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奠定沈阳“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城”的辉煌,而努尔哈赤长眠之地“清福陵”,承载清朝初年满族风情与汉族工艺,陵寝建筑规制完备气势威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一宫两陵”(沈阳故宫、清福陵、清昭陵)。
“清福陵”皇太极生母叶赫那拉·孟古哲哲常伴努尔哈赤,但努尔哈赤晚年挚爱的阿巴亥又在何处?本文带您试着剖析“清福陵”的往事(原创作者:多臻贵)。
清太祖努尔哈赤像清福陵——四大贝勒的权力博弈!明末女真崇奉萨满教且资源匮乏崇尚简葬,因此努尔哈赤生前并未营造陵寝,天命十一年(年)八月十一日病逝于叆(ài)福陵隆恩门鸡堡,皇太极虽受诸王百官拥戴为帝,但后金实行“四大贝勒”轮流执政,诸王百官商议努尔哈赤后事,也引发“后金四大贝勒”的较量。
“大贝勒”代善提议:送努尔哈赤灵柩回赫图阿拉安葬,理由是,抚顺赫图阿拉是建州女真故都,“尼雅满山岗”葬有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肇祖原皇帝)、曾祖福满(兴祖直皇帝)、等家族成员,明朝锋芒虽强难以抵达赫图阿拉,努尔哈赤应“落叶归根”告慰列祖列宗。
代善的理由冠冕堂皇,但皇太极看透代善的心思,努尔哈赤嫡福晋是佟佳·哈哈纳扎青,哈哈纳扎青约公元年逝世,当时努尔哈赤仅控制赫图阿拉周边,哈哈纳扎青大概率葬在“尼雅满山岗”,若努尔哈赤与哈哈纳扎青合葬,代善便能借嫡长子身份结盟宗室族长提升威望。
赫图阿拉城“二贝勒”阿敏和“三贝勒”莽古尔泰,联合提议:努尔哈赤应在辽阳修造陵寝,理由是,“东京陵”是努尔哈赤唯一督造的陵寝,辽金至明末辽阳皆为辽东地区首府,兼军事、农业与经济中心,努尔哈赤迁都辽阳沿用辽代旧称“东京”,修缮城防且百忙之中亲自督导建造“东京陵”。
努尔哈赤从赫图阿拉将祖父觉昌安(景祖翼皇帝)、父亲塔克世(显祖宣皇帝)、胞弟舒尔哈齐、穆尔哈赤、长子褚英、继妃富察·衮代等已故宗亲迁入“东京陵”,阿敏想消弭舒尔哈齐罪责,以便与努尔哈赤血脉争夺利益;莽古尔泰希望努尔哈赤与衮代合葬,夫妻最难得“生同衾,死同穴”;
皇太极生母孟古哲哲葬在“东京陵”,但皇太极坚决否定努尔哈赤葬在“东京陵”,当时阿敏统率正蓝旗在辽阳驻防,皇太极遏制代善却更忌惮骄狂的阿敏,以阿敏性情趁祭祖叛乱都有可能;努尔哈赤生前衮代是正妃而孟古哲哲是侧室,依照礼制衮代合葬会提升莽古尔泰“嫡”身份;
后金“四大贝勒”清福陵——诸王满意的长眠之所!努尔哈赤陵寝皇太极精妙运用“拖”字诀,既不反对代善,也不支持阿敏,放任代善与阿敏僵持,而皇太极聚集范文程等汉族谋士,推动土地统计、编审壮丁、削弱贵族等措施,民心归附农耕与商贸快速发展,皇太极更以照顾多尔衮三兄弟为名,间接掌控后金最精锐的45牛录。
“汗位”稳固皇太极也找到“吉壤”,即沈阳东郊二十里的天柱山,满族推崇“白山黑水”,山,天柱山是长白山余脉,众山腑伏常有云雾缭绕;水,浑河源自抚顺清原,龙潭与龙尾湖百水回环;清福陵与赫图阿拉“同山、同水”,虽未迁回赫图阿拉,却“一脉相承”并无明显差别。
传说李成梁派兵擒拿努尔哈赤,黄狗舍命打湿努尔哈赤身边苇草,食腐肉的乌鸦落在努尔哈赤身上,留下“义犬救主”和“乌鸦护主”两段故事,爱新觉罗子孙禁止食用狗肉和乌鸦肉是报恩,清太祖努尔哈赤长眠天柱山陪伴黄狗也是偿还恩情,诸王百官对皇太极选址均表示满意。
《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奉安梓宫于沈阳城中西北隅……天聪三年,二月已亥,葬福陵”
乌鸦救主像皇太极时以保护和威严为标准,除地宫外仅修筑方城和月牙宝城;顺治帝以完善祭祀功能为标准,增建祭祀香案隆恩殿及石雕刻像;康熙帝以追赶明朝帝陵为标准,设神功圣德碑建斋房及茶果房等;乾隆帝想彰显盛世繁华为标准,耗费黄金和锦缎作为陵寝内装饰;是逐渐完善的过程。
