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沈阳故宫 >> 沈阳故宫新闻 >> 正文 >> 正文

高高的旗鞋,其实早有类似形制在前朝贵妇间

来源:沈阳故宫 时间:2023/11/28

随着清宫戏的不断上演,除了后妃们为了赢得皇帝的宠信,尔虞我诈的勾心斗角外,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要算是那些旗袍和旗鞋了。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和“金玉满堂——沈阳故宫典藏清代宫廷珍品”展中,都有精品展示。特别是那几双旗鞋,不论是色彩、纹样,还是在鞋底、鞋帮的设计制作等各个方面都非常讲究,将满族旗鞋的独特艺术特色与文化特征呈现在观众面前。

清代旗人女性不缠足,八旗女性所穿旗鞋按鞋跟薄厚大致可以分为平底、厚底与高底三类。其中平底鞋底为正常薄厚,俗称“绣花鞋”;厚底鞋鞋底通常以木头来制作,厚度在平底基础上增高一到两倍,款式既有正常鞋底形状,也有鞋尖翘起翻上,与鞋面相平者,称“平头鞋”;而高底女旗鞋,根据鞋底形状不同,可以分为花盆底、元宝底、马蹄底等款式。

一般认为,女旗鞋形成厚底、高底,与旗人衣冠制度有关。根据身份和场合的不同,使用情况也不同。一般人家日常只用平底鞋,遇到正式场合需要盛装时,则改用厚底鞋,以示庄重。而官宦人家,日常便主要用厚底鞋,遇到正式场合盛装时,则改用高底鞋。

另外,就算是在官宦人家和贵族群体之中,老年妇女也不大崇尚高底鞋,一般认为高底鞋是青年和中年所穿着,老年妇女为求稳健,则多穿厚底鞋而已。这也是因为穿着高底鞋活动十分不便的缘故。

关于旗鞋产生的源头,很多人认为,由于满族生活在中国的东北,由于木材资源丰富,住的是木房子,自然也就有“削木为履”的习俗和传统。但是实际上,高底鞋并非满洲所独创,其形制很可能是入关之后逐步发展而来的。

据史料记载,高底鞋源于中国明朝,为明朝时新的女鞋,于鞋底后部装有4厘米至5厘米高的长圆底跟,以丝绸裱裹。在明十三陵的定陵中曾出土过一双尖翘凤头高底鞋,鞋长12厘米,高底长7厘米、宽5厘米、高4.5厘米。这双鞋与旗鞋之间的承继关系虽然并未确定,但不排除满洲高底鞋也是入关之后满汉借鉴的成果。

如果我们顺着中国服装史再向前溯,早在周代时期的冕服制度里就有“舄”。根据《周礼·天官·屦人》记述:“复下曰舄,单下曰屦”,意思是:两层底的鞋子称为“舄”,单层底的鞋子称为“屦”。“舄”应该就是两层底的鞋子了。

到了鼎盛又开放的唐代,厚底鞋已在宫廷里盛行。据记载,李世民长孙皇后的鞋子“以丹羽织成,前后金叶裁云饰,长尺,底向上三寸许。”年4月,考古专家在陕西法门寺地宫就清理出一双约5厘米高的金绣高跟鞋。

高跟鞋对于女人的重要性,在于可以改变女性腿部比例,并且因为穿上高跟鞋后人体重心后移,腿部就相应挺直,并造成臀部收缩、胸部前挺,步幅减小,从而使女人的站姿、走姿都富有风韵,袅娜与韵致的形象应运而生。

打开现在每一个女人的鞋橱,都少不了有几双高跟鞋,它们已成为女子吸引男性的必杀器之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68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