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故宫的朋友一定知道那里有个钟表馆,是要另外买票的,有些朋友就不去了。其实钟表馆还是挺值得一看的,你会惊叹于设计者的脑洞,如此精密复杂、如此繁复华贵。有的设计成一个花园、有的设计成一个热带雨林,甚至还有动物的造型……
故宫这些都是欧洲使者送给皇帝的礼物,当时倒没有“送钟”不吉利的说法,不然皇帝还不要砍了他们的脑袋!今天我们就先来看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铜镀金写字人钟。
铜镀金写字人钟这已经不能说是个钟了,早就超越了实用的意义,而是一件艺术品,代表了当时的黑科技。这个铜镀金写字人钟高2.31米,一共有四层。其中只有第二层是钟本身的功能,其它几层花样就多了。
最令人费解的是底层里面有个人,他不仅会动,还会写字。打开开关,给毛笔吸好墨,他就会写出“八方向化,九土来王”八个刚劲有力的字,笔锋都看得出来。难道那个时候就有人工智能了?其实这都是靠机械完成的。
写字人钟底层更妖的还在后面,第三层有个小人,3、6、9、12点他都会出来奏乐敲钟,而敲钟的时候最上面一层会转出来两个小人,拉开一个横幅,上面写了“万寿无疆”。这个彩虹屁真是!
马戛尔尼这个钟就是那个不肯下跪的英国特使马戛尔尼送给乾隆皇帝的,期待这个彩虹屁能让皇帝答应通商,没想到皇帝不吃这一套,礼物收下了,通商就再说吧!天朝上国不需要和你们小邦通商。后来英国人还是不死心,多年后爆发了鸦片战争,所以这每一座钟也是给后人的警钟。
西洋人“不务正业”的钟表
西洋人给皇帝送了很多钟表,大多设计繁复,真正的钟隐藏在一个艺术作品里。这种不厌精细的风格也很符合清朝皇帝的口味。就算是一块怀表,也是金外壳,镶嵌珍珠、宝石、有的还绘有珐琅画。钟表复杂的机械系统除了刚才说的会写字、会报时,有的还会模仿鸟叫声,播放音乐等等。
沈阳故宫塔型钟比如在沈阳故宫也有个像一个塔似的钟,高65厘米。钟的四个角各有一只大象,第二层里面有22个人,有的在骑马、有的在步行、有的拿着兵器、有的拿着乐器。整点时刻这些人就会围绕着塔跳舞转动。这个钟里面共有8套音乐,可以自己选喜欢的曲目。
镀金鸟笼钟除此之外,还有更“不务正业”的钟,名字叫钟,长得像个鸟笼,里面有怒放的梅花,以及一只活灵活现的小鸟,不仅会鸣叫还会摇头摆尾,然而它并没有报时功能。
中国的钟表发展史
早在远古时期,中国人就会利用太阳位置的变化来判断时间。在地上树立一根木桩,就是原始的“圭表”,在此基础上古人又发明了日晷。这些都是农业生产需要而诞生的最原始的“钟”,后来又发明滴漏、沙漏等形式的“钟”。
圭表在与大自然相处的过程中,人们还发现了天体运行与农业生产的规律,渐渐形成了二十四节气等生存智慧。早在两千多年的春秋战国时代,就活跃着不少占星家,比如著名的甘德、石申。
日晷虽说当时的占星家在今天看起来多少有点迷信的成分,比如哪个星对应了哪个诸侯,根据星象判断该国的国运等等。但是他们的确通过观察得出了一些天体运行规律,以此为经验一代代流传下来,从而制定出历法指导着古人的生活。像《吕氏春秋》里就对每个时节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有着非常详细的记载。
古代星象图而古代历代君王也非常注重星象的观察,因为古人相信“天人相应”,彗星出现会带来灾害,君王就得好好反省自己的行为,而君王对历法的绝对掌控则体现了“君权天授”的思想观念。每一时期的“宇宙观”也是构成当时文明的一大要素。
天象荧惑守心汉代: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时间把握的精确度要求越来越高。从汉朝开始就诞生了研究历法与时间结合在一起的“钟”——张衡发明的漏水转浑天仪。这个仪器与其说是钟,不如说是一个历法计时仪器,上面标有星象图,让它转动一圈的时间和地球自转的时间一致,靠水的动力运转。
张衡浑天仪唐宋:唐宋时期,经济繁荣、科学技术达到一个高峰。僧一行和梁令瓒发明了开元浑天俯视图。这个浑天仪上装了水力推动的木人,每一个时刻敲一下钟,当时的一刻相当于现在的14分钟24秒。
擒纵轮虽然现代学者对这个俯视图的结构有多种看法,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当时已经采用了“擒纵轮结构”。简单来说就是现代机械钟表里表达“嘀嗒”这一个动作的结构,使得时间实现了数字化。这是非常伟大的一个进步,比西方早了几百年,欧洲在年后才实现这样的结构。
元代:郭守敬发明了一个叫“大明殿灯漏“的计时仪器。元朝版图辽阔,当时中亚、欧洲的技术都有充分的交流。大明殿灯漏据记载有约5.3米高,内部分成4层。这个灯漏的动力部分是一组水力机械,通过漏壶、水箱、枢轮等一套装置进行运转。
大明殿灯漏局部图元末明初的詹希元发明了沙驱动的时钟,这种钟的功能和天文仪器分开,成为独立的计时仪器。眼看中国本土的计时工具发展越来越快,但是到明朝的时候突然就衰弱了。那是因为朱元璋的阻止。
沙壶一方面,明朝推翻元朝,有些偏激地认为元朝发明的东西都不好;另一方面,朱元璋出身贫寒,制造这样的钟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所以朱元璋不愿意支持研究计时器。几百年的停滞,到了清朝则完全是西方钟表的天下了。不过中国也有大量的能工巧匠,西洋的钟表很快就能被复制出来,只是缺乏了原创能力。
钟表的现状
从天文仪器到独立的计时仪器,“钟”都体积庞大,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给万历皇帝送的钟,不仅代表着“钟表外交”的到来,也促使钟变得更加“小巧”。一方面是精工细作,堪称艺术品的钟,另一方面是方便携带的怀表逐渐替代了钟,末代皇帝溥仪也非常喜欢怀表。
珐琅珍珠怀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钟表行业进入自主研发阶段,以价廉质优的特点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但是技术含量较低,欧洲钟表品牌仍占据主流。尽管如此,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能拥有一块国产手表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在上海的结婚必备清单里,“三转一响”其中一“转”指的就是钟表。当时哪怕有钱都不一定能买到一块手表。
智能手表进入新世纪,家家户户开始有了手机,使用手表的人开始减少。年后我国一些手机制造商自主研发的智能手表受到了大家的追捧,戴手表的人又开始多了起来,而手表的功能又不仅仅是计时了。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守时也是一个良好的习惯。时间对每个人都又是公平的,我们应时刻对时间怀有敬意。
文博喵一只游荡于全球博物馆的猫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