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沈阳的必游之处,必然少不了沈阳故宫。沈阳故宫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入关前的皇宫,历史地位非同小可。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诸部的过程中,在赫图阿拉城建国“金”,并于占领辽沈地区,年迁都沈阳并在城内启建皇宫。年,皇太极继承汉位后,对皇宫继续修建,并于年在这座皇宫中正式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在清朝入主中原,迁都北京后,沈阳故宫作为陪都宫殿和皇帝东巡的行宫。清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黄帝在东巡盛京、祭祀祖陵时均住在沈阳故宫里,并在此举行庆贺和祭祀典礼。
沈阳故宫整体建筑格局,可以分为三路:东路为努尔哈赤始建的大政殿和十王亭;中路的主体建筑是皇太极时所建的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两侧为乾隆时修建的行宫和太庙;西路则是乾隆时增建的文渊阁和戏台等建筑。
作为中国现在仅存的两座古代皇宫建筑群之一,人们少不了拿沈阳故宫和北京故宫作比较。实际上,尽管沈阳故宫在规模上逊于北京故宫,但其建筑形式和形制具有更多的满族特色,在建筑装饰上则带有藏传佛教风格;相比起来,北京故宫作为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宫,无论是建筑形式还是装饰大多保持了中原传统文化的特色。年7月1日,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批准,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沈阳故宫的大门是大清门,位于故宫的中轴线上,相当于沈阳故宫的“午门”。大清门建于清太宗天聪初年,开始只按通常习惯称为“大门”,到年皇太极改元称帝时,用与新国号相同的“大清”二字来命名这座皇宫大门。大清门外是两座跨街而立的木结构牌坊,东侧为文德坊,西侧为武功坊。两座牌坊虽建于清朝入关之前,但造型和装饰都堪称精美。由于牌楼实际上是宫前的左右阙门,所以过去沈阳人习惯上称之为“东华门”和“西华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9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