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节
我是公考鬼才江牧云公考大业,起于累土。每天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换来成功上岸的喜悦。功夫下在平时,远胜考前拜佛。希望大家和我一起努力加油!今天老江就和大家一起来拆解一道抽象类面试真题!辽宁有很多古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做能让这些死文物和非遗活起来,请针对我省的特点提出建议和对策?年1月11日下午
辽宁省考面试题目
破题:这道题是不是特别像一道申论中的制定对策类题目?只不过没有了给定材料,或者说,给定材料变成了学生自己平日里的积累。感觉现在出题人在反套路化上也是越来越下功夫了,变着法儿的出一些别出心裁的题目,就是不想看到考生们答出来的内容都是雷同的。
其实,只要申论基本功比较扎实的同学,在答这道题时,是很轻松的。原因就在于,它的基本方向和原则,与制定对策类的申论题目是一模一样的,即针对性、操作性、具体性,从组织领导到制度保障,从加强宣传到具体举措,这些“套路”只需要稍稍调整下,就可以把一道申论题的答案成功的变成面试题的答案。
以这道题为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看一下申论中“文化共享惠民生”那道题目,然后回过头来再看这道面试题,相信你会有更深刻的认识。所以,拿出这道题讲,目的就在于让大家认识到:欲得面试者,必先得申论。
分析:
首先,这道题提对策的对象是古文物和非遗,前者是有形的,后者是无形的,所以让他们“活”起来的举措应该也是有所不同的。但我们在答题的时候,其实没必要分太细,因为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答对策的时候,应该以共性的对策为主,站在执政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来系统、全面的完成让“死”文物“活”起来的这项工作,而不是割裂的去提一些相互之间没有关联度的对策。
其次,这道题的题眼在“活”这个字上。所谓“活”,就是要让这些原本陈旧的、无人问津的东西重新焕发生机,被更多的人所知晓。比如,从展现形式上进行创新、从内容上结合时代精神进行扩充。在答题的时候,最好是先给出大方向上的思路,再用一两个具体的例子来佐证。
最后,这道题还有一个要求,那就是“针对我省的特点”。在讲解中,我们预设的是,考生对于本身的文物特点并没有清晰而深刻的认识,可能只是知道几个有名的景点,比如沈阳故宫等。但其实,把这些与答题内容结合起来,也算是完成了题目中的要求。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学的历史专业,也不是每个人都要考文化厅。
(字)开始答题:为了让我省丰富的古文物和非遗资源重新焕发生机,真正“活”起来,我有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加强组织领导。任何工作想要做好,都必须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方能源源不断投入各种资源去开展工作。因此,我建议由省文化厅牵头,协调省历史博物馆、辽宁大学、省文保队等相关职能部门成立促进文物资源开发利用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这项工作,统筹协调资金、人力、政策等。第二,摸清资源底数。对我省所有的古文物和非遗资源进行梳理,了解具体的数量以及珍稀程度,做到心中有数。并且,结合当下人民群众的喜好对这些资源进行分级,优先选择易被群众所接受的那部分来推动“活化”工作。第三,创新表现形式。对于一些珍稀古文物,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将其数据化,利用网络博物馆进行展示,扩大其知名度,比如,就可以把沈阳故宫在网上进行历史复原,让游客们不用出门就可以用VR技术参观。对于一些非遗,可以将其与当下热门的短视频、微电影等形式进行呈现,比如,可以用剪纸的形式来拍摄短视频。第四,开发商业价值。可以重点选择一些趣味性强、代表性强的文物和非遗,借鉴北京故宫的做法,去开发他们的周边产品,也可以与品牌进行联名,以“国潮好货”为切入点,既能扩大影响力,也能带来商业回报,进而为开发保护提供资金。此外,也可以对现存的古文物及非遗资源进行深入挖掘,采用建纪念馆、博物馆的形式对其进行开发,并且可以打造古文物及非遗集群旅游带,推广“文化旅游”概念。答题完毕。大家仔细看下这道题,如果只答后面两条具体的内容,一方面,会很容易就思维枯竭,说不出太多内容;另一方面,也体现不出来政府工作的思维和逻辑。所以,要把前两种思路答进去,一举多得。好好学申论吧,既能让你突破瓶颈进面,也能让你在面试备考中更加轻松自如。
我知道你在看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