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沈阳故宫 >> 沈阳故宫图片 >> 正文 >> 正文

故宫简史六百年风华绝代与你聊聊故宫

来源:沈阳故宫 时间:2023/4/5

从封建王朝最高象征紫禁城,到新时代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博物馆,故宫本身就是一部六百年的历史,随便沾点边,就是一门学问。

想了解故宫,却不知从何解起?

可以读一下马毓鸿的新书《故宫简史》。

与故宫有几代渊源的台湾大收藏家马毓鸿先生,堪称“故宫达人”。他本人也喜欢文物收藏、钟情中华文化,曾主动捐赠书画给北京故宫,更与南北故宫的数位院长多有私交,对这两座故宫博物馆可谓亲身体验、长期观察。

因此,由他写来的《故宫简史》,便不是纸上谈兵,笔笔都是真情与实学,铺开故宫六百年风华,为我们了解故宫打开了一个广阔而有趣的大门。

介绍历史的书,最忌话说得枯燥沉闷,因为历史本身已够厚重、够学术,若再说得枯燥沉闷些,我们很难愉快地看下去。

这本《故宫简史》的语言就很没有学者包袱,话说得明确而通俗,亲和而风趣。

像作者介绍南京紫禁城的地势时说:

整个紫禁城呈南高北低走向,仿佛江河日下,天天诅咒着明朝国运将日渐衰落。

在比较历史三座紫禁城的“中国元素”时说:

朱棣的北京紫禁城不但走的是‘汉风’,而且是在综合了凤阳紫禁城和南京紫禁城的实践经验增益改良的紫禁城3.0版。

语言轻快风趣,三言两语就说清了或枯燥或复杂的内容。

对那些复杂而学术的内容,他也说得简单易懂。例如,谈到紫禁城的中国元素中,最厉害的就是“礼制”:

(礼制)隐身在皇家建筑规范里,几乎存在于北京紫禁城设计建造的所有细节中,务求表现出阶级有别、各守其分,而且处处都在提醒人们一件事——天子在上,不得僭越。北京城过去就像三层包装中的“中国盒子”——大盒子套着小盒子以及更小的盒子。大盒子是京城,小盒子是皇城,更小的盒子是紫禁城,层层递进,层层揭秘。生活在小盒子外的老百姓,无法想象小盒子里能有多富丽堂皇,也不能靠近一步,平添无限想象空间,让人对住在里面的天子产生莫名的敬畏,这也是“中国盒子”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复杂的王权文化内涵,是不是被他说得通俗而形象?

语言既很易读,内容也很翔实。王朝背影,国家宝藏,紫禁风云,都在书里。

故宫的源起

六百年兴衰荣辱,回顾所来径,《故宫简史》介绍了故宫的源起,同时述说了修筑故宫过程中少为人知的事情。

比如,建造紫禁城,光所需石料就是一项极难实现的工程。紫禁城里最大的石雕“云龙丹陛石”(原材料重量应在吨以上),是这样运到皇宫的:

此石料采自京西房山大石窝,为将巨石翻出石坑,明政府动用了万余名民工,结果人手还是不够,兵部又紧急调拨了六千多名士兵赶往采石场。将巨石运往京城则更为艰巨,先差数万名民工修路填坑,然后用拖旱船的方法,每隔一里地挖一口井,待到隆冬严寒、滴水成冰的日子,从井里汲水泼成冰道,再以两万民工、千余骡子,用滚木的方法齐力拖拽前行,整整用了28天的时间,才把巨石运到京师,朝廷为此耗资11万两白银。

丹陛石

故宫的建筑

修建成的紫禁城里,大至皇城整体格局,小至宫门门钉数目,都有深厚文化底蕴。书里就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对故宫的建筑娓娓地作了介绍。

比如,紫禁城为什么主要是红墙黄瓦?因为五行对应——红属火,黄属土;火主光大,土居中央;红黄并用,可以彰显帝居的至尊至大,昭示紫禁城“天下中心”的神圣帝位。

紫禁城内的建筑追崇什么数字?九和五。因为《周易》的首卦为乾卦,乾者象征天,因此成为代表帝王的卦象。乾卦中最好的爻则是“九五”爻,为“飞龙在天”,“九”表示阳爻,“五”为第五爻,是为帝王之象。除此之外,数字有阳(奇)数、阴(偶)树,阳数以九为最高,五又居正中,因而称帝王为“九五之尊”。

因此,明成祖初建奉天殿(今故宫太和殿),间数是横九纵五;紫禁城内很多地方用“九”,宫殿门钉也是以九为一行,横竖各九行;天坛圆丘坛石砌,按九个方向分别砌成一至九块汉白玉石,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门钉