努尔哈赤的清福陵陵寝面积和建筑数量不及皇太极的清昭陵,是因清朝帝王怕破坏清福陵既定形制,古代认为山阴寒冷逝者难以安息,清福陵遂依山势沿天柱峰阳(南)面修建,陵寝从山峰渐次降到平坦开阔处,努尔哈赤便能俯窥锦绣江山,若增设建筑有遮挡视线的可能。
清朝时期清福陵范围极广,包括浑南区满堂乡和东陵路沿线,清福陵保护区内禁止耕种和砍伐,使清福陵万松参天,沈阳有“盛京八景”,而清福陵“天柱排青”冠绝诸景,皇太极通过修建清福陵博得“孝”名,向满族亲贵展现能力,但嫔妃陪葬顺位却刺痛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
清福陵——阿巴亥的荣宠与遗憾!阿巴亥是乌喇贝勒(乌拉部族长)满泰之女,中国史书极少对嫔妃相貌进行描述,阿巴亥仅有“风姿貌美”供后世想象,公元年12岁的阿巴亥《清史稿》用“归太祖”,倒不如说是被布占泰“献给”努尔哈赤,毕竟努尔哈赤帮助布占泰当上首领,且建州兵锋已横扫女真诸部。
乌拉部献美女努尔哈赤就会接受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辽东女真数百部落,努尔哈赤会安排诸子和部将联姻,布占泰妹妹就嫁给舒尔哈齐,但努尔哈赤被朝气的阿巴亥吸引,公元年建州灭乌拉部,而年阿巴亥诞育多铎,年富察·衮代逝世被晋升为“大福晋”,足见努尔哈赤对阿巴亥是宠爱而非政治因素。
努尔哈赤病重时许诺代善,努尔哈赤逝世后继娶阿巴亥,而代善的表现是欣然应允,皇太极以未受阿巴亥拉拢为荣,反倒说明皇太极心动与焦躁,阿巴亥被告发与代善举止亲密遭努尔哈赤驱逐,但年占领辽阳便迎回阿巴亥,向百官昭告阿巴亥大福晋(相当于皇后)身份,努尔哈赤生命的最后时刻由阿巴亥陪伴。
阿巴亥令努尔哈赤痴迷,令代善倾心,令皇太极慌乱,说阿巴亥倾国倾城绝不为过。
阿巴亥阿巴亥组织妇女供应战事物资、慰问广宁前线、视察垦地开边等,且努尔哈赤逝世后用情至深“自愿”殉葬,妃位与功劳均配得上与努尔哈赤合葬,但公元年清福陵营造完毕,皇太极将生母孟古哲哲与莽古尔泰生母富察·衮代灵柩,由辽阳“东京陵”迁至清福陵与努尔哈赤合葬享受祭祀,阿巴亥等嫔妃仅葬园区无祭祀。
多尔衮三兄弟终于彻悟,“四大贝勒”的母亲能享受万世祭奠皆因掌握实权,顺治元年(年)多尔衮以富察·衮代曾触怒努尔哈赤,将棺椁移出清福陵牌位从太庙撤出,顺治七年(年)多尔衮代顺治帝追封生母阿巴亥为“孝烈皇后”,可惜阿巴亥“皇后”头衔仅保留短暂数月,随着多尔衮猝死和阿济格幽禁赐死而终结。
顺治帝对多尔衮可谓恨之入骨,掘墓毁尸并剥夺全部封号,多铎子嗣爵位降等并赋闲,清朝史官避忌考证和提及阿巴亥,乾隆帝还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公正,但避免汉臣知晓皇室内部争斗未提及阿巴亥,清福陵虽保留阿巴亥墓,若参照富察·衮代的处置方案棺椁应被移出,据传由后代悄悄殓葬于虎石台镇前坟村。
《清史稿·后妃》载:七年,上谥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祔太庙。八年,多尔衮得罪,罢谥,出庙。
多尔衮综述:阿巴亥身在皇室,注定被卷入利益斗争!努尔哈赤作为统一女真诸部、开创后金政权、奠定清朝基业的枭雄,宠爱阿巴亥也竭力为多尔衮三兄弟布局,但逝世后决策权掌握在“四大贝勒”手中,陪伴最久的衮代和晚年挚爱的阿巴亥,没能葬入清福陵同受后世祭拜难免遗憾。
帝王之家,富贵却异常残忍,无论陵寝选址还是地宫合葬都涉及利益,阿巴亥殉情到棺椁去向皆由胜利者书写,但清太祖努尔哈赤福陵极具明末清初建筑特色,陵寝建筑群历经“日俄战争”等仍较完整保存,若您游览必能品读历史和清福陵的沧桑。
参考文献:《清太祖高皇帝实录》《清太宗文皇帝实录》《清史稿》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您的点赞、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9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