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立群
武斌,历史文化学者,研究员。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长青学者,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特聘教授。曾任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辽宁省文联副主席等。
主要从事中国文化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已出版著作数十种,近年出版的主要著作有:《沈阳故宫四百年——一部叙事体的文化史记》《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史纲》《中华文明养成记》《丝绸之路全史》《文明的力量——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力》《孔子西游记——中国智慧在西方》《新编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史》《中国接受海外文化史》,以及随笔集《从歌德的书房向外望去》等。
国庆假日,读武斌先生新作《柏拉图的夜宴》,感觉这是一本很好看的书,值得一读。也许有人会问,对于一本书来说,好看,是很高的标准吗?答案是,根据我的阅读体验,在我的阅读视野中,这虽不能算是极高的标准,但也应算是高标准了。
德国画家安瑟尔姆·费尔巴哈绘《柏拉图的宴会》
公允地说,我这些年读过的书,都是有价值的,不过有的价值大一些,有的小一些;有的很有可读性,有的则比较枯燥。读这些书的因由,也是五花八门,有工作需要,有朋友推荐,有个人兴趣,有被某个细节所吸引,也有手头没有特别想读的书了,顺手拿来读一读……书是读了不少,读每本书,也都有收获。但在我的阅读史中,根据个人偏好,能够算得上是很好看的书,占的比例并不大。
伏尔泰像
中国出版大家胡愈之说:“一本好书,应当是一件完整的艺术品。一本好书,一定是思想内容、文字插图、标点行格、排版样式、封面装帧都是配合得很匀称、很恰当的,书的内容和形式要能求得一致,表达出一本书的独特风格,这样才真正算得一本好书。”可以说,上述种种条件,沈阳出版社出版的这本《柏拉图的夜宴》都具备。但其中我最看重的,仍然是好看。
卢梭像
《柏拉图的夜宴》,收录了作者在世界各地考察历史遗迹所撰写的36篇随笔。也可以说是以随笔形式讲述的著名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的故事。在书中,我们能遇到哲学家柏拉图、伏尔泰、卢梭、康德、叔本华、尼采……,遇到文学家莎士比亚、简·奥斯汀、梭罗、蒙田、海明威、赛珍珠、伍尔芙……,能遇到巴比松画派的画家西奥多·卢梭、米勒、柯罗……。可谓群星闪耀。显然,这些人的身上,是不缺乏故事的。但是,如何把他们的故事讲得好看,应该是对作者最大的考验。
罗素像
作者武斌先生经受住了这种考验,他为我们奉献了一本很好看的书。说它好看,首先是作者写出了在场感。书中讲的是一百多年前甚至几千年前的旧事。对于这些伟大的人物和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现代人的惯常心理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作者以在场的形式积极地回应了读者的期待。他带着现代人在古人曾生活过的环境之中驻留、穿梭,并一再地将读者的思绪、情感拉到了那些令人神往的历史场景中,让人们在无遮蔽和敞开的情境中去感受和思考,极大地满足了人们渴求体验的心理和向往的心态。
尼采像
在作者讲述的故事中,占比例最大的是哲学家的故事。武斌是在哲学和文化领域深耕多年的学者。他讲述的哲学家的故事,没有一点儿我们刻板印象中的哲学“应有”的枯燥与深奥。他也完全没有端着架子、板着面孔在讲哲学、谈文化。这是武斌写作的一贯风格。在我的印象中,他总是能把高深的哲学问题与宏大的社会文化问题,写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柏拉图的夜宴》中,这种风格体现得尤为明显。相信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些问题的学者,才有能力把它们讲述得如此通透、平实;也只有完全站在读者立场上的作者,才能形成这样的文风。
亨利·梭罗像
记得在谈到《柏拉图的夜宴》时,作者曾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希望读者千万别误会,这不是一本关于吃饭的书。这虽然不是写吃饭的书,却是一本有着人间烟火味的书。“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都是凡人,自然也需要在阅读和审美中体验到人间烟火味。武斌在讲述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的故事时,没有把他们“神化”,没有将这些大人物高高挂起,而是将他们写成了立体的“人”,写出了他们的喜怒哀乐、衣食住行,写出了他们的个性甚至癖好。我在猜想,作者之所以这样写,除了要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大概也想告诉我们,这些伟大的人物都来自于人间,他们的思想产生于人间,其价值也同样会永远存在于人间。
毛姆像
如果仅仅具有上述这些特点,那么,这本书也只能说是一般意义上的好看,还不能算得上是很好看。我以为,《柏拉图的夜宴》的核心价值,体现于它所承载的思想价值和精神价值。作者在讲故事的时候,能够站在历史的、哲学的高度,发现这些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身上最能撼动人心的东西,最能影响和改变世界的东西。更为可贵的是,作者能够从历史的空白处,以及这些伟大人物生命中的隐秘处,发现了更多的他们之于我们的价值与意义。如果用心地去读这本《柏拉图的盛宴》,我们读到的绝不仅仅是哲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的故事,还能看到人的价值,文明的意义,真理的光芒,思想的力量。
伍尔芙像
文章作者简介
叶立群,辽宁绥中人,现供职于辽宁社会科学院文学文化学研究所,文化学者,文艺评论家。专业从事地方文学、地域文化、艺术理论研究。已出版《当代辽西的文学世界》《地域文化视域下的辽宁现代作家创作》《大地的寓言——津子围十月的土地研究论集》《辽宁艺术通览》《又见大唐——唐代文化艺术研究》《沈阳地域文化形态与当代城市精神》等学术专著10部,参与编写《辽宁文学史》。在国内重点报刊等发表文学评论、艺术评论、文化随笔等一百余篇。作品多次获奖。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