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半小时高铁连接两座城!
这一头是沈阳
那一头是北京
年,京沈温情“牵手”。
从此,两城在探索机制创新、人才交流、产业对接、园区共建、社会治理等方面深入交流、精准对接、务实操作,不断彰显“京沈”智慧和合作深意。
年是深入推进京沈对口合作的关键之年。京沈两地积极探寻双方合作发展的“合作点”“互补点”“共振点”,促成了自贸区沈阳片区——京沈高精尖产业智库服务平台、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材料辽宁区域总部等为代表的项目落地沈阳。来自沈阳市对口合作工作办公室的数据显示,仅今年上半年,京沈两地实现亿元以上落地项目就达22个,投资总额.5亿元。
创新合作体制机制激活内在发展动力
京沈对口合作怎么做更出彩?工作机制很关键。自“牵手”以来,沈阳和北京就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开展党政领导互访交流。
年初以来,在沈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作为京沈对口合作的牵头单位,沈阳市发改委组织各成员单位克服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部分省市对口合作工作部署和《北京市与沈阳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精神,聚焦重点领域,加强顶层设计,有力有序推进,一系列协同并进、融合发展的创新举措渐次展开,京沈合作工作成果不断涌现。
体制机制创新是京沈对口合作的重要切入点。
学习借鉴北京“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经验,沈阳市营商局出台了《沈阳市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印发“清单制+告知承诺制”等4个递进式实施文件,制定46项改革举措。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从个工作日压缩到40个工作日,区域评估、带方案出让、建筑师负责制等创新改革举措,不断得到深入应用和推广。
沈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学习借鉴北京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成立沈阳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工作机制和知识产权纠纷投诉调解对接机制,与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司法保护形成有效互补,已成功调解知识产权案件17件。
市贸促会与北京市贸促会在联合开展展会互动、服务推介等多方面达成合作意向,正在策划开展战略合作。
市水务集团学习北控集团污水处理技术和污水处理厂管理经验,邀请专业团队对东部污水处理厂的安全生产运行实施精细化管理,有效提升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能力。
沈鼓集团与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增资扩股方式获得投资近20亿元,为企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京沈资源要素互通产业合作升温
在体制机制破题之下,京沈对口合作展开新篇——产业合作成效加速显现。
以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沈阳市开展了京沈科技需求“揭榜挂帅”行动,将沈阳科技成果转化、技术研发等科技领域需求榜单与北京市科委共享,促成北京格谱检测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北京单位与沈阳企业合作,协助沈阳顺义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基于物联网的多参数集成智能油液传感器”等多个项目的关键技术攻关,提升了京沈两地科技领域供需对接与资源共享。清华大学与沈阳市开启全面战略合作,达成新型高效供热产品、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究等校地、校企签约合作20项,正在加快推动在沈成立“清华校友会振兴东北促进中心”,为京沈两市更优配置清华优势资源。
科技资源加速融合,金融市场合作步伐加快。沈阳市与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中金东北分公司落户沈阳,为辽沈企业提供股权融资、产业基金、直接投资等多种金融服务,进一步提升沈阳金融市场活跃度。变“输血”为“造血”,沈阳盛京银行与北京大兴区签订合作协议,在企业培育、信贷支持、投贷联动等方面开展合作,增强了沈阳城商行跨区域服务能力。
农业领域合作逐步深化。沈阳秋实公司与北菜集团、沈阳山山伟业与首农集团达成生鲜果蔬、一木山楂等农产品产地和销地市场直供,实现“北菜南运”无缝对接。疫情防控期间,沈阳西芹、金针菇等多种优质农产品不间断供应北京市场,为稳定北京市民“菜篮子”发挥了重要作用。禾丰牧业与京东集团合作,利用互联网营销模式,扩大10种鸡肉类产品销售渠道,预计年销售额达0万元。
文化旅游产业加速融合。沈阳市沈河区与首旅集团合作,利用首旅集团招商和管理模式,提升希尔顿逸林酒店服务水平,吸引外地游客来沈;沈阳故宫博物院与中创文保、华夏飞祥等4家北京企业合作,对接开发“传统节日”“国宝日历”“甪端系列”“六一”“高考”五大主题文创产品20余种,实现京沈文化创意深度融合。
科技、金融、农业、文化等领域多层面的交流,让京沈两市合作“热度”空前。年至今,在对口合作工作组的具体组织推动下,两市开展考察调研、对接洽谈批次,总人数达多人,交流范围从产业、资本、市场、文化、旅游、健康等领域,扩大到了两市各个领域。前所未有的交流,促使京沈两市务实合作不断升温。
干部人才交流频繁两地合作硕果累累
去年11月4日,北京八月瓜科技有限公司东北区域总部正式落户沈阳市和平区,当时的签约对双方来说非常不易——“本来我已经订好了去浙江的机票,是沈阳挂职干部对工作的热忱和双方极高的契合度,让我在最后一刻作出选择——来沈签约。”总经理孙鹏说。
孙鹏的公司能落户沈阳也得益于京沈对口合作工作的有效开展。自京沈对口合作启动以来,沈阳市始终坚持把深化干部交流作为京沈对口合作的重中之重,先后选派四批共73名干部赴京挂职工作,有效促进观念互通、思路互动、作风互鉴、经验互学,有力推动了京沈对口合作向纵深发展,切实为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重要力量。在挂职干部的共同努力下,京沈对口合作的领域越来越宽、层次越来越高、成果越来越多。
