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皮肤病医院 http://www.csjkc.com/m/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或许不知道开车进故宫能带来什么样的危害,觉得顶多压坏地砖,认为广场是大石头铺就而成不怕压,最可怕的事儿不是压坏里面的石路,而且撞到文物,当年沈阳发生过一起类似的事情,故事的主角恰好也是大奔和故宫,我想很多沈阳朋友应该都记得当年的故事,今天一起回顾往事吧。中国目前仅存两个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一座在北京,一座在沈阳,很多人并不知道盛京也是一个古城,四面曾经各有两座城门和门楼,故宫位于古城的核心,故宫门前东西走向有一条马路,可以开车从怀远门到抚近门(直线距离大概1.3公里左右),怀远门和抚近门是后期修建的,古城路面也修理过很多次,有一座下马碑在默默地看着城市的变迁和发展,今天的故事从这里开始。沈阳每一座城门名称都很有意义,八座城门沿用努尔哈赤为辽阳确定的旧名称,至今沈阳很多地名和公交车站依然用着城门的名字来命名。比如说地铁一号线怀远门站,环路公交车的大南门车站。盛京城南、北偏东的城门叫做德胜(俗称大南门)、福胜(大北门);偏西为天佑(小南门)、地载(小北门);东、西偏南为抚近(大东门)、怀远(大西门);偏北为内治(小东门)、外攘(小西门)。古城墙与城门已经不复存在,剩下一个角楼和一段城墙,它们位于老城的西北角(城门角楼都为后期修建)沈阳故宫占地面积只有六万平米,相当于北京故宫的十分之一大小,清代历朝帝王对沈阳故宫都十分重视,曾对其进行过多次的改建与增建,日本占领沈阳也没敢动故宫一根毛,沈阳故宫内的大多数建筑依然保存完好,沈阳故宫门前的下马碑始建于清朝皇太极时期,初期两个下马碑为木制(估计当年经费紧张,沈阳故宫里面也不豪华),乾隆皇帝有一次回老家(大概在公元年),他看见木制下马碑有点寒酸,让人打造一块巨大的新石碑取而代之。年7月,沈阳故宫被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年6月,默克尔夫人率领百余德国访问团到沈阳故宫参观并观看“皇太极迎娶海兰珠”的大型演出节目。故宫门前为什么会有一个下马碑,因为在古时,宫殿、文庙以及著名书院等地门前都会立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石碑,俗称“下马碑”。清代的下马碑上不仅有汉字,而且有满文、回文等文字,不管什么民族或是什么地位都必须遵守“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尊重和敬意。上图为年故宫内部碑林实景实拍。时间就这样过去了两百多年,年6月21日凌晨2时许,故宫东门外下马碑被某餐饮企业司机驾驶的大奔撞坏了,据悉企业司机夜里偷开老板的车兜风,时速撞碎了下马碑,百年文物当场被毁,据专家评估“沈阳下马碑”价值约为0万元-万元,现在来看多少台大奔也换不回下马碑,因为故宫下马碑系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沈阳故宫建筑群的组成部分,算是国家一级文物(事实上已经无法估价),一般的碑下方都有动物(赑屃)驮着,“有碑没有驮”就是下马碑,沈阳北陵东陵两个皇陵门前还有“下马碑“的真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当年被撞之碑立于故宫门前东侧(太庙一侧),碑身为小豆红花岗石材质,上面用满、汉、蒙、藏、回五种文字“诸王以下官员人等至此下马”。据专家介绍沈阳故宫东侧下马碑是清代宫殿建筑唯一存留下来的下马碑,北京故宫周遭的下马碑早已不知所终,当时沈阳故宫东西各有两块下马碑,其中一个下马碑早已损坏,为仿制品,惟一保存下来的这块“故宫下马碑”毁于车祸,崭新的大奔面目全非,肇事司机当场死亡,下马碑断成五大块和粉碎成若干小块,碑体毁损严重,可以说极难修复。沈阳故宫大政殿门前石雕很多人认为石头坚硬,其实经过酷暑寒冬和日晒雨淋的石雕很酥脆,轻轻碰一下就会粉身碎骨,专家说石刻文物的修复现在仍然是世界难题,石质文物的修复肯定无法做到恢复原样,如果小心碰到的话,恐怕把豪车卖了也赔不起。自打那次重大交通事故之后,沈阳故宫门前再也不允许机动车通行了,东西走向的道路(沈阳路)被铁栏杆与石球封闭,允许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中间留有消防通道,消防等救援车辆可以通行。后续事件处理看上图,截图来自新闻报道,再多的赔偿也无法挽回文物的损失,从此世间再无完整的清代皇宫下马碑了,如果知道沈阳发生的这段故事,肯定不敢再开车靠近故宫广场了,世间大路千万条,行车安全是第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9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