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沈阳最具特色的景色便是沈阳故宫,旧亭旧瓦,却在春暖花开时,有着全然一新的景色。积雪消融,春花绽放,正是踏青赏景的好时节。
故宫的前世今生
沈阳故宫是清代的开创者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建造使用的宫殿,始建于年,其占地面积为6.7万平方米,共有建筑余座余间。总面积超过6万平方米的沈阳故宫,位于古城中心,是国内仅存的两座宫殿之一。面积比72万平方米的北京故宫小得多,但建筑上有自己的特色,是沈阳最重要的游览点。
通关前,其皇宫位于沈阳,迁都北京后被称为“陪都宫殿”,“留都宫殿”。后称沈阳故宫。它是清代初年的皇宫,是清代皇帝顺治的祖父努尔哈赤和顺治的父亲皇太极的宫殿。沈阳故宫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历时11年,至清崇德元年()基本建成。全部建筑有90余所,多间,占地6万多平方米,是我国现存仅次于京故宫的最完整的古代帝王宫殿建筑。它在建筑艺术上继承中国古代建筑传统,融汉、满、蒙各族艺术于一体,有很高历史价值。
沈阳以崇政殿为中心,从大清门到清宁宫为一条中轴线,将故宫分为东、中、西三路。故宫以中路为主,以崇政殿为核心,配以飞龙阁、翔凤阁、师善斋、协中斋、日华楼等。后面有凤凰楼、清宁宫,还有皇帝妃嫔寝居的东西配宫,以及颐和殿、介祉宫、敬典阁、迪光殿、保极宫等。东路建筑以大政殿为中心,辅以左右翼王亭、八旗亭。这是清王朝入关前,八旗建制的象征,是早期八旗兵制在宫殿建筑中唯一的历史古迹。大政殿是用来举行大典,如颁布诏书,宣布军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和皇帝即位等的地方。十王亭则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办事的地方。这种君臣合署办事于宫迁的现象,在历史上是少见的。
在建筑上,大政殿也是个亭子,不过体量较大,装饰比较华丽,所以叫宫殿。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开的十座亭子。其建筑格局乃脱胎于少数民族的帐殿。这十一座亭子,就是十一座帐篷的化身。帐篷是可以流动、迁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来了。这也显示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一个发展。西部建筑以文溯阁为中心,配以仰熙斋、嘉荫堂等,是贮藏《四库全书》和皇帝读书的地方。《四库全书》为乾隆时撰修,历时10载;共誊写7部,以文溯阁所藏的最为完整。解放后将故宫辟为沈阳故宫博物馆,人们来这里还可以在清代历史文物展览馆和工艺品展览馆中欣赏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所造的琳琅满目的文物。沈阳都城的建者是努尔哈赤。他在关外先后建了三个都城,最后才确定沈阳,理由是地形取胜,又便于攻打明朝。
游玩故宫,一定要知道的故宫冷知识
说到故宫,脑海里反映出名气最大的其实是北京故宫,虽然北京故宫和沈阳故宫都是清朝皇宫,但这二者有着很大的区别,沈阳故宫有着自己独特的看点。北京故宫严格按照《周礼考工记》的建法,“前朝后寝”,呈中轴线对称。而沈阳故宫几乎不遵循这套礼制,少数民族嘛,比较洒脱,而是结合了满汉两种建筑特色,兼具游牧族的“任性”。清宫规定,皇帝住的紫禁城上铺金黄色的琉璃瓦,而在沈阳故宫这里,却铺就的是黄琉璃瓦绿剪边,黄色主体,绿色镶边。这主要是由于沈阳皇宫在清政府入主北京后就变成了“陪宫”,因此在等级上要比北京故宫低一个等级,故不用全黄琉璃瓦,而是加了一个绿边。
