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沈阳故宫 >> 沈阳故宫发展 >> 正文 >> 正文

紫禁城六百年不止北京有故宫

来源:沈阳故宫 时间:2022/6/6

▲北京故宫太和殿

北京故宫自永乐四年()筹备,至十八年()落成,历时十四年,到今年已走过整整六百个春秋;明清两代,从明成祖朱棣到清逊帝溥仪,共有二十四个皇帝在此生活起居并统领天下。中国古代每一个王朝都曾大规模的兴建宫殿,但无论规模多么宏大,建筑多么华美,到如今也几乎消失殆尽,唯独紫禁城虽数遭兵燹,但经历朝重建修葺后仍以较为完整的格局保留了下来,并传承至今,成为中国无数文化遗产中的第一至宝。▲从景山上俯瞰北京故宫今天我们在一般的语境中,「故宫」都特指明清北京故宫(明以前的宫殿一般有专用名称),但也有另两座颇有名气的「故宫」常与紫禁城相提并论,一座是沈阳故宫,一座是台北故宫;然而这两座「宫」显得并不是那么的货真价实,前者作为清朝入关前的旧殿,距离宫城规制还有相当的差距,甚至与明代藩王府比起来都「寒酸」得多,而后者则完全是一个现代的博物馆,建筑与「宫」已经完全不沾边了。更别提全国各地的「××小故宫」,除极个别从建筑形制和材料上来说与故宫稍有相似之处,其余的基本上都是附会之说。总而言之,说自己是「小故宫」,前提总得是个「宫」。▲北京故宫太和殿内景

不过,真正能配得上「故宫」二字的,仍有三座(不含明以前宫殿,不含行宫)。这三座故宫有两个共同点,首先,它们都建于明代都城中,其次,它们都曾是具有完整格局的正式宫城(尽管并非全都投入使用)。三座故宫里除了北京的那处,其余两座分别位于南京和中都凤阳,不过这两座宫远没有北京的好运,由于明迁都后不再具备宫城功能导致的疏于管理,加之数百年间天灾人祸的轮番破坏,如今地面除了少量砖石建筑尚存外几乎看不到什么遗迹了。

向左滑动图片查看明故宫螭首及望柱南京博物院藏

-01-从吴王新宫到大明宫禁

南京故宫的知名度很小,大多数人对它的印象也不过是地铁二号线上的一个站点,现在的遗址区(尤其是午门)也变为广场舞大妈的活动场所,人们已经无法想象在六百多年前这里曾是帝王家。

▲南京明故宫路

▲南京明故宫午朝门公园里的绣球花

作为三座故宫中始建年代最早的一座,南京故宫的历史可追溯到元代至正二十六年()的吴王宫,此时的红巾军将领朱元璋刚占领集庆路(南京)不久,正在筹备称帝事宜,旧城的南唐宫城址早已布满民居,不适合在此建宫,经刘伯温勘察后,最终选定于城东燕雀湖附近另建新宫。新宫建在被填平的燕雀湖上,由于当时朱元璋尚未称帝,且在此前也无建设宫殿的经验和母本,所以最初的规模不大,与「京师之制」还是相去甚远的。

▲马皇后与明太祖朱元璋画像台北故宫藏佩然君/图

-02-将「京师之制」搬进老家

最初朱元璋曾有南北两都的构想,南都即南京,北都则设在开封,考虑到当时北方尚未完全平定,开封作为前沿阵地还是比较符合需求的,不过因为时间和经费问题,建设北都一事就搁置了。

向左滑动图片查看南京出土的明代龙纹琉璃瓦当

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总馆藏

向左滑动图片查看南京出土的明代龙纹琉璃滴水

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总馆藏

由于南京距中原太远,汴梁又民生凋敝,朱元璋决定再设中都一座;洪武二年,朱下诏在临濠(凤阳)建中都城,虽说他以「前江后淮,有险可恃,有水可漕」为由,但究其根本,还是中国人固有的乡土情结和「衣锦还乡」的理念,这次工程参考了元大内和吴王宫,使新都具有了正经的「京师之制」。▲凤阳鼓楼「万世根本」匾额

凤阳的宫城规模很大,比南北二京占地多不少,就今日的遗存来看,各城门也比另两座大一号,到洪武六年(),中都宫城已颇具规模了。洪武八年,朱元璋突然下令罢建中都,明廷的说法是花费颇巨,不符合皇帝勤俭爱民的准则,而流传更广的则是工匠为反抗繁重的劳役在建设过程中使用了「厌胜之术」,引得朱元璋大发雷霆,大量匠人遭诛杀。自此这座调集全国工匠修建、耗费无数的浩大工程戛然而止,凤阳也错失了成为帝都的资格。

向左滑动图片查看凤阳皇故城西南角楼城阙

▲北京故宫西北角楼

-03-三次改建终成南都

中都的营建为明代宫殿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停建后朱元璋随即着手以凤阳之制改建南京皇宫,改建过程中也增加了一些凤阳没有的建筑;不过,因地形限制,南京宫城只能小凤阳一号。

