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沈阳故宫 >> 沈阳故宫新闻 >> 正文 >> 正文

明清皇帝在紫禁城给太后建了哪些敬老建筑

来源:沈阳故宫 时间:2022/12/17
白癜风科学大讲堂 http://news.39.net/bjzkhbzy/191124/7637339.html

北京晚报·五色土

作者杨征

重阳节是我国传统的敬老节日,今年国庆假期恰逢重阳,适合陪伴老人登高望远。数千年来,人们会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老人的敬意。明清时期,贵为天子的皇帝,为了表达自己的孝顺之心,则会在紫禁城里为皇太后修建休养之所。如今,游览故宫时,人们看到的慈宁宫、寿康宫等建筑,就是当年皇帝为太后营建的宫殿。

慈宁宫

明初太后宫不固定

紫禁城在肇建之初并没有规划太后宫,这不是因为皇帝的疏忽。朱元璋在南京修建宫城时,他的母亲已经过世。永乐皇帝在北京仿照南京的宫城修建紫禁城时,也没有修建太后宫,因为彼时永乐皇帝的母亲也已过世。后来直到他的孙子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北京紫禁城才迎来了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太后,即仁宗皇帝的张皇后。由于皇宫里面并没有预先为她营建宫室,因此宣宗便将自己的一处便殿——仁寿宫让出来给母亲居住。仁寿宫的位置如今已经不可考,但从史籍中记载嘉靖年间在仁寿宫故址上“撤大善殿”,兴建慈宁宫来看,仁寿宫有可能是今日的慈宁宫周边区域。

宣宗在位十年驾崩后,他的儿子即位为正统皇帝,也就是后来的明英宗。此时宣宗的皇后孙氏升格为皇太后,仁宗的张皇后则晋升为太皇太后。这给英宗出了个难题:太皇太后住在仁寿宫,皇太后不能也住在那里。于是暂时将孙太后安置在故宫的外东路——清宁宫。此处宫院是紫禁城设计之初的太子宫,当时处于闲置状态。

正统七年(年)太皇太后张氏驾崩,此时孙太后也未迁出清宁宫,于是仁寿宫短时期内便闲置下来。

不久英宗便被瓦剌俘虏,其弟郕王朱祁钰即位,即景泰皇帝。此时英宗的皇后钱氏要给景泰皇帝新册立的皇后汪氏让位置,因此,钱氏被迁出坤宁宫,住在空下来的仁寿宫里,在这座宫院里,钱皇后日夜为自己的夫君祈祷。第二年,英宗被送回北京城,钱皇后和英宗一起被迁居到紫禁城东南的“南内”中。

七年后英宗复辟,钱氏得以重返坤宁宫。又过了七年,英宗去世,钱氏再次以皇太后的身份迁居仁寿宫,而新皇帝宪宗的生母周氏则被安排住在了清宁宫内。由此看来,明代早期皇太后和太皇太后的居所并不固定,属于“随机分配”的方式,这其实与紫禁城营建之初在规划上缺少太后宫有着直接的关系。

问题真正得以解决是在嘉靖朝,彼时明朝宫廷内有两位皇太后,一位是孝宗的皇后张氏,即嘉靖帝的皇伯母,另一位则是嘉靖帝的生母蒋氏,即原来的兴献王妃。张太后的居所在仁寿宫,而蒋氏入宫时则住在清宁宫。按照档案记载,清宁宫“宫殿平矮,内里暗黑,纯阴无配”,嘉靖帝一心想着为自己的生母营造一座宏伟的宫殿。嘉靖四年(年)仁寿宫大火,一个新的规划在他的心里慢慢形成了。不过彼时他的心思还用在“大礼议”上,因此直到嘉靖十五年(年)才开始实施这个方案:“拟将清宁宫存储居之地后即半,作太皇太后宫一区;仁寿宫故址并除释殿之地,作皇太后宫一区。”也就是说,将清宁宫后面的一半区域,用以兴建新的宫殿,即慈庆宫,以供太皇太后居住。紫禁城西路的仁寿殿故址,则与原有的大善殿一起改造为供皇太后居住的慈宁宫。慈庆宫具体区域已无可考,笔者认为,慈庆宫极有可能是如今的宁寿宫区域。

孝庄太后不爱住慈宁宫

自嘉靖皇帝兴建慈宁宫后,这里基本上就作为太后或太妃、太嫔们的居所。清代入主紫禁城后,这里也自然成为了顺治皇帝的生母博尔济吉特氏,即孝庄文皇后的住所。不过这位太后却决定把这座恢弘的宫殿用来供佛,因此,慈宁宫的前殿保留了原有的朝仪功能,而原有的后寝殿则改造为佛堂,孝庄文皇后则迁居到了慈宁宫院落的东南围房居住。

从慈宁门看慈宁宫

康熙即位后,他感觉祖母的居住条件实在是太差,便在慈宁宫东侧兴建了一座新的大殿,但孝庄并没有居住太久便去世了,于是在康熙的授意下,这座新建成不久的大殿被整体迁建到了清东陵,作为太皇太后棺椁的“暂安奉殿”使用,直到雍正年间,才在这座大殿的周边修建了陵寝的配套设施,并将暂安奉殿更名为“昭西陵”。如今从故宫迁建过去的大殿已经无存,但从老照片可以看出,整个大殿为重檐庑殿顶的样式,属于古代建筑中最高的等级。

康熙对祖母孝庄文皇后的孝敬之心见诸众多史料。

康熙继位两年后,生母佟佳氏病逝。虽然康熙的童年没有从父母那里受到多少疼爱,但幸运的是,康熙得到了祖母孝庄文皇后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教导。康熙继位后,对祖母非常尊敬,“居则视膳与寝门,出则亲扶于雕辇”,每天要去看望孝庄。每逢出巡,康熙还常派人将一些特产快马送入宫中,请祖母尝尝鲜。

