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乃铜胎制成,是我国金属工艺与外来技艺相结合的产物。它创烧于明宣德年间,景泰年间广泛流行。因当时以蓝釉最为出色,习惯上又称“景泰蓝”。
清代珐琅工艺继承了明代优良技术,在造型与纹饰上皆有创新。从工艺上又可分为:掐丝珐琅、錾胎珐琅、画珐琅等。
网络配图
沈阳故宫博物院现藏有清宫珐琅器约余件,其中大多数为清代中期所制。
从沈阳故宫现有珐琅器藏品来看,既包括有清初康熙年间的画珐琅制品,可谓清宫珐琅的开端之器,也包括清中期乾隆年间生产的大量掐丝珐琅、画珐琅器和少量的填珐琅、透明珐琅器,其数量之多、品种之全反映了当时的盛世和辉煌。
网络配图
掐丝珐琅即通常所说的嵌珐琅,它是在金属胎体上用细而薄的金属丝或金属片掐成各种小花纹,并将其焊着在图案轮廓上,再于花纹内外充填各种颜色的珐琅原料,经过烧制、打磨、镀金而成,器物外表既有珐琅烧出的斑斓色彩,又有金属镀金的华丽光辉,整个珐琅器呈现出富丽堂皇的特殊效果。如:
清乾隆款掐丝珐琅勾莲梵文吗呃
清乾隆款掐丝珐琅勾莲梵文吗呃铜胎掐丝珐琅制。全高19.5、腹径7.5厘米。
网络配图
清乾隆朝宫廷佛教祭祀、实用器。器形呈圆柱体,分内外两层,外层有镂空四处开光,开光中间以鎏金葵花纹相连,外层表面为蓝地掐丝珐琅勾莲花纹,外筒上下部分均各有双排鎏金珍珠状装饰,上盖表面也有掐丝珐琅花纹及鎏金珍珠饰物;内层圆柱体上部连接一根直杆,杆顶有鎏金宝珠钮,可转动内部圆筒;内层圆筒表面为蓝地,有缠枝花纹和6朵红色番莲花,花中心各有一个黑色梵文字,筒下部为小粒鎏金珍珠装饰和莲瓣纹;器底为蓝色地,以金圈将圆底分成内、外两层,外圈饰一周莲瓣纹,内圈有宝相花及红、蓝色花蕊四柱头,花蕊之间有鎏金楷书“乾隆年制”4字十字款等。
网络配图
此器精巧别致,釉色沉稳纯正,鎏金浑厚灿烂,其特殊的造型和用途以及底部款识,都使其成为最珍贵的清宫御用佛教器物。
网络配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