出于对气候的考虑,沈阳地处东北,天气严寒,因此,沈阳故宫的墙比北京故宫的要厚实不少,主要也是出于保暖的考虑。而且整个宫内每个宫殿都有火炕的设置,清宁宫里更是全铺的地火。北京故宫里是“殿高宫低”,即前朝三大殿都坐落在高高的台基之上,而皇帝后妃住的宫则在平地之上,而沈阳故宫却反其道而行之,来了个“宫高殿低”,皇帝住的宫坐落在了近4米高的台子上。这是因为满族人生活在山林地区时,首领住的房子都要在高地上,这样既可以俯瞰整个部落的情况,也可以有效的保证自身安全。
故宫游玩的推荐路线
推荐游览路线为西路-中路-东路或东路-中路-西路,这样游览不会漏掉任何一座建筑,也不会迷路。
沈阳故宫东路
东路建筑,主要有大政殿和十王亭。从建筑格局上看他们都是“亭子式”建筑,好像11座帐殿排列在广场中。这种建筑形式脱胎于女真等游牧民族中的帐殿制在皇宫建筑上的反应。其排列形式正是努尔哈赤崛起之初实行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决定的。
大政殿
大政殿,俗称八角殿,又叫“大衙门”。外高18米是一座八角重檐攒尖顶“亭子式”建筑,下有约1.5米高的须弥座式台基,周围绕以青石围栏,上有各种精美雕刻。正门前两侧柱子上盘绕着一对栩栩如生的金龙。殿顶是黄琉璃瓦镶绿剪边,重檐上下各有8条五彩琉璃垂脊。殿顶正中为宝瓶火焰珠攒尖顶。8条垂脊上各站着一个蒙古力士,象征“八方归一”。殿内有8根绘有云龙的巨柱支撑殿顶。中间是皇帝御用的九龙金漆宝座屏风。上方“泰交景运”匾额,为乾隆御笔。大政殿作为17世纪初的建筑杰作,融汇了满、汉、蒙、藏等多民族建筑的艺术风格,是沈阳故宫的著名建筑。
十王亭
十王亭,又称“八旗亭”,在广场两侧呈八字形排列,每边5个。分别是左翼王亭、右翼王亭、正黄亭、正白亭、正红亭、正蓝亭、镶黄亭、镶白亭、镶红亭、镶蓝亭。左右翼王亭是当时左右两翼王爷办公的地方。八旗亭是八旗亭主办公的地方,也是在大政殿举行朝会和典礼时各旗官员集结之处。
沈阳故宫中路
中路共有三进院落,分别是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两侧还有一些对称的附属建筑。是满、汉等多民族传统建筑艺术的融合。
大清门
大清门,俗称午门,也就是沈阳故宫的正门,是无间硬山式建筑,式当时文武官员候朝的地方,也是皇太极接受群臣谢恩之处。
崇政殿
原名“正殿”,俗称“金銮殿”。是皇太极日常处理军政要务、接见外国使臣和少数民族的地方。崇政殿为无间九檩硬山式建筑,南北辟有槅扇口,前后出廊,围以石雕栏杆。
凤凰楼
它建在3.8米高的青砖台基上,是一座三层歇山式建筑,原名叫翔凤楼,是皇太极休息、宴会和读书之所。清入关后,曾用以存放帝王画像、行乐图及清初皇帝玉玺。凤凰楼正门上方悬挂的“紫气东来”金字横匾,是乾隆皇帝御笔,意思是大清朝福气是从东方盛京而来。
清宁宫
整个后宫建在高台之上,并高于前朝的宫殿。这种“宫高殿低”的特色反映了满族的传统和习惯。清宁宫,原名“正宫”,为五间硬山前后廊式建筑,是沈阳故宫中最具满族住宅特色的建筑。东一间是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寝宫,称“暖阁”;“暖阁”;寝宫分为南北两室,各有火炕,又称“龙床”。崇德八年()皇太极就在南炕“无疾端坐而终”,终年52岁。东侧第二间的北窗下设两口大锅,南面宫门旁设一口锅,是祭祀时煮肉和烧炕用的。西侧三间通连,北、西、南三面搭成相连的环炕,称为“万字炕”,是帝后日常饮食起居及会见、宴请亲眷的厅堂。
沈阳故宫西路
沈阳故宫西路,是为了适应皇帝东巡的需要而增建的一组建筑,主要有文溯阁、戏台、嘉荫堂和仰熙斋等,套院相接,多而不乱,是文化气息较浓之处。
文溯阁
仿照明代浙江宁波大藏书家范钦的“天一阁”修建,专门收藏乾隆时期编撰的大型图书《四库全书》的地方。文溯阁是硬山式建筑,面阔6间,从外面看是重檐2层,从里面看则是3层,明显带有江南建筑风格的样式。与沈阳故宫内的其他建筑不同,文溯阁顶盖上用的是黑琉璃瓦绿剪边。这在沈阳故宫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根据五行八卦之说,黑是代表水,书最忌火,以黑瓦为顶象征以水克火之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