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沈阳故宫 >> 沈阳故宫新闻 >> 正文 >> 正文

故宫我叫紫禁城,今年600岁了

来源:沈阳故宫 时间:2023/4/9
中科白癜风暖心公益活动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618/5468617.html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

曾经出现过

63个王朝

兴衰更替

位帝王

君临天下

他们营建众多宫殿

作为权力的顶点

俯视万民

(上文数据,根据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大辞典》附录一“中国历代世系表”整理而成,仅供参考;下图为中国历代皇都分布图,一个方块代表建都一次,制图

陈志浩张靖/星球研究所)

这些宫殿中的大多数

或毁于岁月的摧残

或毁于改朝换代的一把大火

却有一座宫殿

历经两个大一统王朝

年风霜

仍然立于天地之间

它就是明清北京故宫

(故宫建筑群卫星图,图片源自

Esri)

这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宫殿?

01

缘起

公元年

一场历时四年的夺位之战后

大明的燕王朱棣

打进了首都南京城

从自己的侄儿手中

夺得皇帝的宝座

史称“靖难之役”

但是这场权力的游戏

并没有随战争的结束而结束

为了摆脱南京城中的旧势力

并与北元政权对抗

朱棣决定

迁都北京

(明代迁都距离示意,制图

张靖/星球研究所)

然而

营建一座都城及宫殿并非易事

这将是一场举全国之力的

广泛动员

在四川、浙江等地

成千上万的伐木工

走进深山老林砍伐木料

“入山一千,出山五百”

约有半数的伐木工命丧黄泉

他们用生命采出的木材

再经长江、大运河

长途跋涉运至北京

历时长达三到四年

(太和殿中的金柱,最初为楠木柱,后来清代重修由于楠木稀少,而改为松木,摄影师

柳叶氘)

在山东临清

大小砖窑集中烧制

宫殿铺地、砌墙所用的砖

数量高达数亿块

为了运输这些砖

当时朝廷甚至规定

凡是运粮船路过

必须装上一定数量的砖

才能北上

而一些重要场所

所用的砖更是格外特别

它们多产自苏州松江等地

或因敲击声若金属

并且造价高昂

而得名“金砖”

如今其烧制技艺

已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太和殿的室内,地面上光亮的地砖即为“金砖”,摄影师

柳叶氘)

在山东鲁山

则出产一种红土子(赤铁矿)

用于粉刷出红色的宫墙

还有殿堂内外

所贴的金箔

为真金打造

多在江南加工而成

······

这些上好的材料

在十万工匠、百万夫役手中

化作恢弘的北京城

落成于永定河等河流的冲洪积平原上

(紫禁城主要建筑材料及运输路线示意,制图

张靖/星球研究所)

从空中俯瞰

北京城被建设为

层层嵌套的城中城

(年9月21日北京卫星图,底图源自美国国家档案局,制图

张靖/星球研究所)

最外层的外城

多居住寻常百姓

其在明中期修建而成

由于所费巨大

只建设了城市南侧的部分

接下来的内城

居住者大多非富即贵

其规划理念源自周朝

对于都城建设的理想模式

方方正正、秩序井然

(《周礼·考工记》中的周王城图,制图

张靖/星球研究所)

内城中则嵌套皇城

这里设置中央官署

太庙、社稷坛以及皇家园林

居住者几乎只有

帝王及其亲眷、仆从

明代规定如若百姓擅入

将杖责一百

而皇城之中

则是整座城中最核心的宫城

又名“紫禁城”

(紫禁城在北京城位置示意,制图

张靖/星球研究所)

其拥有房屋间

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

堪称“宫殿之海”

以占地面积论

克里姆林宫约为其1/2

东京皇宫约为其1/3

巴黎卢浮宫约为其1/4

京都御所约为其1/6

圣彼得堡冬宫约为其1/9

白金汉宫约为其1/10

放眼全球

无“宫”能与之媲美

(中国古建筑的“间”,意为四个立柱之间的空间,下图为雪后从景山看故宫,摄影师

柳叶氘)

透过这片宫殿之海

我们仿佛能看到深山中

挥汗如雨的伐木工人

仿佛能听到河岸边

纤夫运输木料的口号声

······

紫禁城像是一部长卷

所有与之相关的有情众生

都被镌刻其中

等待被“唤醒”

等待被“看见”

接下来

就让我们走进其中

02

前朝

按照周王城“前朝后寝”的理想模式

紫禁城可以分为

前朝与后宫两大部分

(紫禁城前朝后宫布局示意,制图

张靖/星球研究所)

