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铜镜,随着玻璃器生产和发展,已处于没落之势,其实用功能逐渐弱化。在民间,虽仍加以使用,却远不如前代富贵华丽。而宫廷中铜镜,则更多承袭了前代的社会文化功能,并更加强化,逐渐演化为艺术品,主要用于欣赏和珍藏。清宫造办处亦铸造铜镜,而且工艺也颇为精妙。所造的镜子,或仿古惟妙惟肖,或宫廷特色浓郁,均异常华美,独具特色。
铜镜自产生之初,就是人类赖以梳妆照容的生活用品,到清代早、中期,玻璃镜未能完全普及,另外,出于一种习惯和情节,传统铜镜依然被使用。在一些传世清宫绘画上,我们可以明确看到后妃使用铜镜的形象。如沈阳故宫博物院现藏清宫画家冷枚所作《簪花仕女图》轴,其中即有后妃着装照镜形象;故宫博物院现藏有清宫佚名画家所用《雍正十二美人图》轴之“对镜”,描绘了清世宗(雍正帝)妃子对镜自赏的形象;故宫博物院现藏有清高宗(乾隆帝)妃子着古装对镜梳妆的形象。
仿古之风自宋即有之,伴随金石学的发展和儒家理学地位的确立,文人深谙古代传统文化,成为了中华文化传承的有力推动和固有模式。清代承袭明制,以中原传统汉文化来巩固国家的政治建设,推动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清朝中期尤其乾隆时期,皇帝本人接受传统汉文化教育,慕古之情浓厚,仿古尊古之风盛行,国力的昌盛、文化的推进、手工业技术的发展和帝王的推崇成就了仿古制造的高峰,铜镜仿古自在其列。
清宫内务府生产仿古铜镜,其目的是来标示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颂扬,标明自身的文化正统的地位,有利于笼络、团结汉族知识分子,巩固清朝统治。其仿制的多为汉唐时期的典型式样和纹饰,如汉代的尚方造镜、四神双螭镜,唐代的瑞兽葡萄镜等,镜钮上均铸“乾隆年制”,纹饰已不再有汉唐时期风采,但是融入清代特点,独树一帜,宫廷色彩浓郁。
盛世重收藏。清代中期,国家富足,文化繁荣,在仿古慕古之风的带动下,收藏之风盛行。由《宣和博古图》收录的铜镜可知,铜镜在宋代就为宫廷所收藏,到了清代,尤其乾隆时期,古器物的收藏蔚然成风,于是清宫之内收藏了大量汉唐铜镜的精品。为此,乾隆皇帝命大臣们整理内廷收藏的典籍,连同造办处铸造的部分精美铜镜一起,编成了专门收藏铜镜的《西清古鉴》和《宁寿鉴古》。均做成书的外观,封面上写有铜镜的名字,里面是雕刻精美的楠木匣,作凹槽用来嵌入铜镜,十分精美考究。
如沈阳故宫博物院所藏清宫御制铜镜,有10面即是如此包装。不仅铜镜本身造型美观、纹饰华丽,寓意吉祥,连包装都带有工艺美术气息和宫廷文化内涵,呈现了清宫铜镜制作的奢华与美观。由此,足可以看出,清宫御用铜镜的收藏与赏玩价值以远远凌驾于其他之上,已经成为了一个艺术的符号和文化的象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065.html