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其为师以其为友以其为“对手”
——来自沈阳、长春和哈尔滨的调查与思考(三)
赵竹帛
(年11月)
哈尔滨要发挥省会城市作用、要振兴发展、要晋位升级、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的大都市,这是省委、省政府的期许,这也是全市人民的愿望,更是几届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孜孜求索、奋力拼搏的目标。
年9月中旬和10月下旬,我带队,借到沈阳与长春两市学习交流之机,深入沈阳、长春两市进行深度了解、探询,对两市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历史文化及城市魅力的打造传播弘扬的做法以及以沈阳浑南区和长春新区为重点的两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举措、经验进行了深度挖掘,并将哈尔滨市与之进行对比分析。
哈尔滨市与沈阳市、长春市同为东北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地理位置接近,拥有相似的历史进程、发展基础、转型发展难题、解困发展思路,三座城市互为支撑、互为补充、互为“对手”。近年来,长春市提出要打造东北亚中心城市、实现在副省级城市排名中的位次前移,沈阳市提出打造东北核心城市,两市的发展与哈市不分高下,且有超越哈尔滨之势,无疑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以沈阳市、长春市为调研对象,有更强的比较性、借鉴性和针对性。我们以其为师、为友、为“对手”的三维视角,将其与哈尔滨市放在同一坐标系上进行审视比较。我们旨在:学师,会友,领先对手。以其为师,求教发展中的经验和启示;以其为友,寻求同频共振、互补发展举措;以其为“对手”,谋求在新一轮东北振兴中领先“对手”并率先成功突围问鼎。
一、沈阳、长春、哈尔滨三座城市发展的嬗变轨迹及历史渊源(略)
二、沈阳、长春在国家新一轮振兴东北战略实施以来的发展态势
(一)沈阳、长春发展基本情况(略)
(二)沈阳、长春近期的主要做法(略)
(三)沈阳浑南区与长春新区的基本情况
1.沈阳浑南区
浑南区,位于沈阳市东南部,因大部分辖区在浑河南岸而得名。始建于年,时名东陵区。年2月,为全面推进大浑南建设,迎接第十二届全运会,沈阳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将东陵区、浑南区、航高基地合署办公的重大决策部署,揭开了浑南区崛起大幕。年8月更为现名。沈阳市委、市政府对浑南的发展高度重视,提出了“沈阳未来看浑南”“浑南要成为沈阳振兴发展领头羊”的期望。
浑南区由国家大学科技城(浑南新城)、沈抚新城、现代商贸区、国际新兴产业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空港经济区(沈阳综保区B区)和棋盘山风景名胜区七个功能板块构成,总面积平方公里。下辖64个城市社区、个涉农社区,户籍人口36万人,常住人口65万人。
国家大学科技城(浑南新城)是浑南区的核心,是在一张“白纸上”绘就的面向未来的第三代城市。在年11月,这里还是成片的庄稼地和低矮的民房,因为第十二届全运会将要在这座新城里举行,加快了这座城市崛起的速度,年全运会举办时,新城投入使用。浑南新城的规划者用国际化的理念规划这座城市,它可以和当时任何新建的城市相媲美,是按照未来万人口大都市的城市中心来规划定位的。
浑南新城按照“十字轴”型空间布局进行规划设计。南北轴为功能轴,东西轴为生态景观轴。在南北轴上,由北向南依次布局行政中心、文化创意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沈阳市委、市政府于年9月搬迁至行政中心办公。在文化创意中心,有省图书馆、省档案馆、省科技馆、省博物馆、市青少年宫、辽宁歌剧院、辽宁歌舞团、辽宁芭蕾舞团等文化场所。在科技创新中心,有沈飞民机、中银航空、新松机器人等构成的高科技产业研发带。在东西轴上,设计为生态廊道,排列着各种主题的带状公园,公园长5.5公里,宽米,突出了景观、绿色的特点。中央公园轴线向北延伸,与沈阳故宫相重合,体现了文化传承的理念。区内有东北最大的高铁站——沈阳市南站,有东北大学和鲁迅美术学院、沈阳音乐学院等院校,有白塔公园和莫子山体育公园,打造了园林都市的形象。
浑南新城建设了国内最长的智能化综合地下管廊。走在浑南新城,看不到电线杆和高压线,这都得益于地下管廊的建设。综合管廊设计于浑南新城主干道路一侧的绿化带下。管廊内部设置通风、排水、消防、监控、照明、电话、动力电等八大控制管理系统,通过1座控制中心对管廊全线进行监控和管理。管廊标准断面内壁宽2.6米,高2.4米混凝土箱式结构。沈阳市政府拟建设总长约为43公里的地下管廊网络,总投资约50.6亿元,在第十二届全运会前完成一期建设20公里。地下管廊的建设节省高压走廊占地约0亩,而且使用管理方便,维修养护将不用再挖开路面,只需在管廊内部操作即可。
浑南新城建设有中国线路最长的现代有轨电车项目。该项目线路总长度60公里,一次建设成网,总投资48.2亿元。轨道设计在道路中间的绿地,节省了绿化占地,使道路中间的土地可以充分利用。机车是电力驱动,无尾气排放,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每辆机车可以乘坐人。该项目将会展中心、桃仙机场、高铁新南站、全运村、全运会运行中心、沈抚新城等重要节点连接在一起,与地铁、公交线路实现无缝对接。
浑南新城道路交通便捷顺畅。新城构建了八横八纵的主干路网。道路设计融入了“平面立交”的理念,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各行其道,互不干涉,有效地解决了在交叉路口拥堵的问题,大大地提升了路面的通行能力。新城内公里路面,采用了最新的材料与工艺,路面透水性好,整个路面无需井盖。
