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年,明永乐十八年十一月初四,风有点大,万里无云,但太阳挺好的,一如皇帝的心情。
从内廷一路走来,琉璃影壁上的琉璃花在阳光照射下流光溢彩,几乎晃花了他的眼睛。奉天殿上的桐油味道还能闻出来,他望望大殿上乌压压下跪的臣工们,满意地说:
北京宫殿,今已告成。
这座宫殿,便是我们所熟悉的紫禁城,故宫。
朱棣的一句话背后,是千千万万中华匠人的一生努力。
永乐大帝像
用来建造宫殿的主要材料是楠木,多长在崇山峻岭里,“入山一千,出山五百”,无数人为此丧命。
太和殿内铺设的金砖侧面有“苏州府督造”等印章字样,这些专门在苏州烧制的金砖并不是金子打造,但是每一块都价值一两黄金。
保和殿后那块重多吨的丹陛石开采于北京房山,为了运送,劳工们在道路两旁每隔一里掘井一口,专等冬日降温天气,从井里汲水泼成冰道,2万人、头骡子、28天,缓缓滑行拖动送到宫里。
光是准备木材和石料,就花了11年。
故宫的建造者是谁?是被皇帝亲呼为“蒯鲁班”的蒯祥?还是被朱棣赐名的瓦工,杨青?至今学界都没有定论。我更倾向于,这是一次伟大的“集体创作”,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体现。
阿房宫、未央宫、大明宫……当无数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宫殿或毁于兵戎、或没于战火之中时,紫禁城屹立不倒,展现在全世界人面前——
到即将到来的年,故宫建成至今,整整六百年了。
六百年来,故宫就像一座历史大舞台,从明朝到清朝,先后有24位皇帝在这里演绎了自己的历史角色。他们的皇宫如今已经成为故宫博物院,宫中所用、所藏,也成为故宫博物院的收藏逐步展现在我们普通人面前。
清·刺绣荷包来自“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现场
但我们仍旧不够了解故宫。
因为之前策划主编《皇上吃什么》的关系,这两年去故宫的次数比较多。每次去,都有一个感慨,为什么都年了,野生导游们关于故宫的导游词还没有update呢?以下来自我好几次“偷听”:
大家好,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午门。我们经常在电视剧里看到的“推出午门斩首”就是这里。(打屁屁是有,在家门口杀头这种事,皇上也做不出来)
大家知道为什么故宫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房子吗?那半间到底在哪里?就是文华殿后文渊阁西侧的楼梯间。(年,考古专家们调查并以四柱为间计算,故宫有房八千七百零七间。)
各位游客,在我们右边就是太后的慈宁宫,也就是甄嬛住的地方了。(但旁边迅速有人问碎玉轩在哪里?存菊堂怎么走?我也是有点同情这位导游)
……
胤禛行乐图
故宫是北京必到景点,但可惜的是,无数游客进到故宫,仍旧只是走马观花,或者根据《延禧攻略》《如懿传》《还珠格格》等清宫宇宙里的情节来主题性游览;抑或把故宫当成了大型cosplay影视基地,有次我从武英殿出来,看到下面这位娘娘伫立在门口,真的,确实,把我,吓尿了。
如何更好的参观故宫?