康熙二十六年(年),孝庄文皇后病危,康熙昼夜守候在祖母病榻前,“衣不解带,废寝忘食”,孝庄让他回宫休息一下,但康熙执意不肯。

值得一提的是,康熙朝还有一位孝惠皇太后,她是顺治皇帝的继后博尔济吉特氏。论辈分,她应该是顺治帝的侄女,也就是孝庄文皇后的侄孙女。

康熙年间,孝惠皇太后被尊为皇太后,起初居住的场所不是很明确,但自康熙二十八年起,便居住在紫禁城东部的宁寿宫。她在太后位上一共五十七年,也算得上是清代做皇太后时间最长的一位了。

由此也可以推断,慈宁宫由于后寝殿已经改造为佛堂,并不适宜居住,因此孝惠皇太后也就没有居住于此。

乾隆时寿康宫里生活气息浓

雍正皇帝即位后不久,其生母德妃便去世了,因此并没有入主太后宫。乾隆皇帝即位后,为其生母崇庆皇太后钮祜禄氏选择一处居住的场所,便迫在眉睫了。然而慈宁宫和宁寿宫两处太后太妃的宫院似乎都不适合这位新晋升的太后居住:慈宁宫中的寝宫部分已经改建为佛堂,其附属的东三宫和北三宫从规格上来说不够等级,而宁寿宫此时则居住着康熙皇帝的遗孀们。于是,乾隆皇帝在经过反复斟酌后决定在慈宁宫的西侧兴建一座新的宫殿,即寿康宫,作为奉养东朝之所。

寿康宫

如今来到寿康宫参观,能看到乾隆皇帝当年在设计这座太后宫时的诸多巧思。首先是整个小院看起来和东西六宫的院落非常类似,和旁边的气势恢宏的慈宁宫比较起来,这里生活气息更加浓郁。有意思的是,这个小院里竟然修造了三处净房,也就是三个卫生间。其中一个在寿康宫的寝殿旁,方便老太后日常起居使用,第二处则在寿康宫的北围房,这里在崇庆皇太后居住时被设计为看戏的场所,这处净房方便看戏时使用。而第三处则是乾隆皇帝为自己设计的,它在寿康宫的东配殿后。这座东配殿也是乾隆皇帝向太后问安或行礼时的临时落脚点,皇帝来时,太后可能在看戏、用膳或者休息,这时作为儿子的乾隆皇帝,就会在这里等候。

寿康宫内陈设

崇庆皇太后于乾隆四十二年(年)去世,这一年的除夕乾隆皇帝写下了一首纪念母亲的诗句,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今夕复除夕,明朝庆岁朝。殿诗宁可阙,即景亦无聊。西望难堪处,寿康锁寂寥。”此后,乾隆皇帝便把这里改造为专门纪念自己母后崇庆皇太后的场所。直到他在去世前,才又恢复了寿康宫作为太后宫的做法,允许后世的太后们入住。

寿康宫以北的区域目前没有开放,包括寿安宫和英华殿。寿安宫在明代名为“咸安宫”,据史料记载天启年间明熹宗的乳母客氏曾经在此居住过。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此宫都没有出现在史料之中,直到康熙年间太子胤礽被废之后曾经与家眷一起被囚禁于此。

乾隆十六年(年),为了给皇太后庆祝六十岁寿辰,皇帝将此处改造为专门为皇太后祝寿的场所,这里也更名为寿安宫,并且为了万寿庆典临时在院落的核心区搭建起了一座规模宏大的戏楼。

乾隆二十五年(年),为了给皇太后筹备七十岁的寿辰,寿安宫一带又添建一座戏台,这处大戏台的工程一直延续到次年才告完工。

乾隆建宁寿宫为自己养老所用

故宫博物院内有两个院落需要单独购买门票的景点,一个是钟表馆,它位于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奉先殿,另一处则是珍宝馆,它是清代宁寿宫区域,即乾隆皇帝为自己退位后营建的“太上皇宫”。

宁寿宫当年是嘉靖皇帝营造的慈庆宫所在地。宁寿宫前半部分核心建筑群的结构和配置与慈宁宫(嘉靖时建造)高度类似。

宁寿宫建筑群的起点是九龙壁。这块九龙壁和北海的九龙壁有些许不同,首先因为宁寿宫是随墙式的影壁,故而只有北侧有龙。另外,位于九龙壁中央的一条龙正视着北侧的宫殿建筑群。

宁寿宫九龙壁

从第一道琉璃砖门皇极门开始,经过宁寿门、皇极殿、养性门、养性殿、乐寿堂、颐和轩,最终到达最后一进建筑景祺阁,刚好是九座,与九龙壁上的九条龙暗合。

宁寿宫畅音阁大戏楼

宁寿宫是乾隆皇帝对自己一生事业的总结,同时他也把自己最为满意和钟情的建筑“照搬”到了这里。在皇极殿,能看到乾清宫和太和殿的“结合”;养性殿则是养心殿的翻版;宁寿宫花园(俗称乾隆花园)里的符望阁是建福宫花园延春阁的“姊妹篇”。

乐寿堂更是结合了清漪园(今颐和园)和圆明园长春园的双重特色。乐寿堂西朵殿三友轩和圆明园里长春园的淳化轩,都设置有围廊,围廊上有书法石刻,淳化轩刻的是《钦定重刻淳化阁帖》,乐寿堂前则为《敬胜斋法帖》。

乾隆三十七年(年),乾隆还为自己在宁寿宫中兴建了畅音阁大戏楼。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