、书画、古籍的瑰宝,涵盖清庭督导的美术工艺与典章档案之精华。
馆藏中,有甲骨档案2万多片,数量列世界甲骨收藏机构的第二位;瓷器2万多件,是收藏中国古代瓷器较精、较多的;铜器1万多件,其中有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多件;玉器5万多件;书画真迹近1万件;善本古籍有近2万册;明清档案文献近40万件。
而对我印象深的,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玉琮、龙山文化的玉圭。因铭文可资补史的西周毛公鼎、宗周钟和散氏盘。书画史上开创典范的,王義之《快雪时晴帖》、颜真卿《刘中使帖》、怀素的《自叙帖》、范宽《溪山行旅图》、苏轼的《寒食帖》、张宏的《华子冈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后部长卷等名家钜作,绵延出汉字文化圈共同的艺术传统。宋代官窑、明永乐漆器、成化斗彩、清宫珐琅彩、松花砚等,都激荡出当时代最精湛的匠艺成就。明清时期以国家资源组织编纂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堪称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重要伟业。
当然,尽管院藏文物浩如烟海,但所能展出的文物,也仅有件左右。由于展馆相对面积小,不可能一次性展出所有的物品,院里规定,其展品每三个月更换一次。值得欣慰的是,台博能够将院藏或展陈的文物,通过书籍、简介、多媒体以及举办特展等形式,加以宣传和推介。如故宫珍藏八件(明信片)、十大镇馆之宝和“国宝总动员”等,都引起了较好反响。
三、台博科学展示布局,参观研究各得其所。当我们进故宫博物院开始游览时,入口处集体租借了讲解器,每人一个。入馆后每人发一张展品示意图,你想了解哪个展品,就按贴在展柜玻璃上的号码。有了这两件导览“神器”,只要跟在导游的周围,就可以亲临其境地听到导游的讲解,也能切换到博物院内的讲解。
台博的陈列,看出对观光和研究两种人群的科学定位。他们从普通观众的角度,十分重视奇巧讨喜的文物展陈,使其在众口相传中成为游客必推的焦点。作为观光客,导游带我们来到了一楼,参观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三宝:青铜器,上学时知道,练书法必习,代表为台北故宫镇宫之宝西周时代重器毛公鼎。瓷器,既为宫廷玉器,又是吉祥“百财”,清乾隆年间翡翠玉白菜,巧夺天工。天然石玩,赏石者、美食家、东坡粉的最爱,肉形石惟妙惟肖。刚进门,我就被陈列这三件文物的气势给镇住了——熙熙攘攘的站满了人,我的耳边只有导游介绍的声音,人是根本靠不上近前。这些“国宝”都被玻璃框了起来,但仍挡不住人们参观的热情。如果没有玻璃罩着,看来玉白菜和东坡肉,都会被人们抓着吃了。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算半个业内人士吧,边满足观光的需求,边观察文物的分类和陈列。故宫分三层楼,一楼主要是清代文献及家具。二楼为书画展览及部分器物,如南宋官窑的青花瓷。还有明宣德年间的宣德炉等陶瓷制品。三楼展品众多,青铜器、玉器、铜器以及新时器时代文化。后来从资料看,台博文物是分三大类及主要由三个处负责的,即器物处、书画处和文献处。从陈列看,以文物类别分层分区,通史型、专题展布置,人气旺、讨人喜的明星类作为点缀(如所谓的镇馆三宝)。后来台博专门在四层,设立了专题特展厅。这种既理性又人性化的展陈理念,对我的启发很大。
四、台博文物文化推广,现代生活创意泉源。最后来到故宫一楼纪念品商店,只见货架上摆满各类台博书籍、画册以及各种文物影印、纪念、文创产品。我当场选择了印有包括“镇院三宝”在内的汉玉辟邪、北宋白瓷婴儿枕、南宋官窑青瓷尊、清八骏图和清明上河图内容的台北故宫明信片、宋徽宗鸟类画片邮票和其它小品,算是旅游纪念品和学习文创品。
就当时看,台北故宫的纪念品是我所见过的旅游景点里最好的,以至于三年后“朕知道了”胶带等文创品红透了半个世界。当时大陆博物馆包括北京故宫,也都难以与之比肩。后来台博附近餐馆里都创意了宫廷菜,不仅吃“翠玉白菜、东坡肉”,而且用上了“毛公鼎”,足以看出文物变身文创的现实魅力。
台北故宫文创的源头要追溯到年至年的台北故宫院长秦孝仪,当时秦孝仪提出“艺术与生活结合,在传统中创新”,首次简单印制相关文物的明信片、复制品图画,除了增加台北故宫收入,也让历史文物变得更亲民、生活化。年至年任职的台北故宫院长林曼丽,提出了“oldisnew”的概念,让台北故宫文物更为活化,首次引进授权厂商开发文创产品、与外界品牌合作。
“传统新造”不是新鲜话题。据称在华语文化圈里,能将馆藏衍生品开发的充满文创话题和经济效益的,当属文创“鼻祖—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博的文创商品,“富春山居图”餐垫、印有《兰亭序》的手机壳、“冰山一脚”潮袜、战国玉龙佩的龙爪开瓶器等,不仅令人惊艳陶醉,而且每每让游客掏光钱包。几十年来,台北故宫的文创产业,自成体系,别具一格。由开始时丝巾、领带(夹)、雨伞、桌巾、手帕、折扇、钱包、名片夹、钥匙圈、笔本文具等日常用品,发展到明信片、邮票、器物书画复制品等,然后再到图像授权、出版品授权印制、合作开发、品牌授权等几种衍生商品通道。近年来,台博更是跳出了文物复制品的局限,致力于发展兼具艺术与实用性的文创商品,成为博物馆文创的风向标。当然近年来北京故宫文创已赶上来,博物馆加文创的展售路径日益完备,后来者居上的发展趋势已成定局。
图片台北故宫博物院《精彩一百.国宝总动员》网络自拍
写于年5月18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