一个简单的方法是跟着专家走。我确实跟着专家指引知道了不少过去不知道的故宫:
比如黑绿黑绿的文渊阁,这在整个红墙金瓦的故宫配色中显得非常突兀。这是因为文渊阁原来是藏书楼,书最怕失火,所以黑色主“水”,这个配色实际上是为了避火。
比如最近很火的延禧宫,实际上是道光年间留下的烂尾楼,详细情况可以戳延禧宫的诅咒。
比如出了神武门不要贸然回家,景山不仅有崇祯皇帝最后的歪脖子树,新开放的寿皇殿是停放过董鄂妃灵柩、关押过十四爷允禵的地方。大高玄殿虽然不开放,却可以在傍晚时分看到神圣的乾元阁被晚霞笼罩。大高玄殿对面,是清代“纪委”稽察内务府御史衙门,曾经做过故宫职工宿舍……
故宫有专业的讲解员,也可以租讲解器,汉语版和粤语版20元一台,其他语种40元一台。讲解员的价格似乎是元一小时(是前几年问的,不知道现在涨价了没有)。有以下三条常规的游览路线:
路线一:午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神武门(最常规路线)
路线二:中轴线-承乾宫-永和宫-景仁宫-延禧宫-外东路钟表馆-珍宝馆-御花园(宠妃主题董鄂妃+魏璎珞+珍妃)
路线三:中轴线-军机处-慈宁宫-寿康宫-太极殿-翊坤宫-储秀宫-御花园(太后主题万历妈李太后+孝庄+嬛嬛)
光听导游的也不行。说一个笑话,逊帝溥仪在解放后到植物园工作。植物园曾组织了一场故宫游园,溥仪也参加了。在买了票进宫之后,末代皇帝在展览厅里忽然喃喃自语起来。旁边的导游说,这是后花园的一个花瓶。溥仪说,不是的,这是我的夜壶。导游再次解释,这明明是个花瓶。溥仪说,这本来是花园中的花瓶,但自己儿时贪玩,偷偷把夜壶和花瓶调了包,连贴身太监也没有发现。
年,溥仪坐在乾清宫中
不过,导游的讲解多半是“行活儿”,我们很难在游览中找到新意。去之前多做功课,变成了另一种更了解故宫的办法。
最近,我跟着一位85岁的老人所做的“故宫攻略”重新走了一遍故宫,感觉对这座年的老建筑又获得了新认识。
这位老人便是阎崇年老师。
最早知道阎崇年老师,是在4年《百家讲坛》。那时候,我们总喜欢凑在一起看电视上阎老师的“清十二帝疑案”:雍正是篡位的吗?乾隆皇帝的妈究竟是谁?孝庄有没有嫁给多尔衮……可以说,阎崇年老师确实是我们清史八卦爱好者的起点。
据说,也正是阎老师的“清十二帝疑案”,成为《百家讲坛》走出收视低谷的转折点,所以,他也被誉为《百家讲坛》的“开坛元勋”。易中天曾经感慨:“阎崇年是《百家讲坛》的当头炮,我只是过河卒。
阎崇年老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师从著名历史学家、《中国通史》作者白寿彝先生,钻研清史领域六十多年(他的《努尔哈赤传》挺好看的,推荐)。他的讲解从大众着眼,深入浅出,让每个普通人都能读懂那些看起来深奥的历史。
年,阎崇年第四次登上《百家讲坛》,主讲“大故宫”,系统地展示了从年开始启动“大故宫”项目以来的系列研究成果。阎崇年在史学界首次提出“大故宫”这一概念,打开故宫外延,首次将颐和园、圆明园、北海、避暑山庄、木兰围场、明清皇陵、沈阳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等,都纳入故宫的研究体系,寻求解读历史的突破口。
年,阎崇年应喜马拉雅之邀,录制了音频节目“阎崇年:大故宫年风云史”。
故宫题材已经被不同专家学者讲述过,阎崇年老师的特点是什么?
一开始,我以为是专业。
没想到,阎老师的答案,是细节。
从年算起,阎崇年老师接触故宫至今已经有70年历史了。他经常早上起来,“赶在故宫开门之前就在门口候着,一开门赶紧进去。中午带着饭,那个时候带个窝头,他们那有点白开水,就着吃一点。一直到故宫关门,我们才出去。就在那儿看档案,也抄。”粗粗算了算,从孩童时跟着父亲去故宫到现在,差不多已经有次了:
可以说故宫的每个地方我基本上都去过,对故宫比一般人更熟悉,我故宫的朋友太多了。——阎崇年接受《新闻晨报》采访
所以,阎崇年老师的讲解里,有很多可圈可点的细节。比如大名鼎鼎的乾清宫区域,大家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