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明清皇城,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北京紫禁城,北京故宫气势恢宏,早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知名的宫殿建筑之一,但明清两朝就一处皇城吗?当然不止,还有沈阳故宫,南京故宫遗址等。明清两朝其实共有四处皇城,南京故宫是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皇宫,是北京故宫的蓝本,明清官式建筑的母本。北京故宫是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建造的皇宫。沈阳故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入关前建造的皇宫。那么还有一座呢,那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家乡凤阳建造的明中都。明中都大概也是最失落的明清皇城了,它不在北京也不在南京,而在一座淮河南岸的小县城,它花费巨资打造,耗时六年,以南京故宫为蓝本,宫城比北京故宫还大12万平方米,最终却没有做过一天皇宫,直至湮没在兵荒马乱之中,到了近代,更是伴随着“破四旧”的号角,能拆的拆,能砸的砸,除了尚存残破的城门和一段城墙外,皇宫早已成为幻影,曾经宏伟的宫殿变成阡陌纵横,荒草丛生。公元年,明洪武二年,我现在站立的这片土地上开启了一项重大的开国工程。此时,明朝刚刚建立,明太祖朱元璋与群臣议论建都之事,提出“临濠前江后淮,以险可恃,以水可漕,朕欲以为中都,何如?”明朝开国将领多为淮西人,也都愿意衣锦还乡,当下君臣一拍即合,因中都宫阙要建在凤凰山之阳,于是改濠州为凤阳。为了建成家乡的这座都城,朱元璋可谓不惜血本,明中都都城分为内、中、外三道城,外城周长30公里,开九门;中为皇城,周长8公里,开四门;内为宫城,周长3.68公里,开四门。这项重要的开国工程调动全国物资,所用木材不仅向全国征调,甚至还大量从附属国进口。建筑墙体先用白玉石须弥座或条石作基础,上面再垒砌大块城砖。而砌筑时则以石灰、桐油加糯米汁作浆,关键部位甚至用生铁溶灌,希望永固千秋。雕栏玉砌,琼楼玉宇,数以万计的工匠为这个崭新的王朝打造着一座中国最富丽堂皇的皇家建筑,倘若存世,应该也不输北京故宫。全国征调工匠、民夫、罪囚、移民、军队共一百五十余万人,淮河南岸的凤阳俨然成为一片巨大的工地。你可以想象,这是一条13.5公里的中轴线,两侧建有东西对称的左右千步廊、中书省、大都督府等中央文武官署,太庙和社稷坛,文华殿和武英殿、文楼和武楼、东宫和西宫。大明门前,云济街上,向东排列着城隍庙、金水桥、国子监、鼓楼;向西排列着功臣庙、金水桥、历代帝王庙、钟楼。进大明门,沿御道走完宽阔的凸字形广场,入紫禁城承天门,经端门,过外五龙桥至皇城午门。进午门,过内五龙桥,入奉天门至正殿。正殿是中轴线的中心,往北入后宫,出皇城玄武门,经苑囿,越凤凰山巅,出禁垣北安门,下凤凰山,径北直指中都城北门。皇城周长九里,开四门:南为承天门,东为东安门,西为西安门,北为北安门。紫禁城周长七里,开四门:南为午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北为玄武门。时至今日,转眼却成空,多年过去了,一切都已灰飞烟灭,尘归尘土归土,突兀的城墙围住一片荒地,诉说着大明王朝曾经的辉煌。大概无论是主持全部工程的明朝开国第一文臣李善长,还是那上百万工匠、民工,谁都不会想到,他们辛苦营建的宏伟工程,不仅没有做过一天皇宫,最终还成为了一片菜地。建了整整六年,都快要竣工了的的明中都,为什么会突然停工呢,《明太祖实录》中记载的罢建原因是:“初,上欲如周、汉之制营建两京,至是以劳费罢之。”所以明史给出的停工理由是“劳费”,也就是太花钱了,但该花的钱都花得差不多了,停工不是更浪费吗?其实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开国之初,百废待兴,却开启了一项浩大的营建工程,这情形有点和秦始皇修长城差不多,工匠们不堪压迫,发起斗争,有人用纸人木偶之类的东西,置于屋脊,进行诅咒,朱元璋一气之下将工匠杀的仅存千余人。而且作为一个迷信的开国皇帝,“压镇事件”给朱元璋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阴影。其二是建造明中都的初衷是和打下大明江山的开国功勋们衣锦还乡,但后面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了,朱元璋疑心越来越重,对这批淮西旧人的猜忌越来越深,大多数开国功勋最后落了个不得好死,衣锦还乡的美好初衷当然也成为泡影了。中都停建后,后来也未用作京师,被定为明朝陪都,皇子宗室经常在凤阳历练、练兵,居住在中都城内,后由于朱棣迁都北京,北京距凤阳遥远,宫殿逐渐荒废,明末,农民起义军攻陷中都,中都城内外大量建筑被焚。如今的明中都还剩下什么呢?还剩下午门、西华门和东华门遗址,以及一段一公里左右的城墙,附属建筑还剩下鼓楼基座,重修了鼓楼,重建了钟楼。如果早来5年左右,你还能看到明中都非常沧桑的景象,这些年,城门和城墙得以部分修复,曾经残破的西华门,已经修缮一新,但总觉缺了一点什么。西华门外,大片的薰衣草正在开放,赏花的人中,很多未必知道,这里曾经有一座和北京故宫类似的建筑。除了明中都皇故城外,曾经的明中都还剩下什么呢,附属建筑中还剩下这座鼓楼,但,只有鼓楼基座才是原物,楼阁是重建的。明代的鼓楼基座南北长72米,东西宽34.25米,高15.8米,这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座鼓楼,小县城中的这座鼓楼,比著名的西安鼓楼还有宏伟。门洞正中上方是朱元璋亲笔题写的楷书“万世根本”四个大字。鼓楼西面六里之外,曾经也有一座古老的钟楼,完全被毁后,年重建。“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明中都的建设,使凤阳县成为了一个十几万人的大城市,但随着明中都政治上的被忽视,经济上也开始萧条,造成大量的人口流失。因修建中都而迁徙来的大量人口,又因中都萧条颓败,缺粮少食,不得不唱着花鼓,逃荒求生。到了明末,农民军攻占中都,一把大火过后,中都彻底衰败,至清朝,江山易主,凤阳彻底没了陪都的名号,又变回了原来的那座小县城,时至今日,凤阳仍是滁州下属的一个小县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