顺便说个有趣的细节:《故宫简史》这本书也是按九五之数来布局章节的,全书分九章,每章有五节。这也是一种对紫禁城天子故居的呼应与凸显,大抵也暗戳戳隐藏了一丝俏皮。

故宫建筑的故事

如果墙会说话,大概故宫的每一块旧砖都能给你讲一个古老的故事。

故宫的建筑历经六百年的岁月风霜与人事变迁,满满的沧桑与故事。《故宫简史》就说了许多故宫建筑那些事儿,沧桑里往往又带着趣味。

比如,为何紫禁城三大殿基座大、宫殿小?给穷的。原来,嘉靖时,三大殿再次遭雷击被烧毁殆尽,重建时,噫!建材不够用了。嘉靖只好面对现实,决定缩小大殿的尺寸,但三个汉白玉的基座也缩小的话所需工程会非常浩大,所以为了省钱省力,嘉靖最后决定原有的基座不动,只缩小大殿。这应该也是今日太和殿有个过大尺寸的基座的历史原因。

太和殿

故宫建筑里,午门大概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毕竟看电影电视剧,经常就听到“午门斩首”。事实上,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是颁发皇帝诏书的地方,也是很多有特殊意义的典礼仪式举行的地方。

但民间误以为常有的“推出午门斩首”的惩处方式,却从未发生过,最多只是明代皇帝处罚大臣时,在午门施以“廷杖”。而廷杖起初也只是象征性地责打,后来才发展到真的打死过人。嘉靖因“左顺门”事件廷杖一百八十多人,当场毙命十七人,说不定“推出午门斩首”的传说就是由此开始。

午门

故宫人物的故事

紫禁城作为明清帝宅数百年,住过那么多帝王、妃嫔和宫人,只看后世那拍也拍不完的宫斗剧,就知道这个皇城里有多少故事可讲了。

在《故宫简史》里,你能看到故宫里发生过的帝王家故事。比如,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第一次进紫禁城时不肯走东华门。

明武宗朱厚照驾崩后,朱厚熜将继承皇位,因为他是武宗的堂弟,不是传统礼制里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所以要先进紫禁城追认武宗的父皇为父,获得皇太子的身份,再继承皇位。进紫禁城时,礼部安排他走东华门,而不是午门。

有什么区别呢?午门的门钉有九行,东华门的门钉少了一行,只有八行,在等级上低于午门,又因为接近太子宫的文华殿,所以东华门是太子出入紫禁城的通道。

于是到了紫禁城外,朱厚熜不肯走了。他宁可冒着失去皇位的风险,也拒绝礼部的安排,不肯走东华门进紫禁城。他坚持自己是来当皇帝的,怎能以太子身份进宫?非要走午门。一时之间,他和礼部僵持不下。

不过就是从哪扇门进宫而已,有那么重要吗,还冒着失去皇位的风险去争?对天子来说还真就很重要。紫禁城就连那一扇门也代表着的深重的礼制含义,也系着地位尊严的荣辱。

结果,在皇太后的妥协下,朱厚熜如愿以偿经午门进宫即位,是为明世宗,年号嘉靖。

嘉靖皇帝像

故宫文物

说到故宫,自然是绕不开文物的。

北京故宫博物院现有文物件(套),台北故宫博物院现有文物件(册),而且两院所藏绝大部分都是清宫旧藏和遗存。无论以何标准来衡量,都是丰富的中国艺术文物宝库。

在《故宫简史》里,你不但能总览故宫的文物状况,也能看到许多具体文物的介绍。

比如一提起台北故宫博物院,大家都会联想到的“翠玉白菜”和“肉形石”。这两件巧夺天工的巧雕件,称得上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翠玉白菜原是永和宫的陈设,清末永和宫是光绪帝瑾妃的住所,推测这是瑾妃的陪嫁嫁妆。这件翡翠玉雕利用这块翡翠的天然成色,翠绿部分作菜叶,白玉部分作菜梗,叶菜深绿部位爬着两只昆虫,一只是螽斯(即蝈蝈),一只是蝗虫,它们都是繁殖能力非常强的昆虫,寓意多子多孙。

翠玉白菜

肉形石原石则是一种不透明的玉髓,文理层层堆叠,工匠利用这个特性,先在上层表面钻上细密的点作毛孔,再染上红褐色,呈现出浸过酱油肉皮的效果,是顺应玉料自然天成的外形和色泽的设计出来的完美成果,一方冷硬的石头,被巧做成看似鲜嫩多汁的东坡肉。

肉形石

这两件“国宝”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宣传资料中,甚至在邮政发行的邮票上多次亮相,加上雕琢巧工,质料非凡,童叟易懂,人见人爱,渐渐成为台北故宫博物院最受欢迎的代表文物。

六百年风华绝代

除此以外,故宫和文物历经劫难的种种损毁与幸存,仁人志士们为之付出过的血泪奋斗,都在《故宫简史》里有所体现。

我们的故宫,如何在风雨飘摇的年代里九死一生地躲过兵祸;

如何在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时刻躲过外国觊觎者的文化侵占;

如何让文物在辗转南迁、西迁的过程中历经颠沛最终却不流离;

如何在新中国成立后努力让失散的文物宝贝回家……

这些故宫相关的历史,都是鲜活的,带着灼热的呼吸的,在字里行间感受着它们,爱国之心、护国宝之情,都在黄皮肤下的血液里沸腾。

有暇、有兴趣,不妨看看这本《故宫简史》。开卷有益,故宫六百年历史与风华在等着你。

《故宫简史》

#读书跨年季#

高高国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