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是中国人最为喜爱的玉石品种,白玉之美,其色,白如凝脂,其质,细腻温润,其态,温文尔雅。白玉以质地纯净温润出名,在几千年的玉石历史中独领风骚。一块白、透、细、润兼具的玉石,仍是许多爱玉之人梦寐以求之尤物。白玉之所以惹人喜爱,除了白色纯洁的外表,更重要的是它的文化内涵。
有人说,玉器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明史,在古代,玉被视为珍宝,取意吉祥美好,而古人最先发现的就是白玉,并用“色如凝脂”来形容上好的白玉。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阶段的人文气息也影响了玉石的文化,自古,玉都是君子、品德的象征,它那洁白无瑕的质地,便象征君子对崇高品格的追求。
古代白玉价值及其昂贵,白玉器物因材质的原因,在表现形式上更为困难。由于白玉雕制的器物为色彩纯一的白色,在视觉上不易产生立体感。故要求工匠在设计和雕刻时要更具表现力,如在线条和结构上,要尽可能以凸破平,以此反映不同器物表面的图案和纹饰。
清宫白玉的选材,多为新疆和田玉,玉石在其最初形成过程中,肌体内往往夹杂许多金属矿物质,这使得绝大多数玉石都拥有不同的色彩,纯白无杂色的白玉少之又少。从传世的清宫多数玉雕制品来看,青玉、碧玉等玉雕数量较多,体量较大,且众多大件成品也完全是青玉、碧玉雕成,洁白纯正的白玉制品则绝少有特大件器物。
但是作为宫廷所用,白玉原料相对要充足一些,可以不惜用料地进行雕琢,因而洗、瓶、壶、碗、杯、盒等费料的器型还是不少,其他随形而制的陈设摆件、山子和各式佩坠、佩牌亦较丰富。因白玉质地细腻、纯洁,清宫将其视为玉中上品,故于早中期制作了一些白玉材质的皇帝玺印及鉴藏印章。如满汉文合璧“大清受命之宝”“制诰之宝”,雍正及乾隆皇帝的“敬天勤民”玺和部分帝后谥宝、闲章等,皆以上好的白玉制成。
清宫传世的白玉制品聚集了当时各类雕刻制作工艺,如圆雕、透雕、高浮雕、浅浮雕、线雕、减地、阴刻等等,除以白玉雕制单体器物之外,还有连缀器、镶嵌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白玉的表现功能。沈阳故宫珍藏的白玉藏品绝大多数都是清宫制造。有一些曾为皇帝御用之物,因而无论是白玉材质还是器物做工都十分优质和精湛,代表了清中晚期宫廷玉雕的极佳水准。这些清宫白玉器物多数是清宫旧藏,少数是由社会上征集入藏。
沈阳故宫博物院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是中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又称盛京皇宫。盛京皇宫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年),在清朝迁都北京后被称作“陪都宫殿”。年,沈阳故宫博物院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命名为沈阳故宫博物院,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沈阳故宫是中国著名的古代宫廷艺术博物馆,展现着富丽堂皇的宫廷艺术品。
从沈阳故宫所藏清宫白玉制品看,其种类十分丰富,大体可分为陈设器、实用器、佩饰等几类,陈设器如壶、瓶、花插、山子、清供、如意、插屏、挂屏、玉璧、玉挂等。实用器如方盒、香熏、笔洗、笔架、印盒、镇纸、墨床、烟壶等。佩饰如带扣、带钩、玉佩、玉坠、玉牌、手镯、扳指等。另外还有一些人物及动植物雕像。沈阳故宫现藏白玉藏品约有件,代表了清代玉器的制作工艺,反映了清人的思想观念和理想追求。
白玉那细腻温润的质地,那如羊脂一样的洁白,那如阳光照耀的光泽,十分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含蓄的审美观,不耀眼,不夸张,不张扬,不高调。几千年来,用一种低调而又“精光内蕴”的美,一直深深吸引了我们的眼球。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