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12日讯(记者李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从小麦、马牛羊、马车的引进,佛教传入,到西域音乐舞蹈在中原的传播,再到大航海与西学东渐,正是由于持续不断地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改造和融合,使其本土化,成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才使得中华文化更为丰富,更为生机勃勃,更为辉煌灿烂。
最近出版的《中国接受海外文化史》共4卷,是一套展现中华文化接受、吸收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学术通史著作。以时间为轴,从中华文化源起到19世纪中期,分四个时期来全面系统叙述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接受和吸收多民族文化的基本史实。各个不同时期分卷中,涵盖了该时期物产、宗教文化、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社会思潮等的文明互鉴,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海外文化在中国传播的完整图景。
作者武斌,曾任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文化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他给自己提出的任务,就是在全球史的视野下,通过对中国接受、吸收、融合外来文化的历史的重构,挖掘中华文化的世界性价值,揭示中华文化的世界性意义。他认为:“中华民族形成的广阔的文化胸怀、积极的开放精神、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将世界一切先进文化成果融入中华文化中的强大文化能力,是在今天所面临的全球化时代,我们要继承、要发扬的。”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