我们的旅行从午门开始

这里是紫禁城的正门

它呈“凹”字形

正中的门洞

一般供皇帝出入

东西两个侧门

供宗室王公出入

左右两翼的掖门

供文武官员出入

等级分明

(午门示意图,制图

张靖/星球研究所)

作为紫禁城最高大威严之门

每逢重大战争

大军凯旋之后

都要在午门

向皇帝敬献战利品

当皇帝暴怒

也会在此责打官员

是为“廷杖”

明代先后廷杖官员余人次

其中

一位名叫杨慎的官员

在遭遇廷杖及多重打击之后

写下了千古名句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午门,摄影师

马文晓)

进入午门之后

便是太和门广场

京西玉泉山的流水

流经昆明湖、中南海

化作一条蜿蜒的内金水河

(太和门广场及内金水河示意图,制图

张靖/星球研究所)

河流的走向

像一张拉满的弓

隐形的张拉之力

将众人引导至太和门

(故宫太和门雪景,摄影师

柳叶氘)

沿着“弓箭”的指引

一直通往紫禁城的中心

这里坐落着紫禁城宫殿的王者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人称“三大殿”

(三大殿示意,制图

张靖/星球研究所)

从空中俯视

这三座大殿

其基座的外轮廓

呈现出“土”字的形状

象征“王土居中”

皇权至上、统御天下

(三大殿石基示意,制图

张靖/星球研究所)

基座四周还布置了

设计巧妙的兽首

兽嘴中空,用于排水

每逢雨天

三层基座上的上千兽首

便会上演一出“千龙吐水”

蔚为壮观

(雨后的三大殿基座,摄影师

柳叶氘)

为首的太和殿

是紫禁城中最高大的宫殿建筑

从地面到屋顶最高处

约为35.05米

相当于12层楼高

(太和殿,摄影师

李睿)

它从上到下

都是顶级的配置

最顶级的屋顶重檐庑殿顶

最顶级的门窗金扉金锁窗

最顶级的地砖金砖

最顶级的基座三层汉白玉须弥座

(三大殿石基钻探示意,制图

张靖/星球研究所)

它的装饰也极尽奢华

装饰横梁采用最高等级的

金龙和玺彩画

宝座的正上方是

金漆蟠龙吊珠藻井

靠近皇帝御座的

六条蟠龙盘旋金柱而上

龙头探向宝座

(龙被运用在故宫的各处设计之中,点击图片进入“畅游多宝阁”,可以查看龙纹背后的秘密,摄影师

柳叶氘)

整座殿宇

共有条龙

借以烘托出殿宇之内

宝座之上的

“真龙天子”

(上文中的数据出自赵广超的《大紫禁城——王者的轴线》,下图为太和殿,摄影师

柳叶氘)

三大殿其二的中和殿

没有重复长方形的太和殿

而是建成正方形

既完成太和殿

与保和殿之间的过渡

又不显呆板

(中和殿,图片源自

视觉中国)

三大殿其三的保和殿

虽然仍为长方形

但是与太和殿相比

其内部去掉六根柱子

让使用空间更加宽敞

(三大殿建筑群,请横屏观看,制图

张靖/星球研究所)

三大殿的东西两侧

分别为文华、武英殿

左文右武

文华殿在明朝用于

太子读书、召见学士

清朝在此增建了文渊阁

存放《四库全书》

武英殿

曾用于刻印书籍

在中国印刷史上

颇有地位

这两殿均为单层屋顶

衬托出中央三大殿的

伟岸气魄

(三大殿东西建筑群示意,制图

张靖/星球研究所)

而坐落于三大殿之后的

乾清门

既是前朝的结束

也是后宫的开始

那么

容纳帝王生活的后宫

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03

后宫

穿过乾清门的八字琉璃影壁

便是后宫的核心区域

与前朝三大殿对应修建的

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统称为“后三宫”

(乾清门及后三宫示意,制图

张靖/星球研究所)

乾清宫为皇帝寝宫

坤宁宫为皇后寝宫

“乾”象征天和阳

“坤”象征地和阴

乾清、坤宁宫等便是寓意

乾坤交泰、帝后和谐

除了居住功能之外

在皇帝驾崩后

会在乾清宫停灵

清康熙皇帝之后

帝王还会将继承人的姓名

放置于乾清宫

“正大光明”牌匾之后

乾清宫也因此成为

权力交接之所

(乾清宫室内,摄影师

柳叶氘)

