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沈阳故宫 >> 沈阳故宫介绍 >> 正文 >> 正文

你不知道的皇城事儿皇帝不住皇宫故宫格局竟

来源:沈阳故宫 时间:2022/5/13
沈阳故宫是中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一直在建筑格局和历史上有许多“谜团”待人解答就比如说你敢信皇帝是世界上对工作最刻苦努力的人?之所以这么说

因为只有皇帝把自己的“卧室”安在了“办公室”的后面!

▲沈阳故宫平面图

古代中国皇帝一般都是将自己的办公和居住场所集中在一个皇宫内,就像是北京故宫的“前朝后宫”一样。但这点并不适用于努尔哈赤。

1

皇宫=办公室?

▲汗王宫遗址

努尔哈赤在沈阳生活时,过着“两点一线”的“上下班”的生活,就是白天在大政殿内批阅奏章,晚间休息到城边的汗王宫居住。

据《盛京城阙图》记载:太祖的汗王宫位于当时沈阳城北门里,坐北朝南,是一个两进的院落,设施却十分简陋,仅有十余间房。

▲汗王宫还原图

在古时,皇帝是高高在上的存在,但你以为建造在高处的只有金銮殿里的龙椅吗?沈阳故宫中,皇帝的寝宫也是建于高台之上的。

1

住在高处象征着权利

在沈阳故宫里,你如果想要来到皇帝的寝宫参观,就必须要通过24级阶梯,爬上一座高3.8米的高台。这点源于满族在高处筑房的生活习俗。

当满族部落生活在山区时,出于大局和安全考虑,贵族们都是居住在高处的,而最高处通常要留给首领居住。而当皇太极到了四处都是平地的沈阳后,就硬是在地上堆起了近4米高的台子以用来居住。

2

防卫能力一流

除了将寝宫建立在高台上,皇太极还在寝宫所处的高台四周砌了一道2.4米高的围墙,在围墙之外又立第二道围墙,两墙之间形成一圈狭长的更道,供禁卫军巡更守夜,以此加强寝宫的防卫措施。

后宫建在高台之上的地理位置,周围筑有围墙和巡逻更道,再加上凤凰楼本身具有的防御和眺望功能,俨然一座满族先人女真人生活在山区的易守难攻的封闭城堡。

穿过凤凰楼,一眼望去最中间的建筑便是清宁宫,也就是皇太极与中宫大妃哲哲的居所。

1

西四间

清宁宫的西四间是一个宽敞的堂屋,是皇太极召见皇室宗亲,举行“家宴”,“行家庭礼”的地方,同时也是皇室举行祭祀的场所。

2

传说中的龙床

东稍间是皇太极与他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的卧室寝宫,俗称暖阁,东暖阁分为南北两个小屋,暖阁中间设置一道间壁墙,把寝宫平分为南北两室。两室中的北屋设置床榻,南屋设置火炕,均称之为“龙床”。

根据史书记载,崇德八年八月初九,清太宗皇太极就是这间屋子里的南炕上“端坐无疾而终”的。

3

口袋房

作为“内廷正寝”的清宁宫,可以说其格局设置相当朴素,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满族传统建筑的典型风格,人们通常将其概括为“口袋房、万字坑”。

所谓“万字炕”是指清宁宫内、南、西、北三面环炕,叫做“蔓枝炕”或“拐子炕”。“万字炕”旧称“土床”、“土炕”,又因其取暖的功能被称为“暖炕”、“火炕”。

4

特色家具

▲炕几

▲炕柜

▲吊顶摇篮,满族三大怪之一

皇太极爱吃软烂猪肉

吃肉对皇家来说也是一顿传统美味,厨房将猪肉用清水煮熟后,分成白肉、血肠、猪头、肠、心、肝、肺等分别装盘,不配任何蔬菜,蘸上作料吃。皇太极也喜欢这么吃,他还从猪大骨上剔下来的软烂猪肉,蘸以作料下酒,与大臣同乐。

1

满族人非常喜欢吃猪肉

满族人非常喜欢吃肉,其中更爱吃猪肉。每逢年节及喜庆日子都要杀猪,合家或亲朋好友聚集一堂共食。

清入关以前,宫廷宴席还非常简单。据《满文老档》记载:“贝勒们设宴时,尚不设桌案,都席地而坐。”菜肴,一般是火锅配以炖肉,猪肉、牛羊肉加以兽肉。努尔哈赤出席的国宴,也不过设十几桌、几十桌,吃的也是猪、牛、羊,以及其他兽肉,他也和大家围拢一起,席地而餐,用解食刀割肉为食。清入关后,这种情景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2

清宫里的饽饽品种达十多样

努尔哈赤、皇太极在沈阳期间,饮食文化在注重向汉族学习的同时发生了变化。在菜品上,出现了各类的应时炒菜、炖菜。面食上,将过去的炒面为主,改成蒸煮为主,并制成各种饽饽,其中有包馅的,也有不包馅的,如年糕、豆包、年火勺、豆面卷子(又把它称为“驴打滚”)、苏叶饼、沙琪玛等。

沙琪玛很多人都吃过,它来自满语音译,意为“金丝糕”。也有传说是在清太祖时,以擅制此糕的大将军名字命名。清朝入关之后,沈阳制作的沙琪玛,还年年送往京城呢。

清宁宫是给皇帝住的,那么皇帝的妃子们呢?其实,皇太极的众多妃嫔就住在清宁宫两侧的四大宫殿和清宁宫后东西两侧的小配宫之中。

1

四妃居所

▲东宫关雎宫内居住着最受皇太极宠爱的宸妃海兰珠

盛京“八卦”

