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沈阳故宫 >> 沈阳故宫介绍 >> 正文 >> 正文

千余件精品亮相国博纵览华夏文明

来源:沈阳故宫 时间:2022/9/17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兼容并蓄、创新升华,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作为炎黄子孙,了解华夏文明理所应当,国博的历史展览不容错过,展品真实地记录了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历程,从中我们可以一窥那个时代!

镜里千秋——中国古代铜镜文化

日前,“镜里千秋——中国古代铜镜文化”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从数以千计馆藏铜镜及相关文物中精选出余件(套)展品,完整地串联起中国古代铜镜的发展脉络,系统展示铜镜的历史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和文化价值。

铜镜是中国古代常见的日用器具,传世和出土数量极多,构成了一个规模庞大、分布广泛的收藏门类。目前考古发现中国古代最早的铜镜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齐家文化,延续使用至明清时期,几乎贯穿整个中国古代历史。自年沈从文出版《唐宋铜镜》以来,对古代铜镜的整理研究工作坚持不懈,形成了深厚的学术积累。

本次展览分为“鉴于止水”“清质昭明”“湅治铜华”“清光宜远”“玉台影见”“刻镂文章”“莹质良工”七个单元。

其中,“清质昭明”讲的是铜镜的历史,重点展示铜镜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铜镜的历史,包括早期铜镜、战国、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辽宋西夏金元、明清等7个小组陈列。代表性展品有商代的弦纹铜镜、春秋的鸟兽纹铜镜、战国的武士斗兽纹铜镜、西汉的“中国大宁”瑞兽博局纹鎏金铜镜、唐代的瑞兽葡萄纹铜镜、清代婴戏纹铜镜等。

“清光宜远”讲的是铜镜与中外文化交流。随着公元前二世纪张骞凿空西域以及东汉时期班超等在西域地区的经营,大量的汉朝物产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亚、西亚等地区,包括铜镜这类日用品。

三国两晋时期,伴随着佛教文化的传入,佛像开始与神仙图像共同出现在铜镜装饰中,反映了当时中国早期佛教依附于神仙道术传播的史实。以吴国工匠为代表的中国工匠东渡日本后,将当时流行的画像镜与神兽镜结合,制作出具有神兽镜主要特征的“仿制镜”。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包容并蓄的开放时代。一方面,外来文化汇入到中华文明中并使其更加勃兴,瑞兽葡萄纹铜镜就是吸收异域文化元素的典型物证。另一方面,各国派来的遣唐使、商人等将唐代的文明成果带回各地并落地生长,精美的铜镜成为当地重要的收藏。本单元代表性展品有汉代“长宜子孙”连弧纹铜镜、三国吴地的变形四叶佛像对凤纹铜镜、“嘉兴元年”神兽铜镜、唐景龙三年瑞兽葡萄纹铜镜等。

中国古代铜镜最初由官方机构监督铸造,民间铸镜手工作坊后来大量出现。山东临淄、四川广汉、浙江会稽等地是两汉三国时期的铸镜中心。这些地区的铸镜作坊有的在镜背铭刻铸镜匠师之名,显示了铜镜的流通需求。

隋唐时期,扬州是当时的铸镜中心,其所产铜镜一部分贡献朝廷,另一部分在市场流通,运销到全国各地。宋元时期,铜镜流通的市场化程度更高,出现大量类似“商标”的镜铭,铸镜中心有浙江湖州和江西饶州等地。

展览从铜镜的照面功能出发,对铜镜出现之前照面的行为和用具做了展示,并追溯“镜”字的缘起与文化意义。明末清初玻璃镜的引入,既大大拓展了镜背装饰的可能性,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从更大范围内展现中国古代的“镜文化”。

