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沈阳故宫 >> 沈阳故宫介绍 >> 正文 >> 正文

文博日历丨要说入冬仪式感,还得靠一炉松

来源:沈阳故宫 时间:2024/1/22

今日立冬

北方很多城市已经“穿上银装”

屋内逐步开启温暖模式

△雪后的沈阳故宫

在没有集中供暖的古代

古人是如何过冬的?

一起认识清掐丝珐琅夔凤三足大火盆

?01?

不只有“围炉煮茶”

“围盆夜话”更浪漫!

清宫中最常见的取暖用具

确切来说叫做“火盆”

盆里装上木炭

可以放在地面、炕上、桌案上

人们可以围拢过去温手暖脚

△清人绘《弘历雪景行乐图》轴

与民间常见的泥火盆不同

清宫中火盆的材质以掐丝珐琅和铜制居多

器物大体可分外器、内胆两部分

外器装饰华美,内胆盛装炭薪

这件三只脚的大火盆

就是清中期宫内取暖的实用器具

别看它只是个用来盛装炭火的“盆”

毕竟是宫中用品

造型材质都十分讲究

整个盆都以浅蓝色的掐丝珐琅制成

板沿和腹身装饰着蓝色夔凤纹和各色缠枝花纹

大盆内还附有一个盛炭的小盆

边沿人性化地安装了两个活环

这样更换炭灰就方便多了

仔细看它的三只脚

竟然是鎏金制作的三个大象头

以象鼻子支撑地面

别致美观又有雅趣

△清人绘《胤禛行乐图册·围炉观书》

雪满中庭,月满中庭,一炉松火暖腾腾。看罢医书,又看丹经。

烧上火盆看看书

冬日的氛围感一下子拉满

众人聚在一起“围盆夜话”

这不就是过冬最惬意的事儿?

?02?

熏炉、手炉、汤婆子……

古代“取暖好物”花样多

像这样设计精美的“取暖神器”

清宫中还有很多种

如果在炭火里放置香料

燃烧散热过程中还会散发香气

这类器具叫做熏炉

△清掐丝珐琅夔龙纹亭式熏炉

外罩一般采用金属材质

以镂空图案制成2~3层塔式顶盖

使热量和香气从镂孔内四散而出

一器多用

起到熏染衣物和净化殿内空气的效果

△清镂空三节罩三足铜熏炉

屋子里的问题是解决了

可是宫里那么大

走在路上有没有什么取暖好物?

你还真别说

随身携带的取暖用具花样更多

手炉是最常见的便携“暖宝宝”

△清宫剧里的手炉

为了便于手捧取暖

一般会制作成圆形或椭圆形

以掐丝珐琅和铜胎、银胎等金属材质制成

有的还装有把手便于提拿

里面同样放有内胆盛装木炭

可以迅速传导热量

盖面为镂空装饰

用来散热通气

△清画珐琅开光鸟兽纹椭圆手炉

清朝中晚期

宫内制有大量珐琅、铜錾胎材质的手炉、脚炉

表面通常装饰着精美华丽的图案

做工精湛、方便实用

△清刻花人物故事纹红铜手炉

除此之外

还有一种南瓜形状的小圆壶也很常见

它就是更为人所熟知的汤婆子

这种铜锡制成的扁壶

类似今天的“热水袋”

作为冬日暖被窝的取暖器具

有铜质、锡质、陶瓷等多种材质

里面倒进热水并封口就可以使用啦

?03?

入冬仪式:供暖啦!

在清朝

无论是定都沈阳还是迁都北京

无论是以宫殿建筑取暖还是使用器具取暖

每年冬季消耗的木炭数量都极其巨大

清宫中会提前制作大量金属类取暖器物

里面放上木炭、木柴等燃料

供人们贴近取暖

等到冬季真正来临时

就要封闭门窗开始燃炭

(对,就跟现在热力公司会根据天气择机供暖一样)

早在盛京(沈阳)期间

皇宫东南处就建有固定的“炭楼”

用来专门收贮和分发木炭等物

△康熙三年—五十九年(—)沈阳故宫东南部原炭楼位置示意图

年清朝定都北京后

内务府还设立惜薪司

分辖热火处、柴炭处、烧炕处三处

相当于宫里的“热力公司”

在冬季分别掌管安装火炉、木炭供应分发

以及烧炕、看管等事宜

入冬要有仪式感

取暖要有氛围感

古人可是把这份冬日闲情拿捏住了

就让一缕缕暖意

开启属于今年的浪漫冬天~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毕磊

文案丨隋博宇

视觉丨喻偌洢

技术丨汤沛

审校丨左中明

统筹丨刘莹武贺

特别鸣谢丨沈阳故宫博物院总台辽宁总站中国文物报社

责任编辑:贾宏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