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综合性丛书,于清乾隆年间编成,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收书约种,近八万卷。内容涉及文、史、哲、理、工、农、医等多个领域。编纂完成后,抄写了七部,流传于南北七阁分藏。
文溯阁:溯涧求本书藏九州
文溯阁的名字,取自“溯涧求本”之意,意思是说,身处盛世仍不能忘记开基之艰苦卓绝。这或许也暗示了这座藏书阁和《四库全书》之间的沧桑往事。文溯阁所藏的《四库全书》其实是“书阁异地”的,因为历经战火从沈阳迁出,不远千里最终“落户”甘肃兰州。文溯阁《四库全书》易地迁甘的故事也被后人反复研究,当年具有保护性质的一次远行也让甘肃成为文溯阁《四库全书》最终的“家”。
沈阳故宫内的皇家图书馆——文溯阁
我们所熟知的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基本都是红墙绿瓦、金碧辉煌的。可是在沈阳故宫里,有这样一座建筑却十分奇特,它与沈阳故宫里其他建筑的风格不同,没有彩色的琉璃瓦,也没有金灿灿的配饰,取而代之的是黑色的瓦片配合绿色的通体建筑,整体造型全无艳丽色彩,这就是位于沈阳故宫博物院内的文溯阁。
文溯阁:黑瓦绿剪边外二层内三层
年,乾隆皇帝下诏访求国内著名学者,博采天下藏书,开始编纂《四库全书》,经过10年的努力编纂完成。乾隆皇帝下旨将此书抄录七份,分藏全国。为了存放《四库全书》,乾隆皇帝在全国范围内起建了七座藏书楼,沈阳故宫的文溯阁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年,《四库全书》分五批入藏文溯阁。
据介绍,文溯阁名字的由来,是取“溯涧求本”之意,意思是说,我们身处盛世仍不能忘记祖先开基创业之艰难,要继续兢兢业业治理国家。因为是藏书阁,文溯阁的廊下彩画是以书籍为主要表现内容。
文溯阁采用了一种外二内三的建筑结构,从外面看起来,它是一个两层的硬山式建筑,但其实,内里一共有三层楼。
文溯阁为单檐建筑,因在底层前后又增加通廊,便又多出一个腰檐。按照惯例,门额应该悬挂到顶层檐下。但是,文溯阁门额却被悬挂在下层腰檐内,并且这个牌匾形体硕大,比沈阳故宫其他门额要大出好几倍,与清代宫廷建筑规制并不相符。
经史子集各部分置于95个藏书架之上
收藏在沈阳故宫博物院文溯阁中的《四库全书》因为历史和时代的原因,曾经辗转到北京、黑龙江等地,目前被收藏在甘肃省兰州市,现在在文溯阁中能看到的是后来复制的书函。虽然书和阁分处异地,但是文溯阁作为曾经《四库全书》的藏书阁,是带不走的文物,也是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魅力的最好载体之一。
走进文溯阁一楼的敞厅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幅巨型对联。
《四库全书》各册封面按照春、夏、秋、冬四季颜色,采用四色绢料以便于区分,数万册图书以数种颜色的封面标示内容差异,既增加了全书的美观性,同时也可以一目了然本书的类别,以利于取还与阅读。《四库全书》所有书籍都被装在楠木书匣之中,既显得美观贵重,又能很好地保护图书。
现在文溯阁中物品的摆放,在参考了文献资料后,基本还原历史原貌。
目前,沈阳故宫共有95个当年保留下来的藏书架,每个书架上标刻有“《四库全书》某部第某架”的字样,以利于查阅者能尽快找到所需书籍。
为了保护文物,沈阳故宫博物院定期会对文溯阁中的书架及隔扇木雕进行补配、除尘、烫蜡等保养,并且还会进行地毯除尘、墙面裱糊、门窗检修等日常维护工作。在文溯阁中仔细观察,处处可以发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台记者杨雪:兴建文溯阁,不仅仅为《四库全书》提供了贮藏之所,同时,也完善了沈阳故宫作为陪都宫殿的使用功能,最终形成了东、中、西三路建筑群,并一直保存到今天。文溯阁建成之后,对东北地区文化的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这里教育和民间藏书事业的发展。如今,有着年历史的文溯阁,就像一位深沉的“老者”,它虽然默默不语,但是却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内涵故事,讲述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特有魅力。
(来源:央视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8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