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初期的青年大街
清末民初老地图里的通天街,可以看出官署建筑构成的区块让通天街不“通”了
几乎每座城市都有一些有故事的街路,它们见证了城市的变迁,承载了城市的历史,更在人们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回忆。回望历史,这些老街路的嬗变与沈阳城建发展同步,与这座古老又年轻的城市同生共长。探寻这些老街路,仿佛就是触摸沈阳的历史文脉。那么,作为一名老沈阳,你对它们了解多少?一起来探寻吧!
最早的街路:通天街
要问咱沈阳最古老的街路是哪条?答案是:通天街。民俗学家齐守成介绍,唠起这条通天街,其实早在元、明两代就有了,它是沈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中最古老的街。昔日,元代的沈阳老城是夯土围成的一座方城,城内有十字交叉形的大街分别通向四个城门,当时的这条街即是南北相通的。明代洪武二十一年,在沈阳土城的基础上,又建立了沈阳砖城,而这一条通天街仍保持着贯穿南北的姿态。到清代皇太极时,通天街因为沈阳城改造而被阻隔,城墙隔断了内外的连通,沈阳故宫的修建阻断了原本的长街,通天街无法贯通南北了,北通天街北起盛京路,南至南顺城路;南通天街北起乐郊路,南至文艺路。
关于通天街名字的由来,齐守成介绍,“通天”二字实际上取意为通往天子所在。努尔哈赤刚进沈阳城时,那会儿并没有故宫,但是作为罕王不能没有住处,彼时的沈阳城还是过去的十字形街路,通往四座城门。综合诸多考虑,努尔哈赤将自己的宫殿选址在北门旁边,也就是后来的九门,一方面因为九门作为军事要点可以屯兵,另一方面,这是位于城市中央南北走向的中轴线。当时所谓的宫殿不过是平房,因为正处战乱年间,所以并无过多人力、物力来大修宫殿,这样,努尔哈赤就住在这一处简陋的二进四合院里。因为那时通天街直通九门,也就是说直通太祖居住之宫,因此被百姓们称为通天街。
沈阳故宫、东三省总督府、张氏帅府……如今,这条沈阳最古老的街路,横跨了近现代沈阳最辉煌的时期,更幸运的是,每个时代都留下了老建筑的遗存,仿佛一座时光博物馆。
昔日的皇家御路:华山路
在沈阳北塔的《清帝东巡图》上,皇帝祭祖的队伍浩浩荡荡——据记载,清帝十次东巡祭祖活动都必经“大御路”,那就是现在的华山路。
追溯华山路的源头,可从《沈阳城建志》中查到: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开始出现此路,距今已有多年。这条路也是关内通往沈阳最古老的道路,当时主要是为了经商、调遣军队而建的。据记载,清帝十次东巡祭祖的路线不同,但无论皇帝走哪条线路,到最后,都要经华山路进出盛京。
齐守成介绍,华山路之所以取名华山,一方面是因为皇姑区的街路都是以山和水命名;另一方面是借鉴了“自古华山一条路”的寓意,华山路在沈阳市的众多街路当中,有其不可取代的唯一性。
最任性的街路:含笑街、淡泊巷
曾有沈阳网友爆料,在苏家屯区居然有一条含笑街,名字真够奇葩的。网友称,看到这块街路牌的第一反应就是想到了周星驰电影里的含笑半步癫(一种虚构的毒药名),感觉这个街路名起得挺任性,难不成从这条街路经过都得保持微笑。
对此,苏家屯区民政局地名办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苏家屯区街路花为街名,树为路名,街名有丁香街、桂花街、迎春街、海棠街、山茶街、牡丹街等,而路名有雪松路、青松路、金钱松路、枫杨路、白松路等,含笑街中的含笑两字取自代表友情的含笑花。”事实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有含笑街了,但没想到30多年过去了,借助网络的传播,这条看似不起眼儿的街路竟然成了“网红”。
此外,在沈阳“隐藏较深”的淡泊巷也被眼尖的网友“揪”了出来。淡泊巷的前世今生是怎样的?
齐守成介绍,淡泊巷南北长米宽8米,建于清朝。根据史料记载,此地在清朝命名前,所在地为大水泡子,清代时为了修四平街(今中街),水泡子被填平,形成了小路,小道两侧逐渐修建起民房,百姓起名叫淡泊胡同,这个名字一直延续到年,年第二次地名普查后更名为淡泊巷。
“沈阳的胡同名,是当地人按照当时的情况起的,根据所在地的建筑、风物、人物、寺庙、王府、商贾行市等命名,以居住在胡同内的居民公认的名字命名。胡同以沈阳人当地生活习惯命名,有一定讲究。淡泊巷位置处在商贾集聚地,取名‘淡泊’也有一定的寓意,教育人淡泊名利。”齐守成说。
最具情怀的街路:青年大街
如果要用一条街路来代言大沈阳,绝大多数沈阳人最先想到的肯定是贯穿沈城繁华的青年大街。就像提到北京,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王府井一般。青年大街,这条沈阳的标志性街路,不仅承载着大沈阳的辉煌成就,同时也见证了这座城市不断发展的时代足迹,放眼望去,它贯穿了沈阳城的繁华,迎接着南来北往的各色人群,当之无愧地成为“城市名片”。不为人知的是,在不经意间,堪称沈阳颜值担当的青年大街已经61岁了。
“谁能想到当年的小土路,现在变成了寸土寸金的黄金地段。”知名收藏家、沈阳晚报文史顾问詹洪阁告诉记者,青年大街始建于年,别看现在是双向10车道,开起来那叫一个敞亮儿,但它的前身却是一条土路,当时附近有很多菜园子和黄土坑,即便建成初期也只有双向4车道,其中还包括马车道。
对于为何被命名为青年大街,詹洪阁表示,这是因为紧邻青年公园的缘故,先有了青年公园,才有了青年大街,而由于是分段建成,在建成之初,青年大街的长度远没有现在长,只是从青年公园到浑河北岸,第二年才与市府广场相连,进而连通了惠工街、团结路等,成为沈阳解放以后新建的第一条南北主干道。
詹洪阁透露,当时的建设者们就希望将这条街路建设成沈阳最好的街路,随着道路逐步地拓宽、翻建和延伸,以及沿线地标性建筑的拔地而起,这条街路成为了沈阳最亮丽的名片。而作为沈阳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的中轴线,60年来,诸多沈阳地标性建筑在青年大街沿线拔地而起,包括五里河体育场、辽宁省体育馆、辽宁展览馆、彩电塔、北方图书城等,青年大街和沿线地标性建筑伴随着这座城市里的人们,见证了城市的飞速发展和变迁。尽管有些地标性建筑或拆除或告别了繁盛时代,不过青年大街的存在感却与日俱增,它更像一位“老朋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