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沈阳故宫 >> 沈阳故宫介绍 >> 正文 >> 正文

图片专辑清朝皇宫与民间的过年景象是什么样

来源:沈阳故宫 时间:2022/10/22
甘肃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60317/4791373.html

春节是中华民族特有的重大节日,它的习俗代代相传,形成了浓浓的中国风。那么,古代人究竟怎么过年?与现在有区别吗?人们对此可能会感到好奇。史料关于春节习俗的记载是不少的,但文字毕竟还不如画面更逼真形象。为此,我特意搜罗了一些以春节为题材的古代画卷和照片供大家欣赏。鉴于这些题材的绘画,尤其大场面描绘春节大年的以清代居多,摄影技术更是年以后才引入中国,因此我这个图片集就做成了清代专辑。

01皇宫里面如何过年

清帝新年赐“福”字

康熙亲书“福”字康熙亲书“福”字

清宫从康熙开始,过年有个习俗,每当新年之际,皇帝总要在内廷亲笔书写一些“福”字。这些“福”字,除了宫廷所用,更多的则是赏给文武宠臣,用来联络君臣感情。皇上书写“福”字用的纸,大多是黄色丝绢制成的,上面还绘有金云龙纹。

贴福这个风俗,皇室是非常隆重的。在盛大辉煌的场面背后,皇室也有节俭的一面。比如,皇家过年时用的对联采用挂的方式,而非民间百姓们常用的粘贴。过了初四,对联和福字收藏起来可以多次使用。目前陈列在沈阳故宫的一副皇家对联,就是光绪年间的,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清朝皇帝向京城内的王公大臣赏赐“福”字,都是在农历十二月二十日之后。颁赐时,两名太监面对面地手持“福”字,受赐大臣在“福”字下面叩头谢恩,寓意满身是“福”。

上面这幅“福”字,钤印有“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但并不是慈禧本人所写。慈禧太后文化水平不高,她的书法水平不令人恭维。现在世间流传的慈禧书法,都由他人代笔,完成后盖上她的印章而已。

宫廷岁朝行乐古代把大年初一也叫“岁朝”,也就是一岁的开始,象征着除旧布新,否极泰来。清代岁朝,皇宫里都有哪些活动呢?下面请看几幅《乾隆帝岁朝行乐图》。

《乾隆帝岁朝行乐图》

这幅画描绘乾隆帝与众多皇子在宫苑内庆新年的情景。

我们来看一下细节:

《乾隆帝岁朝行乐图》局部之一

台阶下怀抱芝麻秆的小皇子把芝麻秸往地下铺,这叫“踩岁”,是当时的民俗。芝麻秸铺到院子里后,小孩子们在院子里乱跑玩乐,踩得芝麻秸噼啪作响,所以叫“踩岁(碎)”。一般都是除夕子夜时,孩子们拿到长辈给的压岁钱后,纷纷到屋外去踩芝麻秸。

《乾隆帝岁朝行乐图》局部之二

一位小皇子蹲在火盆前,把柏树枝放在火上“熰”(冒烟、不起火苗地烧),这叫“熰岁”。因为松柏长青,所以“熰岁”,就是祈求让天地爷给全家人增寿。

《乾隆帝岁朝行乐图》局部之三

这幅画的主人公就是乾隆皇帝,他怀抱小皇子坐于廊下,右手去敲挂于戟上的玉磬,用慈爱的目光看着小皇子,显现出他身为帝王之外,作为普通家长的一面,此刻也在享受天伦之乐。

画面的鱼灯和挂于戟上的玉磬,取“吉庆有余”之意,表达对新年美好的祝福。

这幅《乾隆帝岁朝行乐图》有好几个版本,在另外一个版本中,还有堆雪人的画面:

郎世宁等人所绘《乾隆帝岁朝行乐图》

再来看细节:

郎世宁等人所绘《乾隆帝岁朝行乐图》局部

这不是简单地“堆雪人”,而是雪雕艺术了,雕塑师肯定是宫廷好手,但是会让宫内小孩子们参与其中。

以上的《乾隆帝岁朝行乐图》是由中西画家共同创作的,擅长人物肖像写实画的原籍意大利的郎世宁画乾隆帝像,中国宫廷画家沈源、周鲲、丁观鹏等人画小童、房舍、树木。画中的乾隆皇帝具有写实风格。

02民间怎样过年

民间岁朝景象我们来看一幅清代姚文瀚画的《岁朝欢庆图》:

清代姚文瀚《岁朝欢庆图》

此图描绘清代人家阖家欢庆过年的景象。男女主人端坐厅堂,孩童们有燃放鞭炮的,有玩耍傀儡的,有敲锣击鼓的,嬉戏于庭院中。家中仆人有端茶倒水的,有摆盘送食物的,穿梭于回廊中。中庭院落房内妇女们正忙碌准备年饭,远处阁楼上有男人在悬挂灯笼。院中火盆前,有人在烧松枝“熰岁”。这幅画虽然描绘的是大户人家,但反映出来的习俗具有普遍性。

清代张俨《岁朝图》

张俨的这幅《岁朝图》非常有趣,孩子们竟然在屋里放鞭炮,人物形象非常活泼可爱。

拜年与春市春节期间,大街上是最热闹的。男女老少出门拜年,互相作揖,恭贺新岁。到了初五,集市开张,称之为“春市”。集市街道货摊林立,卖爆竹灯笼点心的,打太平鼓的,跑旱船的,曲艺杂耍表演的,这些节日场面,都从清代的一些绘画作品中窥见一影。

清代丁观鹏传世画作《太平春市图卷》,描绘了京城城郊乡人互相作揖拜年,摊贩卖百货,街头艺人表演等迎春活动景象(由于该画卷是横幅长卷,为不影响阅读顺畅性,先选取了几张局部画面,将这幅画全图附在文末,用手机横屏观看)。

《太平春市图卷》局部之一《太平春市图卷》局部之二《太平春市图卷》局部之三《太平春市图卷》局部之四《太平春市图卷》局部之五

03晚清时期,老照片记录的春节图景

到了晚清,摄影技术引进到中国。一些老照片记录了清朝末年的春节景象。

这是当时大家在街上拜年打招呼方式,百姓会相互之间作揖表示祝福。当时作揖是一种特有的礼节,行礼的时候,双手互握合于胸前。拱手时一般左手在外,表示真诚与尊敬。每逢过年出门,不管认识与否,都要进行作揖,祝贺对方新年好。

这是照相机记录下来的“踩岁”风俗。芝麻秸噼里啪啦被踩碎,象征着岁岁平安。

过了初一,人们会带着孩子出去走亲戚拜年,大人孩子穿戴一新,欢欢喜喜出门去。那时候的亲情似乎要比现在更浓厚。

正月初五在这一天,那时民间有“破五”的说法,家家户户吃饺子,女人也没有了约束和限制,这一天之前妇女们一般都不出屋,现在可以大方出门玩乐。初五也是迎财神的日子,集市在这天开张,街上一片热闹的景象。

这张照片中,大街上人群熙熙攘攘,似乎和现在差不多,人们都要出来转一转逛一逛。

庙会一角

街头小贩

街头艺人

通过以上美术作品和老照片,我们可以看到,清朝时的春节风俗与现在的风俗基本相差不大,一些很典型的风俗习惯都延续了下来,比如贴春联、挂红灯笼、吃年夜饭、拜年等等。也有一些风俗随着历史变迁而消失了,比如“踩岁”“熰岁”等。其中,延承几千年的燃放鞭炮传统,现在出于安全与环境保护考量不得不禁止,从大局看是完全合理的,但从民俗角度来说,也算一种遗憾。

不论地域,不论古今,春节这个中华民族最重大的节日,把华夏祖先与后世子孙紧密联系在一起。虽处不同的时空,但人们都秉承同一个心愿:新的一年,阖家团圆,生活美满,吉祥安康。

附:清代丁观鹏《太平春市图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2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