浑南区坚持走高端产业发展之路,加速形成“中国智谷”核心框架,全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浑南区计划通过5至10年的努力,着力打造电子商务、民用航空、健康医疗和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机器人和信息技术四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从而建设成为“沈阳·中国智谷”。浑南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家,接近全沈阳市的二分之一。年,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主导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93%。浑南区电子商务产业异军突起,被评为“全国优秀电子商务园区20强”。依托中航沈飞民机、沈阳沈飞国际商用飞机有限公司等企业,重点打造民用航空产业园。区内拥有东软数字医疗、新松医疗、成大生物等龙头企业,聚集规模以上企业21户,构建健康医疗和生物医药产业。依托新松机器人、东网科技、拓荆科技、东软等企业,打造智能制造机器人和信息技术产业。
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亿元、服务业增家值.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7.3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亿元,出口总额8.38亿美元。
浑南区是沈阳自贸区的主要承载区域。沈阳自贸区规划面积为29.97平方公里,其中浑南区22.63平方公里(包含桃仙机场2.08平方公里),苏家屯区7.34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装备制造、航空装备等先进制造业和金融、科技、物流等现代服务业。
2.长春新区
长春新区是年2月3日由国务院批复设立的第17个国家级新区。国家对长春新区的战略定位是创新经济发展示范区,新一轮东北振兴重要引擎,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重要平台,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长春市委、市政府对新区的发展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要求长春新区要努力建设成为全面振兴发展的“领头雁”、改革创新的“试验田”、宜居宜业的“示范区”,一年打基础、二年成规模、三年见成效,确保在全国19个新区中争先进位、后来居上。长春新区提出了坚持“高端化定位、大项目支撑、新产业带动”的发展思路。长春新区紧邻长春市主城区,规划面积约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44万人,由四个开发区组成。其中,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建设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光机电产业园、创意与软件产业园和动漫产业园;长春北湖科技开发区重点建设国际物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长春空港经济开发区重点规划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东北亚航空物流园和临空产业制造园;长德经济开发区规划重点建设亚太农业和食品安全产业园、精优食品产业园、东北亚工程机械城和先进装备产业园。
在构建开放创新型产业体系方面,长春新区将着力构建“两轴、三中心、四基地”的发展格局。“两轴”,即哈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轴、长吉高端服务业发展轴;“三中心”,即科技创新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和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四基地”,即高技术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产业基地、临空经济产业基地和健康养老产业基地。重点规划设计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航天信息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等“十大产业园区”。
在打造新区对外开放平台方面,重点规划建设“两大港口”和“四大商务中心”。“两大港口”一是依托龙嘉国际机场建设,二是依托铁路综合货场建设;“四大商务中心”即北湖龙翔国际商务区、空港国际商务区、国际物流中心服务区、长德服务业集聚区。
