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沈阳故宫 >> 沈阳故宫发展 >> 正文 >> 正文

消夏必去这座城,雪糕烧烤夜市一绝

来源:沈阳故宫 时间:2022/8/8

顶配“消夏三件套”,无非雪糕、夜市和烧烤。要找一座城市满足人们对夏夜的全部想象,那它一定是沈阳。

这里的雪糕便宜又大碗,老牌中街大果1元1支味道完全不输某某糕,是“雪糕刺客”刺不到的地方。

这里是夜宵江湖中永远的传奇,烤串、鸡架全国闻名,是名副其实的“烧烤不夜城”。

这里的集市贯穿全天,早市有人间烟火气,农贸市场满是民族风情,夜市喧嚣热闹,构成最壮观的深夜食堂。

沈阳故宫

沈阳这座城市,丰满又可爱。在成为“沈阳”之前,它是“盛京”,也是“奉天”,有历史底蕴、民国遗风,满、蒙、汉、朝鲜文化在这里融合,也有过“皇城根儿”的骄傲。在成为“沈阳”之后,它是东北一哥,也有过全国经济第一的辉煌。

沈阳沉稳又有活力,沈阳人内敛又热心肠。外地朋友来一次就爱上,他们说:

好吃只是一方面,最吸引人的是沈阳自带一种魔法,不管你从哪来,只要来了,就算到家了。

世上只有两种雪糕:东北雪糕和其他。每当在便利店被十几、二十块的“雪糕刺客”刺痛钱包,就会分外怀念在沈阳恣意吃雪糕的生活。

价格便宜到屡上热搜:5角1块是常态,2元、3元就算“奢侈款”,随随便便就能实现雪糕自由。

品牌内卷品种多:中街、德式、礼拜天、皇姑......老厂花样百出,新品层出不穷,想把所有款式都吃遍,难于登天!

中街冰点

沈阳人说“一支大果,四季难离”,有着70多年历史的“中街冰点”,可坐沈阳雪糕头把交椅。

其实早在北洋政府时期,中街冰点已初见雏形。当时军阀张作霖家中厨子朱源红与其娘舅做出了一款奶味冰糕,得到了大帅的奖赏。年,二人在中街开了家冰点店,名为“华兴冰果店”。这也是如今“中街冰点城”的前身,游客逛中街都会到这里坐坐。

众多产品中,中街大果因历史最久,群众基础最好,成为了沈阳雪糕的信仰。外形大大方方、价廉质优奶味足的冰果,代表了东北人豪爽、热情与实在的品性。

这款雪糕诞生在年,时值共和国建立之初,同年出生的父辈们多取名“建国”、“立国”,“大果”二字也取谐音“大国”。同时又因为店铺开在中街,因此得名“中街大果”,至今沈阳及部分辽宁城市,仍把“雪糕”称为“冰果”,难说不是受中街大果的影响。

中街大果小长白1元/根

如今市面上的“小长白”就是最初的中街大果,它保持了最经典的奶油味跟浓浓乳香,以及人人都消费得起的良心价格。其他的口味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加上不同配料衍生而来的。

老中街冰棍5角/根

“老冰棍”也是中街元老,外形近似盐水棒冰,闻起来又有沈阳本土饮料“大白梨”的清甜香气。5毛钱就能买一支,清凉消暑。

中街冰点猫山王榴莲口味老中街切糕2元/根

除了被保存完好的传统口味,中街的新口味层出不穷。猫山王榴莲味,即使离得很远,香味也会拼了命地“钻”到你鼻子里,浓厚又醇正,入口即化。售价2元,品质却完全不输便利店十几块钱的网红款。

半液体18元/杯

还有一款人气冰品——半液体,当地人按头安利,奶昔中加入了碎冰和香草味的冰淇淋球,像是喝了杯旺仔牛奶口味的冰沙,不过目前只在中街冰点城能买到。

德氏

徳氏的名气和中街不相上下,德氏最招牌的鲜奶糕,更是凭着5角一根的价格和浓重的奶味,风靡整个辽宁省,甚至还有狂热粉丝为它写诗。

德氏鲜奶糕至今仍坚持5角/根的售价

德氏大奶砖2元/根

近几年来,徳氏也不甘于原地踏步,玩起了新潮的联名也推出了一些网红款,比如在南方地区火得不要不要的德氏黑啤雪糕,雪糕里也得整点啤酒,不愧是你,东北人!

左白桃乌龙右芝芝葡萄15元/根

还有与沈阳故宫联名的文创雪糕,风靡全网:轻牛乳味的“凤凰楼”、松露巧克力味的“紫气东来”匾额,三者都是沈阳故宫的珍宝,到故宫游玩的游客几乎人手一支。

皇姑雪糕

清顺治年间,绕盛京城东、西、南、北各有一塔寺,宝相庄严,象征四大金刚威震四方,护国安民,位于北面皇姑区这一座为法轮寺,也就是如今的“北塔”。

若到北塔寺游玩进香,绕寺一周,必会听见街巷中悠悠长长的吆喝:“雪糕,雪糕,皇姑雪糕,带芝麻的皇姑雪糕~”

售卖的方式很原始:二八大踹(28型号的自行车)后座驮着木质雪糕箱,箱外装饰不同花样的雪糕纸。

掀开保温箱上的棉被,各色口味的雪糕整齐码着。蜡纸上印着“皇姑雪糕”、“壹玖捌伍(皇姑雪糕注册的年份),满是年代感。

“一根红糖,一根麻酱。”便能尝到皇姑雪糕的精髓。经典的红糖味,像是老式酸枣雪糕,甜味矜持,夹杂着一点点酸。麻酱口味醇香浓郁,至今依然保留着最原始的味道。

礼拜天方糕2元/根

宏宝莱沙皇枣2元/根

除了中街、德氏、皇姑等“雪糕巨头”,礼拜天的网红糯米方糕、小雪人,还有深受沈阳人喜爱的宏宝莱沙皇枣蜜香豆(宏宝莱为吉林品牌),也都是老沈阳人的甜蜜回忆。

不过因为运输链和气温的原因,很多传统的东北雪糕都不能“南下”,太可惜了!

有人说东北人“大金链子小手表,一天三顿小烧烤”,称烧烤实为东北“软文化”。早在年前旧石器时代,沿浑河而居的新乐人就已经以炙肉为食,沈阳人对烧烤的爱,是刻在骨子里的。

在烧烤摊,你可以看见最原生态的沈阳人。朝九晚五小白领与侃天吹地东北大爷在这儿相聚,下了晚课的大学生们在这里吃串儿聊天。你可以呼朋引伴把菜单“滚一遍”,也能自斟自饮,一把小串儿一瓶老雪在小摊坐一整晚。(“老雪”就是老雪花啤酒)

这里是名副其实的烧烤不夜城,别管是店铺还是路边摊,随手指一家,完全不踩雷。

老式泥炉烧烤

店名:千里马烧烤(小六路一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