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他毅然放弃了城里工作的机会,坚持留在了当年环境异常艰苦的清东陵?
是什么让他不知疲倦地奔走于大江南北,在浩瀚的档案史料中破解了一个个传奇谜团?
是什么让他在日日夜夜的“爬格子”中不辞辛劳,陶醉其中?
是什么让他可以从最初面对采访时的紧张不安,变得从容淡定、娓娓道来?
是什么让他五次登上《百家讲坛》,向世人传播清东陵文化?
他经历过怎样的人生锤炼,成为了赫赫有名的专家,并一步步创造出自己的人生辉煌?
带着这些疑问,今天“小阳光”为您讲述一代清史专家李寅从一个农村娃成长为一代清史专家的故事!
李寅,籍贯遵化,唐山市政协第十届、十一届常委,清东陵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教授。
李寅是一位研究清代宫廷历史的专家,人们会不时在电视中看到他,在那里为我们娓娓道来,讲述那些发生在清朝宫廷中的鲜为人知的宫闱秘辛,那种自信,沉着而淡定。
坚持住,在艰苦环境中卧薪尝胆
李寅从小生活在农村,条件极为艰苦,更重要的是,他家的成分高,在那个讲成分,看出身的年代,他尝尽了艰辛。但是,《孟子》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是孟子对身处逆境之人的慰藉和鼓励。那么,“逆境”中的李寅会像孟子说的那样,走向成功之路吗?
高中时期的李寅
李寅年毕业于河北大学历史系历史专业,按照当时的学历条件,他可以留在市里,找一份比较舒适的工作,可是,他坚持了自己的专业,选择了去清东陵工作。那时的清东陵还处在百废待兴的阶段。
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李寅
交通不便。清东陵在遵化以西60华里的偏远山区,交通极为不便。住在遵化的工作人员,每周只能回家三天,其余时间要住在单位简陋的宿舍里面。
通讯不便。本来,上个世纪90年代的通讯还处在起步阶段,而处于偏远山区的清东陵就更加落后了。有的时候,一连几天都和家里无法联系。
生活不便。90年代清东陵的工作人员就住在简陋的古建筑里面,灰土弥漫在空气里面,没有现代化的电器,一切好像生活在建国初期的环境里一样。
这一切已经让初到东陵的李寅大感意外,但是,这并不是主要的。更为重要的是,这里的研究环境极不理想。按照他自己的设想,清东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那些极具震撼力的历史人物比如顺治、康熙、乾隆、孝庄、慈安、慈禧以及香妃都埋葬在这里,那些著名的古建筑,曾经被载入史册,那些发生在东陵的重大事件,也曾震动过中国,甚至全世界。那么,东陵的研究应该是很深入,甚至很到位的吧?可是,让他大感意外,这里的研究几乎就是空白:没有资料,研究中需要的清史资料少之又少;没有研究队伍,只有一个资料室,那些工作人员的学历都非常低;没有研究成果,清东陵的研究非常初级,仅仅是一些小豆腐块的报纸爆料而已。
陵寝分布图
怎么办?这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对于一个初出大学校门的学生来讲,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同来的几名大学生都托关系调走了,只剩下李寅一个人还在思考。但是,他没有在艰苦的环境中退缩,他选择留了下来。他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闯出一片天地,清东陵的发展也一定会步入辉煌。他为自己定位了两个字,那就是一定要“坚持”,只有坚持才有希望,只有坚持才会出成果,也才会走出困境。
坚持搜寻档案,寻找历史依据。李寅认识到,要解决东陵的研究问题,必须寻找清宫档案。档案很重要,它是敲开东陵研究大门的敲门砖。所以,李寅确定了一个计划,无论如何,也要查阅到相关的档案资料。于是,他去北京,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查阅,到北京故宫查阅,到景山,到天坛,到北京大学,大量清宫档案收入囊中。去东北,到沈阳故宫,到福陵,到昭陵,到永陵,到赫图阿拉,到长白山,清朝发展的足迹也留下了李寅的足迹。到南京,去第二历史档案馆深入查阅,得到了盗陵案的真实资料。此外,李寅到保定,到承德,等等,踏遍了清王朝宫廷曾经涉足的每个地方,每个角落,力图得到最大的信息和资料摄入。
研究文物
坚持实际调查,做到一丝不苟。为了研究的更加深入,更加准确,李寅深入到陵区的每一座建筑,测量,考证,从建筑的信息中,还原历史;从历史的资料中,考据建筑。为了更加准确,更加可靠,李寅还深入到北京故宫、沈阳故宫、避暑山庄、天坛、景山、颐和园等清代皇家建筑,一步步,一点点,扎扎实实做好资料的调查,实物的考证,收集到最大的实物资料信息。
在河北民宗局研讨
坚持查阅史料,揭秘清宫谜案。面对清宫的种种谜案,李寅扎实做好研究工作。他以资料为重要突破口,到国家图书馆、北京故宫图书馆等相关单位,收集到大量清宫史料。自年以来,李寅细致阅读了《清实录》《大清会典》《清朝文献通考》《八旗通志》《清史稿》《畿辅通志》《国朝宫史》等等大量清朝宫廷史料,收集几千条有价值的史料,做笔记达到近百万字,为深入研究清朝宫廷事件,揭秘清宫谜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沈阳考察
爬格子,在砥砺前行中著作等身
说到爬格子,今天的电脑时代,小朋友们都不知道了。“爬格子”就是指写作的人伏案写作,因为都是在有格子的稿纸上写作,因而叫“爬格子”。李寅毕业的年代,正是爬格子的年代。抄资料,靠爬格子;写东西,靠爬格子;哪怕是一部十几万字、几十万字的著作,在那个年代,也都是靠爬格子。
《清东陵密码》
爬格子自然很辛苦了,尤其是他所看的书和资料,都是枯燥无味的书籍,竖板,繁体字,有的还很潦草,一般人是看不下去的。李寅却看得津津有味。尤其是当他发现新史料的时候,会欣喜若狂,这个时候,他会采用爬格子的办法,把它记录下来。爬格子,对于李寅来说便由枯燥和艰辛变成了乐趣和幸福。
《雍正和他的甄嬛们》
功夫不负有心人。二十几年的努力,换回了丰硕的成果。
一篇篇论文跃然纸上。对他来说,记忆深刻的是第一篇清史考据文章《咸丰末年的迁都之争》发表在《紫禁城》杂志上,其实这篇文章只是在翻阅清东陵档案时的偶得,没想到一经发表,便引起史学界的热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