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一词产生于古印度语,其原来的代表色为蓝色,随着佛教文化而东传,在除蓝色外,琉璃也包括黄金,翠绿,碧蓝等铅釉色彩。在较高温度下烧成上釉瓦,并施以各种颜色釉,因此被称为琉璃瓦。
在中国佛教中,琉璃的地位也非常特殊。《药师琉璃光本愿经里写到:“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可见,它象征如意美满,象征和平、生命和幸福,也象征人格、精神和境界。流光溢彩的琉璃瓦是中国传统的建筑物件,因材质坚固,色彩鲜艳,釉色光润,一直是建筑陶瓷材料中流芳百世的骄子。
悠久的琉璃烧制历史
介休因琉璃烧制技艺独具一格,久负盛名,自古就有“琉璃艺术之乡”的美誉。介休境内煤矿、陶土、水等自然资源丰富,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琉璃烧制能够扎根在介休并最终开花结果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条件。
据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山西介休洪山镇北宋古瓷窑址中发掘出土的唐贞元十一年(年)“法兴寺碑”碑文载:神峰北,地一所:东至大烟头,南自至,西至琉璃寺,北至石佛脚。”表明介休在唐代时即有“琉璃寺”,此时琉璃烧制技艺的运用已在洪山一带出现,其琉璃制品已经用于建筑上,这是截至目前能证明介休琉璃烧制技艺年代最早的文物碑刻记载,距今已有年的历史。介休还保存有多处始建于隋唐时期的琉璃古建筑,也有年的历史。从琉璃匠人的签名制度上看,在我国琉璃匠人群体中记载比重最大的也是介休藉的琉璃匠人,最早见于记载是元代,也有近年。
琉璃烧制技艺自唐代以来在介休境内得到了广泛推广和传承,介休本地的琉璃烧制技艺流派众多,队伍繁多且庞大。在明代,介休的琉璃烧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介休匠师除在本地及周围的平遥、文水、汾阳、灵石、洪洞等地区活动并留下大量作品外,明代还有迁居外地者,他们将介休的建筑琉璃工艺带到新的居住地并继续发扬光大,为明清琉璃艺术的传播推广立下了汗马功劳。
多种资料表明,有介休琉璃侯姓匠师迁居至辽宁海城缸窑岭。明万历三十五年(年)自介休贾村迁移而来,“至清顺治元年(年)始设琉璃窑承烧沈阳故宫大政殿、以及昭陵、福陵、永陵等各处琉璃,其窑业颇兴,世袭相传,至清中叶以后匠师竟达37人之多”,且“侯氏厂工与北平官窑赵氏通,有大工则互相挹,是清代琉璃匠师的骨干。此外,山东博山颜神镇孙姓琉璃世家也认可,是由介休迁去的。清末民初,随着中国最后一个封建政权的垮台,市场对琉璃制品的需求量逐步萎缩,同时由于时局动荡不安,军阀混战烽烟四起,介休当地的琉璃烧制业也遭受重创,日渐式微。
介休琉璃的发展
清末民初在介休洪山镇有个琉璃匠人叫刘泽长,其家族世袭传承琉璃烧制,他把技艺传给了其子刘少银,继续靠古法烧制琉璃勉强维持生计。刘少银成家立业后,又把技艺传给了其长子刘洪春和三子刘洪秋,后来又逢十年文革动乱,本已惨淡的琉璃业又雪上加霜从此一蹶不振。刘洪春之子刘开宝自幼就对琉璃烧制技艺耳濡目染,对琉璃喜爱有加,其父便将此技艺又传授与他。为坚守介休琉璃古往今来的质量保证,让琉璃传承的文化一直延续下去,刘开宝遵守父辈们的传授,始终坚持最传统的琉璃烧造技艺。
改革开放之后,刘开宝从起初只生产单一的琉璃瓦起步,逐步发展成为介休市唐源古建琉璃制品有限公司,主动担负起了对介休琉璃烧制技艺的挖掘传承保护义务。至今在介休其他的琉璃匠人的后代们,只有作为介休琉璃烧制技艺的后人刘开宝一人,仍在坚持传承传统琉璃烧制技艺的岗位上,一转眼便是三十年,刘开宝先生以其开设的唐源古建筑琉璃制品有限公司和开宝琉璃工作室为基地,展开了对介休琉璃烧制技艺的传承保护研发等一系列工作。