乾清宫之后的交泰殿

用于存放天子的印章、玉玺

乾隆皇帝尤为喜爱印章

拥有印章多枚

交泰殿两侧房间

存放计时、报时的仪器

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座钟

大自鸣钟

便存放于此

其高度约6米

几乎相当于如今的2层楼

接下来的坤宁宫

是明代皇后的寝宫

也是清代帝后的婚房

康熙、同治、光绪皇帝

等都曾在此举行大婚

(坤宁宫的婚房,摄影师

柳叶氘)

此外

坤宁宫也曾被改建

用于举行萨满教祭祀

(坤宁宫的祭祀区域,摄影师

柳叶氘)

围合后三宫所用的庑房

共有40余间

有皇帝的“衣帽间”端凝殿

有皇帝的“书房”懋勤殿

有皇子读书的上书房

有总管太监的“办公室”敬事房

有提供茶点果品的御茶坊

有太医值班的御药房

······

康熙皇帝

还在此设立了南书房

让有学之士轮流值班

随时为皇帝答疑解惑

(后三宫建筑布局,制图

张靖/星球研究所)

这也是臣工施展才华

飞黄腾达的机会

例如清朝的一代名臣

张廷玉、刘统勋、刘墉等

都曾有在上书房、南书房任职的经历

后三宫的东西两侧

是为后妃居住

东西六宫

工匠们用一种相对固定的

由宫门、前殿、配殿

和寝殿围合而成的“标准单位”

不断“复制粘贴”12次

便形成了东西六宫大致的模样

(东西六宫及御花园示意,制图

张靖/星球研究所)

还有乾东、西五所等

皇子的生活空间

都是围绕皇帝居住的乾清宫而存在

彰显着“唯我独尊”的天子威严

(请横屏观看,东西六宫,摄影师

马文晓)

相对于前朝的规矩森严

皇帝或实际掌权者

则在后宫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度

后宫的建筑

不断地依其个人意志变换、增减

比如明成祖朱棣

为了自身的信仰

在后三宫之后的御花园

修建了钦安殿

供奉镇守北方的“真武大帝”

(钦安殿,摄影师

柳叶氘)

在建设钦安殿的同时

明成祖又敕建武当山道观

其中的金殿

在京城建造构件,运至山上安装

这两座相距余公里的建筑

由于同一位皇帝的信仰

而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武当山金顶,摄影师

程境)

清代雍正皇帝

不愿生活在乾清宫

搬至乾清宫西侧的养心殿

其前殿为皇帝的“办公室”

其后殿为皇帝的“卧室”

养心殿也成为了

“住宿、办公一体化”的

帝王居住处

(养心殿,摄影师

柳叶氘)

围绕皇帝的服务设施

比如后妃预备侍寝的围房

讨论政事的军机处

加工吃食的御膳房等

在养心殿附近都有分布

(三希堂,乾隆皇帝的“书房”,图片源自

视觉中国)

清代乾隆皇帝

更是大兴土木

为了丰富“退休”后的生活

他在后宫的东侧

建设了皇极殿、宁寿宫

“乾隆花园”等一系列太上皇宫殿

这里有当时最先进的戏楼

畅音阁

能够表演出从天而降

或从地下或水中升腾而出的

“特效”

(畅音阁,图片源自

视觉中国)

这里有传承雅俗的禊[xì]赏亭

《兰亭集序》中

记载的“修禊事也”

在紫禁城中化作

这座流觞曲水的亭台

(禊赏亭,摄影师

柳叶氘)

慈禧太后

也在紫禁城中留下自己的痕迹

她为了扩建当时居住的长春宫

以及作妃子时居住的储秀宫

拆掉了长春门与储秀门

改建成体元殿和体和殿

后宫与前朝相比

更为宽容的建设自由度

让这里的建筑形式

更为丰富、更为多样

(内廷建筑布局图解,制图

张靖/星球研究所)

就这样

前朝与后宫构成了

紫禁城的两大组成部分

而外围

高耸的红墙

将这里团团围住

红墙内开出四道宫门

分别是东华门、西华门

午门和神武门

宫墙的四角则立起四座

用于瞭望的角楼

四面的屋顶相互交叠

造就了现存罕见的建筑形式

(紫禁城城墙、城门及角楼示意,制图

张靖/星球研究所)

