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离旅馆很近,过一个红绿灯拐一个街头就到了。
沈阳故宫大红门故宫前有雕塑广场,雕塑多后宫嫔妃生活内容,窃窃私语,纨扇掩面,步态阿娜,争风吃醋。
故宫广场浮雕对这些,走马观花,不必驻足。重要内容应该在建筑及其所涉及的女真人政治、军事、文化内容。
碑楼沈阳故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太宗皇太极在满人入关前的皇宫。满人入主中原后这里便成为了陪都和皇帝东巡行宫。沈阳故宫在建筑风格方面由于较少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所以它就具有比较原始的满族特色。
大清门匾额沈阳又名盛京,是大清帝国的奠基之地。年,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开始在赫图阿拉城建国称汗,相对于明朝处于独立地位,但名义上仍是臣属大明的大金地方政权,只是敢称大,已有不臣之心了。
年大金攻占辽沈地区,四年后迁到沈阳开始建设皇宫。年,皇太极继承汗位续建,再过十年,皇太极在此登极称帝,与大明公开分庭抗礼。
崇政殿沈阳故宫在康熙、乾隆两朝又扩建不少,而且融入了汉文化内容,使其更加丰富与重要。
正大光明御座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是非常进取的英雄,他们向往中原文化,喜欢汉人历史,从中汲取治国理政经验,以图最终击败中原政权。比如,史载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就特别喜欢读《三国志》。对比大明皇帝,中原文化往往自矜自赏,忽略对其他异质文化的了解和借鉴。大清灭明,似在劫数。
右翊门像这种日昝,应该也是从中原文化学习来的,学习与借鉴,而又能超越之,是何等重要的治国方略。
日昝我们过去常常把元朝和清朝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说成是野蛮蹂躏文明,最后被文明同化。这种观点甚至盛行于学术领域,其实这种说法后面的心理与情感大有问题,值得咀嚼。
大政殿从沈阳故宫建筑上所装饰的龙纹看,女真人也崇尚龙,壁上有龙,柱上有龙,地上有龙,座上也有龙,龙形无处不在。而中原文化更是崇尚龙,建筑上的龙饰更多,《周易》里就以龙喻乾德,史书里也多,汉高祖隆准而龙颜。看来龙是帝王的化身,这是共同的民族文化特征与心理特征。
墙饰石墩沈阳故宫里有宸宫华翰馆展示的李仲元先生的诗书作品,有一首诗写得很深刻。诗曰:七恨兴兵起壮猷,八旗猛士忾同仇。汉高明祖非王种,许我夷龙御九州。真让人唏嘘不已!
墙体剥蚀如今,这段历史已是陈迹了,宫墙斑驳,石狮风化,一切都会淡化甚至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歇山式墙饰汉白玉石狮瑞兽但当时,努尔哈赤、皇太极、孝庄文皇后、多尔衮、福临,还有崇祯、洪承畴、袁崇焕、李自成、祖大寿等等,是何等的一众人物。英雄狗熊杂处,昌明暗弱同在,历史的选择,有其必然的理由。
孝庄皇后紫气东来后来乾隆东巡登凤皇楼有一首诗,诗中有一句酣睡岂能容榻侧,道出了建州女真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励精图治的伟略鸿猷。入主中原,岂止天意,更是人为。
故宫后花园-10-09沈阳旅次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