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沈阳故宫 >> 沈阳故宫资源 >> 正文 >> 正文

沈阳故宫的三大怪

来源:沈阳故宫 时间:2024/8/14
白癜风专家李从悠 https://m.39.net/disease/a_5424616.html

以前人们都说东北有三怪,窗户纸糊在外,姑娘叼个大烟袋,养个孩子吊起来。其实呢这也不算是怪事,这是东北的地理环境和人们的生活习惯所造成的。沈阳故宫的清宁宫同样也有三大怪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出在地面上,上述三点体现了浓郁的满韵旗风。

清宁宫是皇太极所居之所是整个皇宫建筑的核心,它是一座五间硬山前后廊式建筑黄琉璃瓦绿剪边总体构造并不宏伟倒很像是旧时东北大院中的上房,这是因为它是由满族传统的住宅演变而来是整个建筑中满族风格最浓郁的一所。

清宁宫面阔五间房门不是开在正中间的一间而是开在东边的第二间,与此相应室内也不是一明两暗的均衡间隔形式而是西侧四间通敞只隔出最东侧的一间,这类偏向一侧开门的房子形式口袋,因而俗称为口袋房。这是满族早期社会中十分流行的一种形式,由于满族长期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天气十分寒冷,这种建筑具有明显的优点就是防寒性好保温度高即使是在冰冻三尺的寒冬屋内也会十分温暖,他的另一个优点是屋内相互沟通,放大了室内的使用面积,便于交往宴饮进行祈福敬神的“萨满”活动。同时清宁宫的南北四扇大窗,还用白色高丽纸糊在窗外这样既美观又增加了室内的亮度,当然也是为了防止冷风透过窗户的缝隙进入屋内,从而使屋内更为保暖些,这也是关东三大怪之一窗户纸糊在外的重要原因。

口袋房内有西,南,北三面相连接的火炕,一般称之为万字炕。民间俗称为弯子炕也有叫做慢支炕的。炕上边儿的西墙上放着祭祀祖先的神龛,满族民间称之为祖宗板,这也是典型的满族居住风范。满族人对炕十分重视在东北的冬季室内必须具备御寒的功能,于是满族人就把火炕作为室内采暖的主要设施,不只是在夜晚就寝在炕上,每日三餐以致招待客人读书等等也大多在炕上,由于冬天多数在室内活动以及需要取暖驱寒这就需要炕具有足够的面积,于是,南。西。北三面相连的万字号就成了普遍的采用方式,三种火炕各有不同的使用功能,南北炕也称对面炕,是人们起居坐卧的主要场所,南炕在南窗下,冬季阳光可以直接照射其上比较暖和,多是家中长辈和客人们使用,北炕冬季阳光不易直接照射得到比较寒冷,往往居住的是晚辈或用来储存粮食。西炕最为重要,满族在西炕正中放置供奉祖先的牌位,因而在神板之下的西炕就成了室内最尊贵的地方,只能在家祭时供奉摆放贡品和祭祀,平时不许随意坐卧更不允许在上面随意跺踏或储放杂物。

还有一个就是烟囱出在地面上,来过沈阳故宫的人都知道,在清宁宫宫后面有一个大烟囱,这也是满族的一大特色,我在以前专门说过这个问题在这里就不再多加赘述。在沈阳故宫里众多宫殿为何只在清宁宫后面设了一个大烟囱?这里有一个传说,冬天嫔妃们坐在宫内虽然穿着貂裘但天气特别冷的时候还是不能够保暖,皇太极就下令招来了许多能工巧匠命他们设计出一个取暖方案,大家想来想去仍然一筹莫展,后来一个聪明的工匠献计说既然能在地上架起火坑为什么就不能在地下建个火坑呢?依我看不如将宫内的地面挖空建成通关的地炕至于烟筒吗?东西南北四方各为一筒吧。这的确不失为一个好主意,皇太极开始的时候十分高兴,听到后来却勃然大怒厉声喝道:胡说,我大清一统天下自然只需一只烟囱,你这奴才信口胡说,这是要我大清四分五裂,来人给我推出去斩了,小工匠自悔失言吓得面无人色,顷刻间变成了刀下之鬼。

其他工匠个个冷汗直流再也不敢犯大清的忌讳。最后绞尽脑汁,根据那位工匠的建议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是就把宫内的地下挖空修成地沟,上面铺上方砖,取暖的罩门设在宫外,这样宫内就不会受到烟熏火燎,而只需要一根烟囱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这就是传说中的“一筒江山”。这下子皇太极十分满意,整个后宫里只有这样的一个大烟囱并且建得又粗又高十分壮观,正合了大清一统天下的心意。建成之日皇太极传旨八门八关,盛京城内任何烟囱都不得超过皇宫的高度,违者斩首。这根烟囱一共是11层,上面还有三块砖,从努尔哈赤称帝开始,宣统帝退位,一共经历了12位皇帝,溥仪在位仅仅三年。这恰恰暗合了大清王朝的运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5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