展览在展示丰富的镜背装饰同时,还在不同时期遴选出若干铜镜展示镜面,以满足公众对古代铜镜镜面的好奇与想象。

时间:正在展览中

场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南14展厅

中国素描——现当代著名美术家作品邀请展

展览荟萃了徐悲鸿、潘玉良、靳尚谊、黄胄、罗中立等余位著名现当代艺术家创作的余件素描作品。这是迄今为止国内首次系统回溯中国素描艺术百余年的发展历程。按照中国现当代素描艺术发展的历史脉络,展览分为中西一冶、关怀现实、兼收并蓄、民族意韵、多元共存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中西一冶”重点展示20世纪初期,徐悲鸿、潘玉良、吴作人等胸怀复兴中国美术理想的艺术家远赴欧洲,系统学习西方绘画观念与技法,奠定了中国现代美术“中西合璧”的坚实基础。第二单元“关怀现实”重点展示20世纪三四十年代,面对日益加剧的民族危机,一批革命现实主义画家采用以素描为基础的写实主义创作手法记录时代风云,开辟了中国艺术发展的新境界。第三单元“兼收并蓄”重点展示新中国成立后,艺术家们积极践行“双百”方针,坚持“二为”方向,借鉴前苏联现实主义艺术风格,创作了大量优秀写实主义美术作品。第四单元“民族意韵”重点展示20世纪六七十年代素描艺术与中国传统美术的结合更加紧密,中国素描作品中的民族特色日益凸显。第五单元“多元共存”重点展示改革开放以来,素描领域的探索走向多元,观念、媒介、形式等方面皆有创新。

时间:.1.6-.1.30

场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南6、南7展厅

薪火相传——中国戏曲学院建校暨新中国戏曲教育70年成就展

中国戏曲学院成立于年1月,是新中国由国家举办的第一所戏曲教育机构,最初称文化部戏曲改进局戏曲实验学校,首任校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词作者、戏曲改进局局长田汉先生。从那时起,一代代国戏人始终以党和人民的戏曲教育事业为己任,以艰苦卓绝的奋斗、传承经典的坚持、兼容并蓄的创新,开拓了一条日益宽广的戏曲教育发展之路,书写了一段辉煌的发展史。今天的国戏,已然成为在国内戏曲教育领域中,专业最完备、培养体系最健全、优质师资最集中、输送高端专业人才最多、业内影响最大,在全国戏曲教育领域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的艺术院校。以国戏为缩影,以国戏为代表,古老的戏曲艺术与新时代的戏曲教育正愈加焕发出巨大的魅力与张力。

展览以“荣膺使命”“守正创新”“立德树人”“春华秋实”四个篇章为纲领,从综合层面尽可能详尽地展现中国戏曲学院与新中国共奋进、与时代共发展、与戏曲艺术共命运的发展脉络。以中国戏曲学院为缩影的新中国戏曲教育70年来的历史将以珍贵的历史实物、详实的图文资料、生动的多媒体形式融合辉映,镌刻国戏人、戏曲人70年来筚路蓝缕、改革创新、硕果累累的辉煌印迹,凝听70年来励精图治、知行合一、薪火相传的时空回响。

时间:正在展览中

场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南1、南2展厅

金玉满堂——沈阳故宫典藏清代宫廷珍品

近日,“金玉满堂——沈阳故宫典藏清代宫廷珍品”展在国博举办,这是沈阳故宫精品文物在北京的首次系统展示。展览以“皇权与秩序”、“生活与习俗”、“陈设与清供”、“艺术与信仰”和“文治与武备”为脉络,展出沈阳故宫馆藏清代宫廷文物余件(套),同时中国国家博物馆精选馆藏30余件(套)清宫器物参与展览,为观众揭开中国最后一个皇朝的神秘面纱,展现出清代宫廷艺术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最高工艺。

清朝共有12位皇帝,沈阳故宫是清入关前三帝——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和清世祖福临营建和使用的宫殿,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皇帝就出生在沈阳故宫的永福宫中。从明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起兵,至顺治元年()清军入关,是清王朝在东北地区奠基发展的阶段,沈阳故宫是这一时期最著名的历史遗迹,同时也是收藏清前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本次展出的汉满蒙文龙纹信牌、努尔哈赤御用宝剑、皇太极御用腰刀,就是清开国时期艰难创业的珍贵物证。

