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中国古代建筑的屋脊上可以看到一列“小动物”,这就是传说中的脊兽。沈阳故宫博物院正在展出的清宫动物造型文物展上就将这些殿宇之上的脊兽“请”到了展厅之中,让观众近距离了解镇守宫殿的瑞兽。
图为沈阳故宫建筑上的脊兽。沈阳故宫博物院供图
沈阳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理说,古人在修建宫殿时,将瑞兽筑于其中,希望借助这些有象征意义的辟邪之物,带来吉祥,避火消灾。
脊兽,也可称为檐兽、跑兽,不同的兽在不同的屋脊上叫法有所不同。在垂脊上,叫垂兽,在戗脊上叫戗脊兽,但所指的均为脊兽。脊兽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汉代,那时建筑上开始出现鸱吻,位置在房屋正脊的两端,最开始被称为鸱尾,其中“鸱”是一种鸟,“尾”是指尾巴状。宋代,建筑逐渐定型,官修《营造法式》开始有脊兽出现的规定;清代,脊兽作为官式建筑上的装饰最终成熟、定型。
李理说,清代宫殿建筑屋脊上的走兽较为固定,常见的脊兽数量一般为奇数,小兽数量越多等级越高。等级最高的古建筑,除最前面的骑凤仙人外,共有十个立兽。
始建于年的沈阳故宫是积累式宫殿建筑群,现有的脊兽类型为骑凤仙人、龙、凤、狮子、狻猊、海马、天马、斗牛、猪、羊等。清初,沈阳故宫的建筑上还有猪、羊、狗等脊兽,与雍正时期颁布的官式建筑规范中规定的脊兽种类有所不同。清迁都北京之后,尤其是乾隆时期之后,沈阳故宫的脊兽与官式建筑规范中规定的脊兽相一致,且排列顺序严格,造型也比较固定。
“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瑞兽逐渐成为文化的一部分。”李理说,此次展览选取了多件古建筑中与动物有关的文物,观众可以看到五彩琉璃脊兽狻猊、天马、海马,黄琉璃脊兽凤、狮子、羊、天马等。
图为展厅内展出的脊兽狻猊。沈阳故宫博物院供图
“祥禽、瑞兽造型和图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源于古人对自然的崇拜、对世界的敬畏,也蕴含着古代的思想文化与生命哲理。”李理说,经过一代又一代演变和发展,至明清时期,祥禽、瑞兽的象征寓意已经愈加丰富和统一,造型成为精神的体现,思想化身于纹样,它们千姿百态,代代相承,生生不息,最终成为古代社会一个个鲜明的标识,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早已深入人心,凝结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条条根脉。
记者:赵洪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8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