年6月15日,“琉璃烧制技艺”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年7月,刘开宝被晋中市人民政府授予“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年经过多次试验,刘开宝终于恢复了失传了几百年的孔雀蓝烧制技艺。同年,刘开宝制作的大型琉璃作品——四狮抬瓶(世世太平)亮相新落成的介休市博物馆广场。
目前刘开宝已经开始培养其子刘文海、其女刘文婷为下一代介休琉璃烧制技艺的传承人,使得该技艺后继有人,传承有望。
年11月3日,在介休市文化和旅游局的领导下、在洪山镇中心小学的支持帮助下、琉璃烧制技艺传习班在介休市洪山镇唐源琉璃厂正式开班。十名来自洪山镇中心小学的小朋友们展开了为时半年的琉璃技艺学习。
目前介休市政府正在全力打造介休成为“琉璃艺术之乡”,介休古城复兴工程和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工作业已展开,优越的环境条件为介休琉璃烧制技艺的发展插上了助飞的翅膀,介休琉璃也开始扬名国内,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目光。
现在介休影响力较大的代表性琉璃建筑
一是介休后土庙琉璃古建筑艺术群。该建筑历经千百年依然色彩亮丽,制作精美,保存完好,代表了介休琉璃烧制技艺的最高水平,是我国琉璃古建筑中的代表作,也是介休“琉璃艺术之乡”的一张名片,被世人称为古代琉璃艺术博物馆,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前来参观。
二是存于介休张壁古堡空王祠前廊下的孔雀蓝琉璃碑,分别为明万历三十三年(年)造和明万历四十一年(年)造。这两块碑均高1.6m,宽0.67m,厚0.18m,通体施孔雀蓝釉,黑字墨书,整块制造,是介休琉璃技术中孔雀蓝技术水平运用娴熟高超的重要标志。
三是山西四大名楼之一的袄神楼古建筑群。在《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所在的“明教”,其前身就是古波斯的“祆教”,而介休的袄神楼即是国内仅存的一座祆教建筑。祆神楼外观重檐四层,内则为两层。该楼下层空阔,上层用平座加栏杆,屋顶为十字歇山顶。
四是刘开宝为新建的介休博物馆广场烧制的“四狮抬瓶”大型重器,是介休琉璃烧制技艺现代作品的代表之作。它的问世再现了介休琉璃烧制技艺的辉煌,象征着介休琉璃烧制技艺正在全面的复兴,预示着介休琉璃烧制技艺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同时向世人展示了刘开宝先生对介休琉璃烧制技艺的传承所取得的成果。
介休琉璃制品的工艺特点及用途
介休琉璃烧制技艺自成一派,是中国琉璃艺术大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烧制作品多用于建筑,也称为建筑琉璃。主要用于制作:吻兽、包括正吻、垂兽、套兽、戗兽;脊刹;脊饰;博风及悬鱼惹草;嫔伽;影壁芯;匾;碑等。介休建筑琉璃制品较少使用单一的黄色,而是注重色彩的搭配,一般以黄、绿二色为主,或者一主一从,明代作品还特别注重孔雀蓝色的使用。有的作品局部采用晕染的手法,使造型更为准确、生动、逼真、传神,明快活泼的色调体现了介休建筑琉璃地方化、民间化的特征。
除琉璃瓦、勾头滴水这种大量使用的构件以及对称位置外,在不同的建筑上找不到任何两件雷同的琉璃作品;即便是同一建筑组群中,各建筑间所施吻兽、脊饰等也完全不同或多少存在造型以及题材方面的差异。
介休古建筑独特的建筑理念和美感触发了众多中外现代建筑师们的很多设计灵感,中国古琉璃建筑如今已是代表中国的符号之一,散布在海外各地华人区里用琉璃修建的各式牌坊、寺庙、祠堂、民居等建筑,让琉璃烧制技艺这项历史悠远的中国传统文化声名远播。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