长春新区发展快速,成为拉动长春经济的重要引擎。年,长春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13.5%,高于全市6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10.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亿元,同比增长92%;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6亿元,同比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21.6亿元,同比增长18.5%;区本级可用财力80.1亿元。全年共开工项目个,其中新开工项目个,是全年计划的2.5倍。新增市场主体户,同比增长43.3%,总数达到户;实有企业户,同比增长39.6%。开展各类招商活动15次,签约落位重大项目70个,实际利用内资亿元、外资19.7亿美元。已由三类新区跨越到二类新区。年上半年,长春新区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1.7%;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4%;新增各类市场主体户,总数达户;截至11月,全年开工项目个,超过全年预期。
(四)沈阳浑南区与长春新区的主要做法
1.在体制机制方面。沈阳浑南区:一是构建“两级两制”的管理体制。将行政区与开发区平行的体制改成区级以行政区体制为核心,辅助以开发区体制,同时把原新城、园区、街道整合成若干功能区,设立管委会,为区政府派出机构,副局级建制,按开发区体制运行,形成“两级两制”的管理体制。二是合理规划七大功能区。根据大浑南的总体规划和发展目标,统筹考虑资源优势和产业布局,实现职能转变和优化服务,浑南区合理划分了7个功能区:浑南新城、沈抚新城、浑南国际新兴产业园区、浑南现代商贸区、浑南现代农业示范区、浑南生态观光区、三好街高科技园区。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每个功能板块,设立相应的管委会,作为政府派出机构,承担区域开发的政府职能,负责开发区内产业发展、规划建设、投资促进等方面的管理服务。
长春新区:一是构建了“1+4”管理架构。设立长春新区党工委和长春新区管委会,分别为中共吉林省委和吉林省政府的派出机构,委托长春市管理。目前,长春新区党工委书记和长春新区管委会主任由一位长春市委常委兼任。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长春空港经济开发区的负责人为长春市正局级,长德经济开发区负责人为副局级,长春北湖科技开发区为正处级。二是全面承接市级管理权限。除新区暂不具备承接条件的行政权力外,长春市市级行政权限的项行政权力,已“一项不留、全部下放”,基本实现了“新区事新区办”。三是实行灵活的选人用人机制。出台了《长春新区干部管理意见》,三个省级开发区“一把手”实行任用制,副职实行“一把手”聘任制,副处级及以下干部任用权完全下放给分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优秀干部,一般工作人员实行购买劳务。
2.产业体系的构建。沈阳浑南区作为国家高新区,已经形成以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为主导,健康医疗、民用航空、新能源汽车,现代建设、电子商务、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竞相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建成软件及系统集成、机器人、数字医疗设备、IC装备等一批全国重要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长春新区依托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三大主导产业,构建“5+6+2”开放创新型产业体系。其中,“5”是指一个优势产业(汽车产业)和四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光电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6”是指形成科技金融、信息服务、文化创意、商贸物流、健康养老、旅游会展六大现代服务业;“2”是指以精优食品与都市农业为特色的现代农业。
3.在营商环境方面。沈阳浑南区:一是以“多规合一”为突破口,实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整合全区14个部门审批职能,全面推行“一站式”综合审批服务的新模式,实现“一口受理、内部流转、联合踏勘、联合验收”,压缩审批要件35%,压缩审批时限40%。二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在“三证合一”基础上,整合社会保险和统计登记,实现“五证合一”“一照一码”。三是支持企业跨区自由迁移,全方位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壮大,首开沈阳市之先河。为双创广开“绿色通道”,浑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专门设立特色服务窗口,为急需用照开展招投标、签订合同的市场主体提供专项服务,并由专人全程跟踪,与其他部门实现无缝对接。
长春新区:一是变招商局为产业园区服务办公室。成立了12个产业办公室,既负责招商又负责项目落位,还要负责项目整个后期运营的服务,实现“招商、落位、投产”一条龙服务。二是为重点企业配备服务专员。长春新区选派部分副处级以上优秀领导干部,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世界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及科技“小巨人”企业开展服务专员包保服务。服务专员将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联络、短信、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