皇太极与海兰珠之间的爱情故事是清代宫廷史上的一段不朽的传奇佳话。纵是一代帝王也逃不过用情至深。

海兰珠与皇太极情投意合,感情深厚。入宫3年后,海兰珠诞下一子,皇太极喜出望外,破例立即召集群臣聚于大政殿,宣布这个孩子就是将来皇位的继承人,并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颁发大赦令。纵览整个清朝历史,这是绝无仅有的事。可惜不如意的是人生,这位阿哥半年之后不幸夭折。

海兰珠在这一沉重打击下,不久便香消玉殒。皇太极痛不欲生,不到两年的时间,年仅52岁、正值盛年的皇太极突然去世,不得不说这与海兰珠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西宫麟趾宫住着的贵妃娜木钟曾向皇太极进献北元的玉玺。

▲东次宫衍庆宫住着淑妃巴特玛璪

▲西次宫永福宫则是庄妃布木布泰,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孝庄太后

乾隆十一年至十三年,在盛京皇宫内增建东、西所,作为清帝东巡时的行宫。介祉宫和保极宫分别是东巡时皇太后和帝后的居所。

1

后来的皇帝都睡这

保极宫东稍间是皇帝的寝宫,设有宝床、炕罩和幔帐;西稍间是皇帝读书、休息和召见王公大臣之处。

▲保极宫

介祉宫东稍间为皇太后的寝宫,设有汉式宝床、幔帐;西四间为敞间,西稍间沿山墙设炕,为皇太后休息和皇帝每日率妃嫔到此问候皇太后起居之处。

▲介祉宫

2

精致的屋内布置

行宫与台上五宫相比,陈设寝具已有了很大的变化。行宫内已没有了“口袋房”、“万字炕”,代之以精美的“宝床”,但仍然有烧火口、火地、火炕的设施,且行宫内金、玉、铜、瓷、书画、碑帖无所不有,各种陈设典雅精致。

3

先进的坐式马桶?

你以为坐式马桶只有现代才有?其实,乾隆的书房继思斋内备有的“暖净”、“凉净”,按现在的说法,就是坐式马桶。

“暖净”和“凉净”均为木架坐凳便盆,外为木架坐凳,中间是椭圆形、敞口银盆,即便盆;使用时先在便盆内铺一层草灰,这样既便于便溺,又便于清洗。

在沈阳故宫里,有一个神秘的院落,此前从未向游人开放过。终于揭开了面纱,经过修缮的“敬典阁”,向大众开放。

1

清代皇家档案馆

在清代的宫廷中,用“阁”命名的建筑大多是存贮古器、典籍的。

敬典阁独占一个院落,还被故宫中3个重要建筑围在核心,那其中的所储之物究竟是什么才能有如此地位呢?

事实上,这里有着“清代皇家档案库”之称,收藏的是皇家家谱——清玉牒。

由于玉牒在纂修时,每次都是从头修起,因此玉牒越修越厚。清代玉牒,是中国唯一保存下来的皇族家谱。可见,存放它们的敬典阁在当时所处的地位。

2

象征清史的玉牒

给了敬典阁如此高的地位,着实因为其中存放的东西实在有价值。大清玉牒上记录的不仅是一个个人名,简直可以堪称一部清史了!

清玉牒分为帝系、宗室、觉罗三个系统。帝系、宗室玉牒用明黄绫子包装,觉罗玉牒用红绫包装,内用极为考究的宣纸,满汉两种文本书法隽秀。

玉牒上记载着爱新觉罗族人的生辰八字、他的生母、婚姻情况、诰封(官职),如果已经去世,还包括去世的时间。为了区别生者和亡者,生者用红颜色字体来记录,去世的人用黑色字体记录。

其中爱新觉罗亲族之间的恩怨,在玉牒中就有所反映,典型的表现就是“不入玉牒”。

早期不入玉牒的代表人物是多尔衮。众所周知多尔衮死后不仅被剥夺亲王封号,还被掘坟扬灰。所以在早期清玉牒中,努尔哈赤第十三子与第十五子紧密相连,压根就不提有第十四子。

直到乾隆四十三年为多尔衮恢复亲王称号和宗室身份后,才在乾隆五十二年以后的玉牒中重新出现努尔哈赤第十四子。

旗袍,从这里开始

前段时间,有网友爆料沈阳故宫中的展柜里,刘诗诗在电视剧中的扮相,被用作向游客讲解“旗袍”。

但这旗袍与沈阳故宫有什么关系?

和清朝服饰又有什么关系?

恐怕很多人都未必知道~~

盛京,旗袍在这里诞生!

旗袍顾名思义,即是“旗人的袍”

盛京“八卦”

年,皇太极颁布了宗室王公与福晋、诸臣顶戴品级服色等制度。“削发易服”,旗袍从此成为后妃、格格等旗人的法定服饰,成为满汉通用服装,成为凤凰楼和盛京城里最动人的风致。沈阳也由此成为“旗袍故都”。

清王朝在沈阳建立,旗袍自然在沈阳最先流行,从宫中到市井,逐渐推开和普及。

然而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民国初年旗袍在上海的兴起、改良和成为华夏民族的国礼服。

清末时沈阳乡村宅院前,穿旗袍抱小孩的女人

直到今天,我们可以从沈阳故宫所收藏的各式清代旗袍里想象出当年清宁宫前和凤凰楼下的风华。

一入侯门一世纷争

好在风云变幻已过

留下的都是碧空万里岁月静好

你一定不知道,故宫的四季有多美

这里会告诉你春华秋实

一念一乾坤

有了这红色的点缀

沈阳便成了历史与现代碰撞的城市

一条街道上可以走出流行繁华

也可以走出古今沧桑

虽置身于现代的摩登都市

却能感受到旧时的动荡华年

这样的沈阳你怎能不爱呢?!

(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