城墙之外

则是宽约52米的护城河

工程中挖掘出的泥土

被堆放在紫禁城之后

又经过一系列的施工

形成了如今的景山

(景山,摄影师

马文晓)

在景山之上回望这座城

金黄的瓦、朱红的墙

汉白玉的阶、琉璃瓦的顶

一重又一重的宫苑

这便是至高无上的“宫殿之海”

(从景山俯瞰紫禁城,请横屏观看,摄影师

柳叶氘)

04

尾声

回望这座至高无上的宫殿之海

从前朝到后宫的极致对称

构成了一条荡气回肠的

中轴线

(北京城中轴线,摄影师

马文晓)

它贯穿了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乾清宫、坤宁宫、交泰殿

钦安殿、钟鼓楼

贯穿了

永定门、大明门(清朝为大清门)

承天门(今天安门)、端门、午门

太和门、乾清门、神武门、地安门

贯穿了

外城、内城、皇城、宫城

(北京城中轴线,摄影师

马文晓)

大到整座北京城

小到帝王的宝座

所有的建筑大致

以此为基准对称展开

一条看不见的线

撑起了一座城市的

脊梁与灵魂

(明清北京皇家建筑分布图,今天北京城内明清皇家建筑多为清代重建,但基本格局和建筑形制大多遵从明代原物,请横屏观看,制图

张靖/星球研究所)

这条中轴线像一首

意味悠长的乐曲

拥有序幕、过渡

高潮和结尾

它从外城正门永定门而起

经过重重门禁的序幕、过渡

经过相对逼仄的通道

终于在紫禁城的正门

午门前豁然开朗

一切都是对紫禁城铺垫

一切都是为了衬托

天命至尊、皇权无上

周朝的规划理念

元朝的蓝本格局

明清的建筑手法

成百上千的宫殿

······

造就了这片“宫殿之海”

(故宫千秋亭的藻井,摄影师

焦潇翔)

但故宫又不仅仅是宫殿之海

年的紫禁城

90余年的博物院

在时光的洗礼中

故宫从帝王的禁苑

变为国家的宝库

据统计

故宫博物院的余万件藏品当中

将近万件为清宫旧藏

约占藏品总数的86%

(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大禹治水图玉山,摄影师

柳叶氘)

这些清宫文物

在近代也经历过动荡

为了避免日本的侵占和损坏

清宫中的文物部分南迁

其中有部分文物辗转运至台湾

而更多的文物

又从全国各地返回了故宫的怀抱

新中国成立后

故宫博物院又通过

政府拨交、文物征集和接受捐赠

等几个主要途径新收藏品

比如年

政务院批下专款重金购回

晋王献之《中秋帖》

以及晋王珣《伯远帖》

同期收购的还有《韩熙载夜宴图》等

(请横屏观看《韩熙载夜宴图》,图片源自

WikimediaCommons)

截至年

故宫共购得5万余件文物

接收捐赠3万余件文物

包括西晋陆机的《平复帖》

唐李白的《上阳台帖》等

(请横屏观看,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上阳台帖》,图片源自

WikimediaCommons)

如今

全国文物收藏单位保管的

一二三级珍贵文物的

41.98%都在故宫陈列

又将故宫化作“文物之海”

(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清金嵌宝石炉,古人在书案上用炉焚香,以为高雅,摄影师

柳叶氘)

故宫是什么?

它是

历经个寒来暑往

24位帝王的生活起居之所

它也是

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

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它还是

拥有余万件藏品

的艺术宝库

(故宫雨花阁,摄影师

柳叶氘)

每个人对于这个问题

都有自己的答案

而在我心中

故宫是一抹靓丽的红

它不只是高高在上的宫殿

它也是流淌在每个中国人

血液中的文化源流之一

帝王将相只是过客

鼎盛王朝也不能永恒

然而这座宫殿

所承载的文化

却延续至今、代代相传

我们需要了解它

我们需要探索它

因为能够将这份文化

传承下去的

正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

本文创作团队

撰稿:李张子薇

图片:谢禹涵

地图:陈志浩

设计:张靖

审校:撸书猫、张靖

封面摄影师:李若渔

专家审核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贾珺教授

[1]于倬云.紫禁城宫殿[M].人民美术出版社,.[2]阎崇年.大故宫[M].长江文艺出版社,.[3]赵广超.大紫禁城——王者的轴线[M].紫禁城出版社,.[4]周苏琴.建筑紫禁城[M].故宫出版社,.

...The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