▲南京皇城西安门

到洪武二十六年(),南京完成都城建制,形成了都城、皇城、宫城环环相套的格局,中轴上从南至北依次排列洪武门、承天门、端门、午门、奉天门、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等建筑,宫城墙南侧东为太庙,西为社稷坛,从功能和礼制上来看已经比较完善了。中都宫城与南京宫城在营建过程中互相参考、互为母本,直接影响了北京大内的建设,奠定明清两代宫禁的基本格局,并逐渐走向成熟。

向左滑动图片查看凤阳皇故城午门

向左滑动图片查看凤阳皇故城午门雕饰在三都中最为精美

向左滑动图片查看南京明故宫午门及内金水桥

向左滑动图片查看南京明故宫午门雕饰较为简练

向左滑动图片查看北京故宫午门及内金水桥

▲北京故宫午门雕饰

-04-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中国传统的营造工艺和材质决定了建筑建成后要频繁的进行维护,长期不加以修葺再遇上天灾人祸就会彻底损毁,南都和中都宫禁都是以这样的方式消失的。

向左滑动图片查看凤阳皇故城内的黄土

靖难之役后期,南京故宫从奉先殿起火,火势蔓延后又烧毁了部分东路建筑,朱棣即位后陆续修复改建。永乐年间迁都北京,南京故宫失去了使用价值,但由于未从名义上定都,所以南都一直保持着最低维护;正统年间明朝正式定都北京,南京宫殿也就任由倒塌了。明中后期,南京宫城的中轴建筑先后遭雷击焚毁,嘉靖时南京太庙也受雷击,嘉靖皇帝亲自下令不准重建,彼时的南都旧殿已满目疮痍,以至福王朱由崧逃到南京时只能在武英殿登基。

向左滑动图片查看南京明故宫石碑

①明有司官赴任仪注碑②明万历疏通沟渠碑

清军攻破南京后,旧殿再遭损毁,旗人将皇城改建为满城,拆下砖石移作他用,同时封闭宫城,康熙时又将宫内部分建筑拆至普陀山法雨寺建圆通宝殿。清末洪杨之乱使明故宫遭到毁灭性打击,因清军在满城激烈抵抗,宫城诸门被太平军轰塌大半,建筑材料又被用作扩建天王府之用,宫内几乎被夷为平地了。

向左滑动图片查看清末至民国年间南京明故宫旧影

①午门北侧的方孝孺祠②两阙尚存的午门③西华门④东华门

民国初为解决旗人生计,允许其拆解满城变卖,大量城砖被扒拆,之后修马路及建明故宫机场,使午门两阙、西华门、太庙社稷坛遗址等消失。近几十年随着城市开发,明故宫旧基的大部分区域已布满现代建筑,仅留有小部分遗址区供人凭吊。

向左滑动图片查看南京明故宫东华门城台及西华门遗址

向左滑动图片查看南京明故宫午朝门公园里的石构件

再看凤阳,建筑的消失也基本遵循这一路数。中都罢建后,部分构件被拆下运往龙兴寺和南京,不过由于其为明朝龙兴之地,故政治地位极高,加上从江南和山西等地迁来的几十万人口,凤阳俨然是一副大都市的模样,朱元璋也常将皇子派至中都历练。可惜好景不长,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中都逐渐废弛,经济上也开始萧条,部队精壮调往北京,大量人口流失,于是就有了凤阳花鼓戏中的「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向左滑动图片查看凤阳皇故城西华门城台

向左滑动图片查看北京故宫神武门及东华门可作原貌参考

明末,农民起义军攻破凤阳,对巍峨的皇家建筑大肆破坏,中都城彻底衰败。到了清代,没了陪都名号的凤阳地位一落千丈,原先皇都禁垣的城砖被拆下筑新城,盛极一时的凤阳又恢复了皖北小城的模样。到了近现代,原本城墙保存完整的皇故城又历数劫,导致仅午门、西华门及西段城墙保存较成规模,其余部分或为残砖夯土,或已消失。

向左滑动图片查看凤阳皇故城残存的城墙

▲南京明故宫午门前的御道街

三座故宫,虽形制略似,但命运天差地别,不过它们都是明王朝兴衰的见证者,也是明清史的缩影。北京故宫作为无与伦比的古建杰作早已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举世闻名的明星文物;而凤阳皇故城和南京明故宫遗址虽于年及年分别公布为第二、第六批国保,却依旧默默无闻,湮没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然而,研究北京故宫,始终绕不开南都和中都宫阙,当然,过于夸大和抬高它们并没有太大的意义,毕竟辉煌已留在数百年前,今人更该思考的,是在吸取历史教训的同时如何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南京明故宫午门城台

——遗介有售——

遗介编写古建科普书籍《古建奇谈》(长按扫描下方图片即可入手)▼

书籍原价:元

遗介优惠价:89元

——相关阅读——

彩画,是什么?

城墙,是什么?

颐和园,是什么?

?END?

~神奇遗介扫这里~

全民做保护遗介在行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