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建成的时间,是明朝永乐十八年(公元年),今年刚好是周年。但它体现的文化观念至少在周代就有了。所以,写年,目光要超越年。”在故宫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故宫六百年》作者祝勇看来,在故宫里,帝王将相都是过客,封建王朝也不能永恒,但它所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却延续至今,生生不息。“文化的价值比王朝更加久长。”祝勇对《环球时报》记者说。
“两个故宫”
为纪念紫禁城建成周年,故宫今年将举办一系列学术研讨会、论坛,如“纪念紫禁城建成年暨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座谈会”“第五届太和·世界古代文明保护论坛”“紫禁城建成年暨中国明清史国际学术论坛”等。展览方面,故宫博物院将在今秋于午门展厅举办“紫禁城建成周年展”“千古风流人物——苏轼主题书画特展”等。
“紫禁城最根本的特性是,它是一个生命体。帝制终结了,但紫禁城没有死,且永远不会死。”继《故宫的文物之美》《故宫的隐秘角落》之后,祝勇在新作《故宫六百年》中以紫禁城建筑的空间次序为横坐标,以紫禁城历史的时间次序为纵坐标,立体、全景式地反映了紫禁城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他在新书中提出了“两个故宫”的概念:一个是王朝政治意义上的故宫,一个是文化意义上的故宫。从王朝政治的意义上看,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中国帝制时代后期的历史现场,见证了中华民族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进程。从文化的意义上看,故宫集中反映了中华文明的价值观,像三大殿体现的天、地、人三位一体的思想等,与今天的现代价值并不违和。
“除故宫建筑自身的美,文明的历史延续性更值得我们赞叹。”祝勇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紫禁城的“紫”字不是指颜色,与“紫气东来”也扯不上什么关系。“紫”其实是星宿名(紫微星垣),代表着宇宙自然的秩序,以及这些秩序的运行、变化,人间之理要服从于宇宙天地之理。因此,追求“太和”是王朝政治的最高理想。“禁”凸显了帝王在人间的权力,但它是第二位的。紫禁城的英文译名(TheForbiddenCity)只译出了“禁”,并没有翻译“紫”,说明译者对紫禁城的内涵缺乏深入的认识。
祝勇用“一二三四五”来概括紫禁城的规划,“一”是“太一”的思想,“二”是阴阳之道,“三”是天、地、人三位一体,“四”是东西南北四隅与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五”是金、木、水、火、土“五行”,以及“五行”所代表的“五德”,即仁、义、礼、智、信。故宫的东、西、南、北、中“五方”,分别象征着木、金、火、水、土“五行”。紫禁城的功能分区,也与“五行”相对应,比如皇子的宫殿,一般都在东边,因为东边属木,代表生长,代表王朝事业的兴旺发达。午门内的五座内金水桥,就分别象征了仁、义、礼、智、信“五德”。“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未曾断流,其中的原因,须从文明的内部去找。”祝勇认为,中国历史没有中断在某一个黑暗的时刻,是因为我们文明中的正面价值比这黑暗更加强大,这些正面价值包括:隐忍、宽容、牺牲、仁爱。“与充满经营算计的王朝政治相比,文化具有更强的整合力。”
如何欣赏故宫之美
对于大众而言,欣赏故宫之美或许是与这座年宫殿之间最直接的情感纽带。但应如何去欣赏?文化学者、畅销书《博物馆里的巅峰对决》作者姜松认为,欣赏故宫等中国古建筑的视角与西方建筑有所不同。西方主要是单体建筑,讲究单体设计,比如这个柱子怎么美。而中国更讲究整体环境布局。“中国古建筑通常是院落式的,大院落套着小院落,你要走一道门、两道门、第三套院、第四套院,通过时间的流转来展示变化的建筑空间。它有一种音乐的美,先给你引进来,慢慢发展,然后到高潮华彩段,之后再重复。这种特色在全世界都没有。”此外,故宫更有特殊之处,每座建筑都能从色彩、高低、屋顶样式及装饰等,体现出相应的等级。
“故宫之美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通过每一个细节体现出来的。”祝勇以建筑为例称,游客去故宫参观,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