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在第四批24名京沈互派干部的努力下,两市促成了北京朝阳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与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沈阳片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八月瓜全产业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等20个京沈合作项目签约;北京来沈挂职干部走访企业余次,组织于洪京沈合作产业园、红梅文创园等沈阳特色产业园赴北京亦庄学习转型经验、机构改革等先进做法,协助对接北京天骥智谷、小马智行、金风科技等企业,搭建合作平台,促进资源对接,实现了京沈两地相融共促。
人才是京沈两地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为给沈阳引进优质干部人才提供有力支撑,沈阳市策划开通“京沈人才专列”,发放高铁免费乘车卡,畅通北京市专家学者周末来沈“送智输才”渠道。中国医科大学、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东北大学等团队,依托北京脑中心成功对接“中国脑计划”和北京昌平国家实验室,推动“辽宁脑计划”高效实施,达成人才互访、博士生联合培养等多方面深度合作。沈阳市还与清华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共建研究生社会实践沈阳基地,目前已有20名清华大学研究生在沈阳6家用人单位开展社会实践,为北京知名院校学子了解沈阳、在沈阳投资兴业提供了平台。
“一市多园”格局形成为对口合作注入新动能
在频繁互访协商中,两市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交流的领域有多大,合作的空间就有多大。在今天看来,这个共识实际是为双方共同探索一种有效的合作模式打开了一扇门。年,京沈两地关系愈发密切,合作力度不断扩大。
7月的沈阳中关村科技园,大大小小的沈阳科技公司迎来行业旺季,与北京公司正展开紧密的业务联系与合作。据园区负责人史玉珠介绍,今年上半年,围绕建设形成“一中心、一基地、一园区”产业格局,沈阳中关村智能制造创新中心(“一中心”)引进了包括法国源讯、乾承机械、农信互联等科技型企业44家,累计达到93家,注册资本5亿元,在谈项目余个。与此同时,沈阳中关村科技创新基地(“一基地”)还以PPP形式引入中铁建、中国二十二冶社会资本亿元,开展了中关村文创孵化中心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园区(“一园区”)实现中南高科智造谷、亿达信创园等15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星火·链网”(沈阳)超级节点和骨干节点、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辽宁分院等一批新型数字经济基础设施顺利推进。
在重点承接京津冀产业外溢的于洪京沈合作产业园,目前,一期主体竣工,二期已开工建设,科仪视讯、恒隆机械制造、雪球科技等12个项目入驻园区,在谈入驻企业22家。
旨在打造“央地合作”新典范的沈阳航空动力园项目,目前已吸引8家战略投资者、6户配套企业入驻。该项目由沈阳航空产业集团与中航黎明公司共建,项目总投资达20亿元。沈阳航空工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谷楠介绍,项目建成后,将由航空动力主机厂牵头,吸引更多产业链企业入驻,打造国家级航空产业发展示范区。
京沈对口合作的“一市多园”格局的形成,预示着两市的对口合作已经进入了黄金期,对口合作正不断为沈阳注入新的动能。
“双方多年来积极对接互访,加强了京沈两地的产业互联,通过对共建产业园、强化产业链配套等路径的探索,两地的人才、科技、教育、金融等要素加速流动。”市发改委主任段继阳表示。
创新惠及民生京沈“牵手”让沈城居民生活更美好
产业有突破,社会事业合作同样亮点纷呈。政府牵头,社会参与,年,京沈医疗“手拉手”同行。
“医院就能找北京医生看病了!”铁西区一位患者因为患有骨科疾病,在家医院就享医院专家的问诊。医院的骨科、烧伤科在国内名列前茅,依托医院专家资源,医院已累计诊疗人数超12万人次,目前正在与北京方面进行续签合作,让沈城更多骨科、烧伤科重症患者就诊不出省。沈阳市15家医疗机医院、医院、医院合作,对37例疑难杂症开展远程门诊、会诊31次,对50例病例开展远程查房14次,开展远程MDT教学4次、远程教学19次、累计培养学员人次,有效提升沈阳市的医疗水平。
在京沈对口合作中,教育领域“造血”明显。北京的教育资源在国内首屈一指。今年,在挂职干部的联络下,沈阳市皇姑区岐山一校与北京史家小学在深化集团化办学、教师领导型治理结构等方面持续沟通交流,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在沈北新区,依托首都师范大学“首师名师名课堂”平台,10所学校组织余名班主任教师与北京专家共同开展“创书香家庭·做最美家长”等直播互动分享活动。
年这样干
——提高政治站位扎实推进对口合作工作
“‘十四五’期间,京沈对口合作面临机遇和挑战!”沈阳市发改委主任段继阳指出,当前,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双循环”产业链重组,激发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沈阳转型升级、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沈阳要全方位对接、最大程度承接国家战略“溢出效应”,推动形成产业互补共进、科技资源共建共享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精心谋划、精细管理、精准发力,年,沈阳市发改委将强化京沈对口合作的牵头协调作用,联动相关部门,与前方工作分队及挂职人员加强沟通及时交流。制定任务清单,明确工作要点。
立足京沈两市比较优势,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深入推进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拓展京沈对口合作广度和深度,努力把京沈对口合作做深、做细、做实,力争打造一批合作样板。
坚持以模式创新为路径,借助北京优质品牌、管理团队、招商渠道,积极探索以整体托管方式共建京沈合作产业示范园区,以北京“软”投入,为沈阳“硬”产业赋能。
加强北京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吸引高校学子、专家团队参与沈阳创新创业,特别是充分利用北京医疗、文体等公共资源外溢效应明显的优势,促进北京优质公共资源惠及沈城百姓,打造区域协调发展“升级版”。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黄超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张红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