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沈阳故宫 >> 沈阳故宫资源 >> 正文 >> 正文

盛京故宫常年无人问津,同是清朝宫殿与北京

来源:沈阳故宫 时间:2022/10/22

沈阳,旧称盛京和奉天,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有很多古老的历史遗迹,其中最闻名的就是沈阳故宫了,提起故宫,大家第一反应是会先想到北京故宫,而沈阳故宫,也称奉天行宫,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沈阳路号,原是清代初期营建和使用的皇家宫苑,始建于年,是中国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又称盛京皇宫。

沈阳故宫迄今已有百四十多年的历史了。它在全国古建筑遗存中,以满族特色较浓而见长,并且著称于国内外。它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的雏型,是明清两朝兴衰交替的历史见证。可是到今天,人们提起故宫却只会想到北京故宫,客流量不足北京故宫五分之一的盛京皇宫已经渐渐被人们遗忘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年,努尔哈赤出于战略考虑,定都沈阳,在沈阳旧城的中心,修建了大政殿和十王亭,年努尔哈赤辞世,皇太极续建了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麟趾宫、关雎宫、衍庆宫、永福宫等。并将女真改称为满洲,于年将国号改称为“清”,并正式确定了宫殿之名。

在清兵入关前,沈阳的故宫就是皇宫,具有浓厚的满族特点。迁都北京才离开了这里,而北京故宫是在元大都遗址上于明永乐年间兴建的皇宫,是具有汉族特色的宫殿建筑。沈阳故宫较之北京故宫虽然规模小了些也没有北京故宫那份君临天下的霸气、气吞山河的气势,但是却多了几分秀气,几分不卑不亢的庄严。

沈阳故宫占地面积六万多平方米,古建筑座,多间。有雁字排行的十王亭,有藏着鼎鼎大名《四库全书》的文溯阁,还有乾隆亲笔题匾“紫气东来”的凤凰楼。沈阳故宫博物院不仅有精美的古代宫殿建筑,还以丰富的珍贵收藏而著称海内外,宫内收藏有大量旧皇宫遗留下来的宫廷文物,在宫中的各陈列馆可以观赏到这些珍贵的宝物。

有人说早上和傍晚的故宫最美,阳光倾洒在黄色的琉璃顶上,溢出灿灿金光,尽显皇家威严。然而,在沈阳故宫中,这种黄色琉璃瓦却并不常见,这里受山西建筑影响,主要宫殿如大清门等都是以五彩琉璃装饰为主。而带有黄色琉璃瓦建筑在瓦片四周都镶有一圈绿色琉璃瓦,称作绿剪边。而且在沈阳故宫中,因为面积过小,妃嫔之间都是群居的,就连皇帝都没有自己独自的寝室。参观的时候简直忍不住想要吐槽,毫无隐私可言。说起沈阳故宫的室内建筑,最富有代表性的绝对是帝后居住的清宁宫。清宁宫面阔5间,俗称为“口袋房”。将皇帝的寝宫建成口袋房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的地区,这样的建筑防寒性能好,能够保持温度,二是因为西边屋内相互连通,便于皇帝交往宴饮、举行祈福敬神的祭祀活动。

在修建沈阳故宫的时候参考了满族人建房的独特风格。北京故宫建筑大都比较高,需要跨上一层层的楼梯,而沈阳故宫则与之相反,采用的是宫高殿低的建筑形式。沈阳故宫的宫殿门额,一律用满汉两体文字写成,满文在左,汉文在右,合满、汉文的书写习惯,由于满族人有着“尚白、贱红”的习俗,沈阳故宫的宫门上挂着的“门神”是白底的,就连两侧的“对联”也是白底黑字。而北京故宫的两体门额,却是汉文在左满文在右。这大约是入关后统治了广大汉族地区,行文多以汉文为主的原因。足以见得汉族文化对满族文化的影响。

沈阳故宫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分为三部分:东路为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中路为清太宗时期续建的大中阙,包括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以及清宁宫、关雎宫、衍庆宫、永福宫等;西路则是乾隆时期增建的文溯阁等。整座皇宫楼阁林立,殿宇巍峨,雕梁画栋,富丽堂皇。

如今的沈阳故宫虽已残旧斑驳,不复当年的辉煌。但是尽管光鲜不再,皇宫毕竟是皇宫,崇政殿内在的气质从不因岁月的乔迁而消失殆尽,反而更突显上历经岁月过后的安静祥和之气。金銮殿上,皇朝数千年的历史,彩绘、屏风等无一不显出建筑技艺的高超与皇室的雍容华贵。沈阳故宫是清王朝的第一座大气庄严的帝王宫殿建筑群,浓郁多姿的满族风格也凸显了了浓烈的东北地方特色。无论有没有去过北京故宫,沈阳故宫都十分值得一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