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木雕:以木为纸,以刀为笔,灵动天下。
如果你问中国哪里是木雕之都,很多人可能会想到浙江东阳。这座拥有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是中国四大木雕之首、浙江三雕之魁的代表。年9月28日,经过世界手工艺理事会的评议,东阳市被正式授予“世界木雕之都”的称号。
一,东阳木雕的历史
东阳木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东阳出现了许多寺院建筑,促进了木雕工艺的发展。据《康熙新志》记载,唐太和年间,出生于东阳的冯宿官至剑南节度使,其弟冯定为工部尚书,两兄弟衣锦还乡时,大兴土木,其宅院“高楼画栏耀人目,其下步廊几半里”。可见那时东阳木雕已发展到一定程度。
明清时期是东阳木雕工艺最为繁复的时期,无论是建筑还是家具,对于木雕的运用可谓到了极致。清代时,为了修缮故宫,乾隆皇帝征集全国木雕巧匠汇聚北京,其中不乏东阳木雕艺人。据东阳地方史书记载,—年间,先后有多名东阳木雕艺人应诏至北京,为皇宫雕制龙椅、宫灯和装饰摆件等。这些作品雕得密不透风,用工之巨,雕工之细堪称旷古绝今。
清末至民国时期,国内战乱频繁,各种手工艺都日渐式微,盛极一时的东阳木雕行业也日薄西山,很多工匠被迫改行或流落他乡。由于木质材料不易长时间保存,目前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东阳木雕作品是两尊北宋时期的佛像:善财童子与观音菩萨像。这两尊雕像距今已有多年了,虽然年代久远,但仍能看出早期东阳木雕的风格:善财童子像运用了镂空雕、圆雕、浮雕等多种手法;观音菩萨像下部的莲台保存完好,已有了东阳木雕的特色——刀法细腻流畅,繁简相宜,构思精巧,雕饰精美。
二,东阳木雕的代表
东阳木雕作为重要的传统建筑装饰,更多的存在于老宅院的房檐、栋梁、门窗处。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卢宅和鼎丰堂。
1,卢宅是东阳工艺的民间精品,始建于明朝景泰丙子年(年),是东阳木雕史上有“木雕皇帝”美誉的杜云松大师的经典遗作。肃雍堂大厅为卢宅的代表院落,建筑高大宽敞,是家族聚会的重要场所。大厅前有院落和院门,大厅里的木结构、花板和顶棚等建筑结构大量采用了木雕工艺,雕工精细,题材众多,因此有“北有故宫,南有卢宅”的美名。
2,鼎丰堂位于东阳市一处偏远的乡村中,也是杜云松大师的经典遗作。杜先生历时十年主持修建鼎丰堂,他将传统的木雕技法与中国绘画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雕刻的题材和工艺的运用堪称极致。鼎丰堂是东阳木雕艺术的代表作,虽然外界鲜为人知,但很多行业内的木雕艺人会经常来此观摩学习传统木雕技艺。
三,东阳木雕在在现代的发展
东阳木雕不仅在古代有着辉煌的成就,在现代也不断创新发展。东阳是中国红木市场最大的集散地,小小的东阳市就有好几处木材市场。许多工坊都注重原材料的采集,由于木材需要烘干、定型,一般的作坊没有这类加工工具,只好采用自然阴干的办法,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通常会采集一批木材堆在工坊里,根据不同的长短大小来慢慢设计作品。
在东阳,很多的工坊都在雕刻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作品,如仙女、清明上河图、三英战吕布等。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年为北京故宫复制乾隆龙椅的作品。这件作品由来自浙江东阳的木雕大师黄小明担任主刀,在沈阳故宫测量绘图后,在东阳花费四年时间完成。整件作品精美绝伦,单是浮雕的龙就达多条。
东阳木雕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赢得了国内外广泛赞誉。东阳木雕包括建筑雕饰、室内装潢、家具、日用品、陈设欣赏品、宗教用品等4大类多个品种。销往亚欧非美四大洲多个国家和地区。东阳木雕从业人员超过15万人,工艺木雕、木雕古建筑装饰营造和古典红木家具年产值亿元。
东阳木雕的魅力在于它以木为纸,以刀为笔,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民间艺术的灵动表现得淋漓尽致。东阳木雕的刀法细腻流畅,层次丰富,且不施深色漆,保留原木天然纹理和色泽,也被称为“白木雕”。东阳木雕的浮雕工艺以平面浮雕为主,兼有浅浮雕、深浮雕、高浮雕、多层叠雕、圆木浮雕等多种技艺,雕刻的题材涵盖了历史、神话、传说、风俗、花鸟等各个方面。
东阳木雕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装饰性雕刻派别,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不仅是一种工艺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在当今社会,东阳木雕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为世人展示了中国传统工艺的无穷魅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9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