清入关后,沈阳故宫成为“陪都宫殿”,又因其系“龙兴重地”而倍受历朝皇帝的重视。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四位皇帝十次东巡盛京,拜谒祖陵、瞻仰盛京旧宫。沈阳故宫至今仍收藏着乾隆皇帝东巡盛京时使用的卤簿仪仗,有车舆、兵仗、伞、旗、幡等。观众通过皇帝驻跸盛京皇宫举行筵宴、典礼时,演奏宫廷音乐所用的乐器如编磬、编钟、特磬、琴、瑟、排箫和指挥演奏所用的彩缎乐麾,可以想像到金声玉振、钟鼓齐鸣的奏乐场景,感受到等级森严、礼节繁缛的宫廷礼仪。

乾隆时期,大量清宫珍品随皇帝东巡运至盛京,盛京皇宫成为当时与北京紫禁城、承德避暑山庄齐名的皇家三大珍品宝库之一。精美的盆景、花盆,华美的如意、火镰,吉祥的“寿山福海”碗,精致的唾盂、渣斗,做工考究的皇家饮食用具,富丽华贵的首饰佩饰,工艺高超、形制各异的装饰物等等,不仅可以满足观众对清代宫廷日常生活奢华与别致的想象,也从侧面展现了清代工艺美术的发展高度。

时间:正在展览中

场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北4展厅

舟楫千里——大运河文化展

展览分为“一河千载通南北”、“货通南北利四方”、“千艘并进万夫牵”、“神工当惊世界殊”和“因河而兴文化盛”五部分,展出件/套展品,辅以多个数字影像和互动项目,系统展示大运河的开凿历史、通航功能、漕运管理、工程技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展览的第一部分,一把镶嵌绿松石的吴王夫差剑诉说着大运河最初的故事。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伐齐,与晋争霸,一举灭掉邗国,在邗国原地筑城以备军需,并在城下凿沟以通长江与淮河。吴国邗沟就是京杭大运河淮扬河段的前身,距今已有多年历史。

隋代在中国运河建设史上具有重要作用。隋炀帝时期,开凿了贯通南北的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连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隋代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为后来唐王朝盛世的出现打下了良好基础。展厅里展示的江苏扬州隋炀帝墓出土的鎏金铜铺首和玉璋,令人怀想隋代开凿运河的浩大工程。

元代在隋代南北大运河的基础上裁弯取直,相继开凿了济州河、会通河和通惠河,实现了江南漕船可直达大都(今北京)城内积水潭。明清两朝维系了大运河这一基本格局。

作为世界上最长的古代运河,中国大运河跨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市,全长公里。大运河水利工程解决了在严峻自然条件下修建长距离运河面临的地形高差、水源控制、水深控制、会淮穿黄、防洪减灾、系统管理等难题,体现了中国古人卓越的智慧。

时间:正在展览中

场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北1、北2展厅

国色初光——甘肃彩陶艺术

距今八千年左右,渭河流域的先民烧制出了中国北方第一批彩陶。此后,彩陶广泛出现于黄河、辽河、长江等流域的各新石器时代文化中,而黄河上游甘肃地区彩陶最为发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彩陶文化。甘肃的彩陶文化跨越年,历史悠久,包含了众多新石器时代及青铜时代文化,因此多数彩陶展会从考古与历史角度入手策划设计。展览尝试换个角度,只将考古与历史作为时代背景,重点阐释各个时代彩陶的艺术特征、演变规律和文化内涵。

本展览共展出精美的史前彩陶件(套),从内容上分为四个单元,涵盖甘肃彩陶各个历史时期,内容涉及文化背景、彩陶制作、风格流派、自然物象、精神生活等各类主题。其中不乏精品,许多彩陶也是第一次面向公众展出,堪称黄河中上游史前彩陶精品荟萃,充分展示了黄河流域史前文明的沉厚、悠久与辉煌、灿烂。

时间:专题展览(长期)

场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北11展厅

(来源:北京旅游网综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7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