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是一座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从战国时期燕国设立侯城起,沈阳建城已有余年了。沈阳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迁都于此,更名盛京。年,皇太极在此改国号为清,建立清朝。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后,以盛京为陪都。今天的沈阳是辽宁的省会冬天,我由杭州坐火车前往丹东,在北京转车后想再从沈阳中转到丹东。经过两天的颠簸,顺利抵达沈阳火车站。在火车上,就有沈阳人从北京开始一路给我介绍了沈阳的情况,说得我心痒痒的。于是一下火车我就顾不得天寒地冻赶忙打的去逛了沈阳故宫和张氏帅府。沈阳有一条历史悠久、繁华热闹的中街。自明清开设以来,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倘佯在中街的商业街道,只见鳞次栉比的店面,琳琅满目的商品。而沈阳故宫就位居在沈阳的中街。
沈阳故宫,占地6万平方米,始建于公元年(明天启5年),建成于年(明崇祯9年)。全部建筑90余所,余间。是清朝入关前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建造的皇宫,又称盛京皇宫。这是中国仅存的两大完整的明清皇宫建筑群,另一座就是北京的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现已辟为沈阳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那金龙蟠柱的大政殿、崇政殿,排如雁行的十王亭、万字炕口袋房的清宁宫,古朴典雅的文朔阁,以及凤凰楼等高台建筑,还有那极为罕见的宫高殿低的建筑风格都与北京故宫有所不同。
我游览了殿宇巍然、楼阁耸立的沈阳故宫。故宫门前有块高大的石碑,名曰下马碑,上面用满、汉、蒙、藏、回五种文字写着诸王以下官员等到此下马。此碑已经历了近两百多年的沧桑巨变,是我国仅存的一块皇宫下马碑,让人依稀能感觉到当时皇宫的神圣与威严。故宫正门进去,这正门也称作大清门。最先看到的是崇政殿,电视上经常称为金銮殿,这是皇帝日常朝会的地方。崇政殿是五间廊式建筑,前后出廊,殿顶铺饰黄琉璃瓦及五彩琉璃龙纹。崇政殿里面摆放着一张龙椅。殿外有石砌的御路,殿前有宽阔的台阶,左右各置着石座麒麟。向前走,殿后则是高台建筑的凤凰楼,有四层那么高,这楼高殿低与北京故宫不相同。这也就是通常所称的神秘后宫。对着大殿的是清宁宫,是皇太极与皇后博尔济吉哲哲的居处。东西两边的则是关睢、麟趾、衍庆、永福四宫,是皇太极的嫔妃住所。进入一个角门,就是御花园,地方不是很大,也有小桥流水。这里有一排小殿,是那些宫女居住的地方。
转过皇帝的御花园,通过一角门就转到了大政殿,大政殿草创于年,是努尔哈赤所建。这是处理国家政务和举行庆典活动的主要场所。大政殿为八角重檐攒尖式建筑,外形近似满族早期在山林中狩猎时所搭的帐篷。里面有仙鹤叨着灵芝的雕像,大概象征不老的梦想吧!清世祖福临曾在此即位称帝,后来福临又在此宣布迁都北京。大政殿前的广场建有十王亭,分左右两排,排如雁行。左面是左翼王亭、镶黄旗亭、镶红旗亭、正蓝旗亭和正白旗亭;右面是右翼王亭、正黄旗亭、正红旗亭、镶蓝旗亭和镶白旗亭。应该讲这就是清代八旗制度在宫殿建筑上的反映。沈阳故宫还有乾隆时期增建的戏台、嘉荫堂、仰熙斋与文溯阁,其中文溯阁是为贮存四库全书而建的。沈阳故宫的规模比北京故宫小多了,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与清太宗皇太极修建的宫殿,清军入关后,这里就成了行宫。沈阳故宫满汉民族文化泾渭分明,建筑中的雕梁画栋、飞檐斗拱,无疑是汉族的营造方式;帐殿、高台建筑形式,则保存了女真族骑射民族的风俗。
我从沈阳故宫出来,又跑到故宫的南侧去参观了大帅府。这是清末民初东北军阀张作霖的府第,面积1.6万多平方米,四周围筑着三米多高的青砖厚墙,内部分为东、西两院,每部分都有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东院是三进四合院落,共有房舍74间,呈目字形。建于年,为张作霖所建。花园北面还有一幢建于二十年代的三层罗马式青砖洋楼,曾经是张作霖的办公署。一楼作为会客场所,是接待中外要员,商定军机大事之处;一楼正中有个会客厅,因有两只老虎标本陈列其中,故称老虎厅。当年张学良将军处决杨宇霆和常荫槐事件即发生于此。二、三楼则是张作霖办公和居住的地方。
西院原为帅府的内宅,建于张作霖被袁世凯任命为第27师中将师长之后的-年。西院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式建筑,既沿袭了中国传统的民间风俗,也体现着东北辽南风土习惯。因为是火车中转,我在沈阳只能走马观花,匆匆一游。沈阳的许多建筑多为伪满时期遗留的日式建筑,而且保存得比较完好。紫红色的墙砖,暗褐色的琉璃瓦,在雪花纷飞的隆冬季节将稀疏的行人衬托出了一道特别的风景。我感觉行走在沈阳这座城市,自己就像身处在一部老电影之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