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是几级医院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zhiliaowuqu/43777.html为了打开沈阳考古工作新局面,今年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以下简称“市考古所”)积极推进考古勘探前置工作,开展一系列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在前期勘验项目数量、考古勘探项目数量、考古新发现、考古发掘项目数量等方面均创历史新高。11月2日,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从市考古所了解到,截至10月30日,市考古所考古发掘项目达11项,已完成7项配合性及抢救性考古发掘。明年,市考古研究所将继续开展实验室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开展公众考古工作,推进学术成果出版,完善沈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框架。考古发掘项目创历史新高部分考古发现创下“首次”据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树义介绍,市考古所已完成7项配合性及抢救性考古发掘,包括位于沈阳故宫北侧的中心里遗址、位于浑南区高坎街道上马社区的上马遗址、位于浑南区棋盘山旅游开发区的东乱泥墓葬、位于浑南区的班家寨西清代遗存、位于铁西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侯家村墓地、位于浑南区的麦子屯墓葬和位于法库县的秋皮沟墓葬。另外正在实施的4项考古发掘包括正在实施的3项配合性考古发掘,分别为小张尔南遗址、杨官屯遗址及孝信汉墓群,此外还有1项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北崴遗址。今年11项考古发掘项目创下了市考古所建所近20年来的历史纪录。在完成的考古勘探项目中有12处考古新发现,包含1处青铜时代遗址、1处汉魏至辽金遗址、1处辽金遗址、1处清代遗存及8处清代墓葬。通过发掘,在上马遗址中首次发现汉代院落式高台建筑,东乱泥墓葬则是沈阳地区首次发现的布局结构较为完整的清代贵族家园,这些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遗存,极大丰富了沈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与底蕴。做好考古成果的整理和宣传向沈阳人展示家乡历史文化除了完成考古发掘和保护工作,做好考古成果的整理和阐释工作成为市考古研究所明年重点开展的课题。据悉,明年市考古研究所将开展沈阳青铜时代高台山文化及郑家洼子文化课题研究工作,编纂考古发掘报告;以考古勘探前置为机遇,启动盛京城考古研究课题;开展沈阳地区重要交通路线的调查工作;适时启动青铜时代山城、高句丽村落、辽金城址的调查工作。另外,市考古研究所还将加强考古成果展示和宣传工作。10月26日,“维沈之阳福地呈祥”沈阳考古成果巡展,在市委会议楼一楼连廊举办。展览精选了从旧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若干重大考古发现等内容,深受市民欢迎。据悉,在沈阳博物院组织下,该展览还将走进大中小学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向沈城人展示家乡的历史文化。上马遗址遗珍丰富东乱泥墓葬主人或为四品官在10月26日展出的“维沈之阳福地呈祥”沈阳考古成果巡展中,上马遗址和东乱泥墓葬作为今年沈阳考古发现首次亮相。据李树义介绍,上马遗址位于浑南区高坎街道上马社区。年,市考古所在配合城市基本建设的考古勘探中发现。今年,市考古所对该遗址开展发掘工作,有不少重大发现,“该遗址是在战国(燕)、秦、汉辽东长城沿线首次发现的汉代院落式高台建筑遗址,另外出土各类文物余件,发现近20块‘千秋万岁’瓦当,也是沈阳市开展考古工作以来出土这类瓦当数量最多的一处汉代遗址。”东乱泥墓葬则是于今年4月中旬至6月初在浑南区棋盘山旅游开发区东港社区(当地俗称“东乱泥”)考古工作中发现的。墓园布局保存相当完整,采用中国古代陵寝建筑传统的中轴线对称布局,平面呈长方形,方向基本为正南北,由园门、园墙、神道、墓穴和排水等部分组成,神道位于中轴线上,由鹅卵石铺成。墓园内共发现三处墓穴,排列有序,墓主人存在等级辈分的差别。其中两座砖室墓形制为外圆内方。在墓园东南约米发现了一座清代房址,和两座竖穴土坑木棺墓,考古专家推测房址的功能与墓园祭祀场所有关。根据相关文献记载,东乱泥家族墓地的墓主人,应与被封为“国戚姨娘家子孙”,担任“东陵管事”(清代四品官)职务的束征额家族有密切关系。东乱泥墓葬是一处与沈阳清东陵相关的清代贵族家族墓园,同时发现的外圆内方的清代砖室墓形制在沈阳地区并不多见,体现了特殊含义,为沈阳清代盛京城考古和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张宁沈阳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沈阳网)编辑董隽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0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