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的建筑具有鲜明的满族和东北地域特色,以满族在政治制度、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的特点与传统宫殿建筑完美融合的风格为主,同时兼收并蓄蒙、藏、汉等民族的建筑结构和装饰方法,形成了个性飞扬、魅力四射且自成体系的建筑风格。
戏台
沈阳故宫的东路建筑为清太祖努尔哈赤所建,其主体建筑大政殿与两侧呈八字形排列的十王亭(包括左翼王亭、镶黄旗亭、正白旗亭、镶白旗亭、正蓝旗亭和右翼王亭、正黄旗亭、正红旗亭、镶红旗亭、镶蓝旗亭),构成一组视野开阔的庭院,其帐幄式建筑造型及其布局,是满族人从狩猎组织发展而来的清朝立国之本——八旗制度在宫殿建筑上生动而具体的再现,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所仅见。而作为沈阳故宫标志性建筑的大政殿,以八角重檐攒尖式木结构的形式来体现满族特有的“帐殿”;其殿身正面红柱上的双龙盘柱,翘首扬爪,雄浑有力。殿檐下兽面、蜂窝等别致的木装修,则反映了藏传佛教的装饰手法。大政殿的建筑艺术和装饰艺术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日晷
沈阳故宫的中路体现出皇太极所建的“盛京大内宫阙”与乾隆皇帝所建的东巡行宫和谐并存的特点。中轴线上,有气势庄严的大清门、富丽堂皇的崇政殿、巍峨壮丽的凤凰楼、神秘古朴的清宁宫及关雎宫、麟趾宫、衍庆宫、永福宫等。其建筑多为硬山殿顶五开间式,居高临下的高台寝宫与相对平地建造的金銮殿,形成了沈阳故宫特有的“宫高殿低”的现象,与明清北京故宫“三大殿”建于高台基之上而后宫居住区建于平地的“殿高宫低”形成鲜明的对照。而清宁宫等后妃的寝宫,以口袋房、万字炕、落地烟囱以及索罗杆等外部特征,反映了满族传统的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是民族文化与宫廷建筑文化完美融合的实物见证。
本文章来源:沈阳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