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沈阳故宫 >> 沈阳故宫介绍 >> 正文 >> 正文

解读蚌博丨太平有象贺佳节

来源:沈阳故宫 时间:2022/11/18

“太平有象”是中国传统吉语和吉祥纹样之一,又称太平景象,喜象升平,寓意河清海晏,国泰民安,《汉书·王莽传》曰“天下太平,五谷成熟”,故其又有天下太平、五谷丰登之意。南宋大诗人陆游曾赋诗“太平有象无人识,南陌东迁捣辄香。”唐代诗人温庭筠亦诗曰“四方无事太平年,万象鲜明禁火前。”表达了千百年来黎民百姓对于太平盛世,物阜民丰的向往与期盼,而历代帝王亦有此盼,皆御制各类“太平有象”器物,或陈于厅堂之中,或置于案台之上,以求“四海升平、吉祥安宁、基业永固”。

清景德镇窑霁蓝釉象耳瓷方瓶(蚌埠市博物馆藏)

清景德镇窑霁蓝釉象耳瓷方瓶即为“太平有象”题材的一官窑瓶式。其圆口短径,长方体,方体两侧饰象耳衔环。整体造型挺拔,干净利落,通体施霁蓝釉,釉面肥厚莹润,釉色凝重深沉,瓶身棱角及象眼、耳、环等转折凸起处隐现白色胎骨,足底削釉露胎,胎洁白坚实,底内书“大清光绪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色黑,于釉下若隐若现。因“瓶”与“平”谐音,且两侧饰象耳,故其被赋予“太平有象”之吉意。

清“太平有象”墨(蚌埠市博物馆藏)

清錾胎珐琅太平有象(故宫博物院藏)

“太平有象”一词取自于“太平无象”,本意为天下太平并无具体形象和标准,而后世多反用其意,认为无战乱、安居乐业即太平,是为有象;而其形象则脱胎于藏传佛教七政宝中的白象宝,于明代正式产生,清代开始流行。至此“太平有象”的各类器物组合、样式日趋繁多,造型、装饰日渐丰富且至臻完美。但无论其形制样式如何演变,都离不开“瓶”与“象”的经典组合,因“瓶”与“平”谐音,取意太平;“象”与“祥”谐音,寓意吉祥,且“象”为古之瑞兽又通气象之“象”,故古人常用象与瓶的组合来表达“太平有象”、“喜象升平”,其中最为传统的造型当属象驮宝瓶,瓶内或插五谷花卉,或插如意铜钱,寓意丰登太平、吉祥如意、钱财滚滚。

清掐丝珐琅象驮宝瓶(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时至今日,“太平有象”这一传统吉祥纹样在融合、共生、发展的基础之上,仍活跃在人们的生活百态之中,成为现代人纳吉祈福最常用的纹样之一。

国有象,则天下太平,家有象,则吉祥安康,值此佳节之际,蚌埠市博物馆谨以“太平有象”的美好寓意,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国泰民安,物阜民丰;祝愿广大的市民幸福康安,乐享太平。

图片丨高亮唐晓婷

文字丨唐晓婷

排版丨张引

往期精彩:

解读蚌博丨虎年纳吉馆中窥虎

蚌博资讯丨蚌埠市博物馆开展春节双拥慰问活动

蚌博资讯丨蚌埠市博物馆开展退休干部党员等走访慰问活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