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沈阳故宫 >> 沈阳故宫发展 >> 正文 >> 正文

线上看展览清前历史陈列展

来源:沈阳故宫 时间:2022/5/3

清朝是满族建立的政权,从天命元年()到宣统三年(),有长达年的历史。顺治元年(),定都北京,是清朝统一全国的开端。而此前,满族崛起,开创清朝基业的历史进程,通常称为清前史。

满族是女真后裔,世居白山黑水之间。年(明万历十一年),女真领袖努尔哈赤以父祖遗甲起兵,年在赫图阿拉称汗,建元天命,国号“大金”,史称“后金”。继承者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于年称皇帝,建国号“大清”。年,福临即位的第二年,清迁都北京。

清前时期,是满族崛起、发展的重要时期。其间八旗制度的创立,满蒙汉多民族融合共同体初步形成,满汉文化相互交融,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一部分后金建国

满族,在明朝时被称为女真,分居多地,建州女真为努尔哈赤所在的部落。明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以父祖遗甲起兵,揭开统一女真的序幕。年,努尔哈赤创建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年,建立后金政权,自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定都赫图阿拉。

努尔哈赤起兵

三仙女浴布勒瑚里泊,此为满族起源之传说。

仙女佛库伦孕育了满洲族始祖布库里雍顺,被供奉为始祖神。

努尔哈赤先祖谱系

六世祖猛哥帖木儿(肇祖原皇帝)--五世祖充善--四世祖锡保齐篇古--三世祖福满(兴祖直皇帝)--祖父觉昌安(景祖翼皇帝)--父亲塔克世(显祖宣皇帝)--努尔哈赤

建州三部长来归

接受尼堪外兰首级

接受尼堪外兰首级,标志着建州女真初步走向统一。

努尔哈赤宅院复原图

年,努尔哈赤修筑建州女真统治中心佛阿拉城。全城分内城与外城,四面各有门,城墙为木石杂筑。

佛阿拉城遗址

铁胄铁箭头清长铁刀明铜统建元称汗

年,努尔哈赤晋升龙虎将军,接受明廷所赐“龙虎将军宝剑”。

清太祖努尔哈赤宝剑明廷册封努尔哈赤的诰封(复制品)八旗甲胄年努尔哈赤始创四旗年努尔哈赤组建女真(满洲)八旗年皇太极组建蒙古八旗年皇太极组建汉军八旗

年,内喀尔喀蒙古恩格德尔率五贝勒进贡,并尊称努尔哈赤为“昆都仑汗”(恭敬汗)。

努尔哈赤建元即位图

努尔哈赤朝服像

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四十四年()在赫图阿拉建金称汗,年号天命,时年58岁。努尔哈赤称汗(油画)

赫图阿拉城遗址

年,努尔哈赤令额尔德尼和噶盖创制满文。

努尔哈赤创制满文上谕

后金“天命”铜钱

后金“天命通宝”钱

第二部分进入辽沈

天命三年()四月,努尔哈赤以“七大恨”为由,对明宣战。四年,后金取得萨尔浒大捷,创造了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揭开了后金由弱转强、最终取代明朝的历史序幕。六年三月,后金攻克沈阳、辽阳后,将都城迁到辽阳,各项建设初具规模。十年,努尔哈赤出于战略上的考虑,将都城迁到沈阳。

迁都辽阳

萨尔浒大战,是明清之际的重要战役,也是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它成为明清战争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由此,后金从防御转为进攻,明朝在东北的统治开始全面崩溃。

努尔哈赤在萨尔浒战役中

萨尔浒之战遗址

天命六年(),努尔哈赤率军先后攻占沈阳、辽阳,之后将其都城由赫图阿拉迁往辽东首府辽阳城。

辽阳镇境图

迁都辽阳一年后,营建辽阳新城——东京城。

东京城门额

迁都沈阳

天命六年(),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兵攻克沈阳。天命十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创建了汗王与诸贝勒、官员处理政务的大政殿、八旗亭,同时修建了汗王寝宫和大小贝勒府。

明朝绘制的沈阳卫境图

努尔哈赤率兵克沈阳

大政殿

“汗王宫”遗址俯瞰

大政殿与十王亭

天命十一年()八月,努尔哈赤病逝,三年后葬入位于沈阳东郊的清福陵。

清朝绘制的清福陵图

第三部分汗位传承

天命十一年()九月,皇太极继承汗位。他参汉酌金,一方面改革政治、军事体制,发展本民族文化,一方面增建处理朝政和居住之所的崇政殿及台上五宫,形成沈阳故宫中路建筑群落。同时,对沈阳城改建、拓建,并将沈阳更名为“天眷盛京”。天聪九年,定族名满洲,标志着满洲共同体的初步形成。

文治兴国

皇太极朝服像

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天命十一年即汗位,定翌年为天聪元年(),时年35岁。

皇太极即位后,发行“天聪通宝”钱。

满文“天聪通宝”钱

天聪五年(),皇太极参汉酌金,设立六部办事机构。

设立六部

天聪九年(),皇太极将文馆扩大为内三院,其职能基本等同于中原王朝的翰林院和内阁。同时还按中原王朝体制设立了六部,内三院和六部的设立,标志着后金政权的进一步汉化。

设立内三院

天聪九年()十月,皇太极发布上谕,将其族名“女真”改为“满洲”,标志着满洲共同体的初步形成。

拓建盛京

盛京城阙图

皇太极即位后,扩建皇宫,建寝宫于宫城中心,对都城重新规划。清康熙时期,又修建边墙和边门。

井字大街八门示意图

民国时期的沈阳德胜门(大南门)抚近门门额

怀远门满文门额

盛京堂子八角殿和享殿

第四部分改元称帝

天聪十年()四月,皇太极建国号“大清”,改元崇德,始称皇帝。按照中原礼制,皇太极建立健全爵位分封制度、宫闱制度。崇德七年(),清军取得松锦大战胜利,为挺进山海关扫清了障碍。此时,边疆地区少数民族陆续归附,八旗制度更加完善,民族融合得到进一步发展,为全国统一全面做好准备。

定名大清

定名“大清“上谕册封庄妃册文册封宗室王、贝勒表册封豪格为肃亲王

“宽温仁圣皇帝之宝”信牌

松锦决战

锦州是东北与华北的咽喉要道,为辽西军事重镇之一,辽东明将祖大寿驻守此城。

太宗大破明师于松山之战书事文

清仁宗嘉庆皇帝以此文,盛赞皇太极开拓清朝基业的功绩。

崇德八年()八月初九,皇太极病逝,九月葬入位于沈阳北郊的昭陵。

清朝绘制的清昭陵图

福临朝服像

崇德八年()八月,皇太极病逝后,皇九子福临继位,年号顺治。因年幼,由两位亲王辅政。顺治元年()四月,睿亲王多尔衮率军进入山海关,在山海关南面败李自成大顺军。同年九月,清廷迁都北京,十月,顺治帝在北京登极。

声明:本文源自沈阳故宫博物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