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史料基本完整的记载了金提炉由最初的“香炉”,发展到以后的“提炉”,成为清宫“金八件”中重要的一组并始终为帝后们使用;而这从传世文物、宫廷绘画及摄影资料中也可旁见。
有清一代,金提炉的制作与使用总体上看变化不大,但在其具体形制体量、纹饰图案等细节上或因使用范围、或因时代不同而略有变化。
金提炉乾隆朝皇帝大驾卤薄提炉从文献资料及北京、沈阳两地故宫现存数件较完整的金提炉实物考察,金提炉的总体造型基本统一:即以圆形罐体,炉上附盖,炉底置三足,炉肩腹部安有两耳或三耳,上部置以三条长链悬于横杆,悬置的提炉在使用时自然形成悠长庄重之感。
乾隆朝刊印的《钦定大清会典》,亦对金提炉的形制作了详细记录,其内容与《皇朝礼器图式》所记基本相同,这应该是清宫金提炉最确切的官方记载了。而《皇朝礼器图式》所配线图更形象的表现了乾隆卤簿仪仗中金提炉的真实形态。
清乾隆朝皇后仪驾提炉清铜金八卦象足提炉存世实物中已发表保存较为完整的提炉北京故宫有三对、沈阳故宫有一对,其余则为提炉的残散部件。这些金提炉中除有一对有明确同治朝年款外,多数无款,但从其造型推测,它们应皆制作于乾隆十三年(年)高宗对御前陈设金提炉明确定制以后。
从历史记载及传世实物观察,御用提炉依材质分为两种,一是纯金制造(确切说应为八成金或四六成金的合金所造),另一为铜胎鎏金。
清铜鎏金龙纹提炉清同治款云龙纹提炉从具体形制来看,它们又可根据体、足、盖的具体差别分为两类,一类如前述《图式》记载描述,炉身呈圆球形直接与三足连通,身足一体类似于鬲,炉身上部有较细的颈,上覆宝塔形镂雕仰覆莲纹下垂云叶的炉盖,炉身饰三环连接三条提链、并与炉盖顶部连接的一条提链汇总连于提杆。
这一类的提炉在盖顶及耳的装饰上因皇帝或皇后的使用而有龙或凤的区别,如前《皇朝礼器图册卤簿》册彩图中皇后卤簿仪仗的金提炉图像即装饰有凤耳及凤形盖顶。在食物中北京故宫所藏一对铜鎏金无年款提炉正符合此类,而其盖顶及耳为龙形装饰。
另一类炉身为上阔下狭的圆筒式,无颈,不置双龙(凤)耳,炉身安三镂空螭耳系环,环接三提链汇总于一片如意形板再与提杆连接,炉平底,另接铸三象首式足于下腹,伞形炉盖并有镂空八卦纹装饰。此类提炉款式不见于《图式》或会典所记卤簿仪仗,但北京故宫所藏同治朝金提炉和沈阳故宫所藏一对铜鎏金提炉实物却与之相符。
本文摘选自《紫禁城》年2月刊《清宫御用金提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