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政殿建于后金天命十年,是沈阳故宫最早期建筑。它因独特的建筑形式和极高的艺术价值,在中国的建筑史中有着不可代替的地位。大政殿不仅是沈阳故宫的标志性建筑更成为沈阳市的城市地标。
大政殿是大木架结构,大政殿外廊柱24根,内外金柱均为八根,主要是梁架榫卯相接,周围由48件隔扇门组成,无墙无窗,八角重檐攒尖式,八面出廊其下为须弥座台基。殿顶满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中相轮火焰珠顶,宝顶周围有八条铁链各与力士相连。殿前两明柱各有金龙盘柱,殿内为梵文天花和降龙藻井。殿内设有宝座、屏风及熏炉、香亭鹤式烛台等。这种建筑形式优势就是房倒屋不塌。大政殿的建筑结合了多民族建筑艺术风格为一体,呈现出绚丽多彩的风貌。
改建后的后金都城盛京,在城市中间出现了一座颇具广场性质的地方,这就是与皇宫隔路相望的大政殿与十王亭区域。许多人在游沈阳故宫的时候都将此处视为沈阳故宫的组成部分之一,这其实是一种误解。这里虽然有著名的大政殿,但它不是皇帝日常临朝理政和举行典礼的地方,这些功能由位于皇宫内的崇政殿来承担。大政殿早期其实只是供八旗诸王大臣议事审案的“大衙门”。满语中的殿就是‘yamun’,是汉语衙门的译思。而这些活动皇帝并非每次都要参加,大政殿十王亭区域共占地接近平方,在当时面积不大的沈阳老城区是一块最大的开敞地了
在这一区域刚刚建立时,它位于紧靠城内十字大街中心交汇处的东南方向。天聪五年皇太极对城市进行了改建,大政殿广场处于城市九宫格的正中心,前有井字街靠南东西向大街,西侧紧靠城内的南北中轴线大街通天街。再向北数十米就是城内的商业街。虽然不像西方城市广场那样四面都有放射线性通往城市各个主要方向的街道,但它却处于交通最为便利的城市中心。整个区域周围的建筑正面北侧是八角重檐式屋顶的大政殿,南侧两面则是十王亭。规划和兴建这个区域时,就是想集中在一起处理全国军政事务(清朝初期国家就是由集军事,行政,生产各种职能为一体的八个旗旗主为组织联合构成),所以这些整齐排列的亭子式房屋就自然而然的与大政殿构成了这一块区域,形成集中的办公地点。八旗各亭是处理本旗日常事务之处,左右翼王亭是协调一翼事物之处,大政殿则是八旗诸王大臣共同议事之处。这些建筑的功能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古代希腊城市广场旁的元老院或市政厅,一般情况下无论是皇帝或百姓每天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各旗处理公务的值班官员,其公共职能也是显而易见的。
年农历八月,顺治皇帝在大政殿登基。这一天,天刚朦朦亮,文武百官便早已云集在大政殿恭迎圣驾的到来。顺治皇帝身穿特制的小龙袍,头戴精致的大龙冠。在庄妃及奶娘的陪护下走出到永福宫,这时已经是深秋,天气早晚有些凉,底下的大臣见状急忙脱下身上的外套递给奶娘,暗示给顺治披上。谁知小皇帝执意不肯以教训的口吻说道这件褂子里面是红色的,你们没看到吗?现在正是父皇的殇期,我怎么能穿红色的衣褂?再说我是皇帝,皇帝就要穿明黄色的龙袍。此言一出,四座皆惊,众大臣纷纷称赞道,此乃真龙天子。摄政王多尔衮,济尔哈朗率诸王大臣向顺治大礼参拜,山呼万岁,顺治坦然接受朝贺。从此,爱新觉罗家族中便出现了第一位娃娃皇帝。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